高校学生法律素养培养研究

2019-01-06 17:25
福建茶叶 2019年7期
关键词:法律意识高校学生法治

严 芮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纺织服装工程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培养输出和社会市场的接收输入,其培养质量日益成为教育、社会、经济等领域关注的焦点。高校学生的法律素养作为大学生立足社会以及更好的投身现代化建设的必备,不仅关系到学生的自我发展,也关系到法治社会的构建以及市场经济的和谐健康发展。然而,高校学生法律素养的重要价值与其地位和现状存在及其不匹配的情况,这是摆在现代高素质人才培养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提高高校教育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和依法治国方略的落实,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究和解决。

1 高校学生法律素养的现状

1.1 高校学生法律素养的内涵

近年来,依法治国已成为全国上下的共识,党的十九大提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小组,并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法治体系写进党章,日益凸显出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性。高校大学生作为即将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其法律素养直接关系到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法律素养从不同的角度可以进行不同的界定,“所谓法律素养,是指一个人认知和运用法律的能力”[1]“法律素养,简言之,则是指经由长期的训练和实践所逐渐培养出来的法律能力”[2]“法律素质是指法律人应当具备的专业素质,主要包括:认知法律、运用法律、遵守法律、信仰法律等的心理机制和行为机制”[3]。由此可见,法律素养不仅包括法律能力和行为,还涉及意识和心理。因此,笔者总结归纳认为,高校学生法律素养是大学生在法律方面知意行的总和,即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法律意识以及法律能力和行为,以此构建法律素养的内在和外在组成,这三者之间也是相辅相成,在一定基础上可以相互转化。

1.2 高校学生法律素养的现状

高校学生法律知识匮乏。掌握丰富的法律知识是培养法律素养的基础,只有在知识建构的前提下才可能形成良好的法律素养。但是,高校学生的法律知识相对来说比较匮乏,“在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调研中,大学生对‘义务教育法’(73.30%)和‘教育法’(60.53%)的熟识度相对较高,只有51.21%的学生了解‘高等教育法’,39.58%的学生了解‘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但整体的认识水平仅仅停留在名称和部分内容上”[4],而对于其他法律如《宪法》《刑法》《合同法》等更为陌生,法律知识面非常窄。

高校学生法律意识淡薄。法律意识是法律素养的基本观念,关系到大学生能否主动积极的学习法律知识,以及是否信仰法律,它是培养法律素养的核心。总的来说,高校学生法律意识比较淡薄,并未意识到法律时时刻刻无处不在,也并未感受到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高校学生法律行为缺失。法律行为是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的外化,是大学生能否正确运用法律来维护自身权益的体现,是法律素养的结果。不少大学生了解一些法律知识,但真正面对法律问题时却不知道如何解决,缺乏实际处理法律问题的能力,甚至有些出现法律行为失范或者违法行为。

2 高校学生法律素养薄弱的原因分析

2.1 高校缺乏系统的法律教育体系

自1987年10月,国家教委将《法律基础》作为对全国高校非法学专业的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公共必修课以来,高校的法治教育伴随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几次改革起起伏伏,但却从来没有自身独立的发展空间,高校的法治教育一直是属于“两课”范畴[5]。总的来说,高校对于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并未摆在突出的位置,目前课程上仅仅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中有所涉及,而且课时量较少,无法传达足够的法律知识,更谈不上法律意识和行为的构建;教学方式上,主要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互动少,理论与实际联系不强,学生学习法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影响学习效果;在校园文化上,仅仅通过不成系统的宣传栏或者班会、活动,涉及面窄,甚至许多重复,并没有形成浓厚的法律文化。因此,不成系统的高校学生法律教育并未能真正深入学生的法律素养培养。

2.2 社会不良舆论风气的错误导向

随着网络的发达,当今的大学生能够非常便捷的猎取网络上各类信息,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社会阅历较浅的大学生很容易被一些违法犯罪、贪赃枉法的信息所干扰,对法律产生错误的印象,信心不足,削弱法律的权威。或者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所影响,诱发违法乱纪的行为,例如大学生宿舍偷盗现象时有发生,经查证许多都是大学生所为。因此,不良的社会舆论风气不仅会影响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也会削弱其对法律的信任,在遇到问题时不走法律途径或者触犯法律。

2.3 学生个人及家庭忽视法律价值

从高校学生自身和家庭的角度来说,从小到大他们接受的更多的是应试教育,家长的关注点也更多的放在成绩和升学上,对于影响学生一生的性格、品德、素质、兴趣、自控力等关注度并不够,不良的心理诱因会导致违法乱纪,学生以及家庭对法律知识和能力关注更是少之又少。许多家长和学生认为法律离自己很遥远,肯定不会触犯法律,因此也没有必要过多的学习和关注,有的甚至藐视法律的权威,导致学生和家长都认识不到学习法律的重要性。

3 高校学生法律素养的构建

3.1 建立系统的高校法律教育体系,丰富大学生法律知识

不成系统的高校法律体系是造成大学生法律素养薄弱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不管是显性的课程教学还是隐性的校园文化,都不足以给予大学生足够的法律滋养。因此,建立系统的高校法律教育在当下显得尤为迫切。在课程设置上,应针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需要独立开设法律相关课程,提高法律课程在高校课程中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在教学方式上,改变传统的讲授模式,让学生成为主体,通过学生自己收集材料展示、相关案例讨论分析、充分运用网络新媒体等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校园文化上,举办相关主题的辩论赛、法律文化坐落学校的多个角落、开展模拟法庭和讲座等,营造浓厚的法律文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内化知识。在师资力量上,一方面引进法学专业教师进行法律课程教学,另一方面,加强现有教师的法律素养培养,以保证高效法律教育的顺利开展。

3.2 打造健康的社会法治环境,提升大学生法律意识

高校学生法律素养的提升离不开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这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首先,在法律方面,应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避免不作为,树立法律的权威,让大学生信仰法律、信守法律。第二,在网络媒体上,应健全媒体环境,更多报道公正正面的信息,尤其是在新闻标题上不能为了吸引眼球而采用歪曲事实的“标题党”或者断章取义,应让大学生感受到社会是公平公正的,法律是具有时效性和强大约束力的,不断优化社会法治环境。第三,在社会上加强法律知识和文化宣传,可以在社区公告栏或者通过公益广告等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让家庭和学生个人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法律意识。

3.3 主动接受法律教育和培养,增强大学生法律能力

法律素养的培养不仅是高校和社会的责任,更是大学生自身的责任,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建构才能真正形塑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因此,就高校学生而言,应转变观念,认识到法律素养培养的重要性,不为了考试学习法律知识,而是自身的兴趣和热情积极主动接受法律教育,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认识,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做法律的维护者和遵守者,不断增强自己的法律能力,学以致用。

猜你喜欢
法律意识高校学生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加强高中生法律意识教育的对策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探讨培养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意义及途径
提高法律意识的实践与探索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