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中的和谐医患关系构建与思考

2019-01-06 22:38黄岐伯刘毅峰高欢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9年3期
关键词:医患医学生医学

黄岐伯,刘毅峰,高欢

随着中国各项改革进入新的时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老百姓对自身及家人的健康倍加关注,因优质医疗资源稀缺分配不均等问题,居民“看病难、看病贵”仍是突出的社会矛盾。同时,随着病患及家属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人们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逐步增强,加上新闻媒体的介入,医患信任危机、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等问题开始出现并成为全社会民生关注的热点。当前,医患关系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一根敏感不可触碰的神经[1]。事实上,医患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靠精湛的医疗技术就能维持,医务人员医患沟通能力、职业素质、道德素养、法制观念等人文素养的培育更显得尤为重要。2016年,新修订的《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2]正式发布,提出培养具有初步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医学毕业生,要求他们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培养医学人文素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使医患双赢达到最佳效果,为维系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出了一份力。

1 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教育模式下临床医学生存在和面临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医学院教育模式大多只重视对学生职业技能方面的培养,忽视了医学教育中医学人文精神的培育,普遍存在着“重技术、轻沟通”的现象。而新医学模式的核心是医生要理解患者是社会人,它要求从更高层次的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多学科角度来审视人类的健康并认识医学的功能与作用,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到“以患者为中心”[3]。刚刚进入临床的医学生,经历了大量理论课程和实验操作等学习过程后,运用堆积的知识掌握了疾病病因、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疗原则等内容,渐渐有了会看病的感觉,带着救死扶伤的高尚理想,以见习生的身份迈进了医院的大门。从单纯的校园进入复杂的社会,角色和环境的变化使得医学生面临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为:①人文知识匮乏,沟通能力欠佳,缺乏必要的交际能力、相关法律知识以及自我保护意识;②对自身能力认识不足,对待复杂的工作环境无所适从,难以适应紧张的医疗工作,存在自信心不足、焦虑、恐惧等心理状态,情绪波动比较大;③对医患关系认识肤浅,大多实习生认为医患关系是围绕诊疗技术问题建立的关系,但事实上医方服务态度和医德医风组成的非技术关系才是如今医患关系的主要方面[4],他们更多地忽视了患者的心理需求和对疾病的承受能力;④受社会医疗环境的负面影响大,医院环境中以经济效益的提升为主要目标的思想对于专业思想不稳固且处于重要角色转换期的医学生来说,其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改变,出现了职业情感淡薄、功利性较强、仁爱精神欠缺等现象。

由于存在上述问题,使得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关系受到极大影响,更容易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因此,相对专注于诊疗和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来说,培养医学生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能力更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

2 临床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对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性

在医学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对医务人员的行为规范和社会责任的总认识,并以医学人文精神为基本内核的价值理念,要求医生不仅要了解疾病,还要了解病人心理、人格特征、个体差异等,与病人建立和谐、互信的平等关系[5]。因此,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医生不可或缺的能力,也是医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医生职业刻板印象的形成、患者即“受害者”的认知框架、医患纠纷想当然的医德批判思想不断被激活并延续[6]。进入临床的医学生要清醒地认识到,医患关系应该是利益共同体、情感-道德共同体,甚或精神共同体和价值共同体,医务工作者的价值就在于实现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改善医患关系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以心换心的优质服务和适度的沟通技巧逐步提高患者及家属的顺应性、满意度、忠诚度,达到最佳医疗效果。毋庸置疑,人文素养的培育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医学人文素养是由医学知识内化而形成的执业所必须的特定心理品质[7],内化为气质、人格和修养,有人文素质的医务人员会多一份理解、尊重与信任,能更好地尊重人格、以人为本、沟通心灵、恪守医德、解除痛苦并赢得健康。医学人文培育是树立医学生和谐医患关系意识、掌握医学理论知识、锻炼思辨能力、优化职业素养和医德医风水平的重要途径[8]。医学人文素养是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医患关系良性沟通的关键环节。培育并提升医生的人文素养即提高医务人员的医德水平,对缓解医患紧张、降低医患纠纷以及医闹事件的发生有重大意义,有利于营造和谐、稳定的医疗环境[9]。由此可见,加强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育,对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意义深远。

3 医学生素质培养中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举措和建议

3.1 教师以身作则,为医学生树立正确的和谐医患关系的理念

“医患关系”是一种针对疾病的具有法律关系、伦理关系、价值关系性质的特殊合作关系[10]。由技术性关系和非技术性关系构成,其中非技术性关系是就医过程中,医务人员与病人在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关系,即医患双方在法律意识、道德观念、情理法理、知性理性等涉及人文素养层面的非技术因素。和谐的医患关系是指医患之间相互理解、尊重、信任、共同战胜疾病的融洽关系,遇到矛盾和纠纷,能以理性合法的方式加以解决的平等关系[11]。随着电视、微信等媒体健康栏目的增加,人民群众对疾病和健康的认识逐步提高,患者就医时不再是以往诊疗阶段医生单方面主导的形式,有的患者及家属受到媒体的部分负面报道误导,患者及家属既怀着对医疗技术不切实际的期望,又作为“弱势群体”抱定“掏了钱就要看好病,没治好就是医生的错”这一观念,把自己当作“上帝”或把医者看成是应该尽义务的“天使”,就医时怀着戒备心理,使得医患关系已由传统的单项模式转向共同参与模式。因此,充分认识到医患关系地位的转变,正确理解医患理念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环节。“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的教育对学生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师为人师表,在教学中以言传身教的方式为学生树立榜样,消除医学生对医患关系可能存在的错误认识,做到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落到实处就是在医疗救治的同时换位思考,用人性化的服务和真诚的态度安抚病患及家属,缩小医患心理距离,在治疗上获得病人及家属的最大配合度[12]。教学过程中做到以学生为本,教师的以身作则让学生意识到“换位思考”不只是一句空话,它要求医务人员特别是临床医学生具有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能够在医患沟通中设身处地地为患者及家属着想,运用同情心、同理心,也就是“共情”,细心、耐心地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把握与理解他们的问题、意见、情感、情绪,以便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实质。因此,应适应新医学模式的发展,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让医学生对医患关系有一个全方位、立体性的认识,也让他们对自己所处的位置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并能够在必要的时候选择正确的方式更好地解决医患之间的问题。

3.2 注重人文素质培养,提高医患沟通技巧

1989年,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福冈宣言》指出,所有医生都必须学会交流和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共鸣(同情)应该看作与技术不够一样,是无能的表现。医生面对的是病人而非疾病,对病人的治疗除了医疗技术,还需要耐心的倾听、及时的沟通、温情的帮助等至关重要的人文态度。人文素质的培养成为医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培育医学生人文精神是一个长期内化的心理过程,需要从一开始就加强医学生的人文文化渗透,将医学专业课程与人文课程相互交叉,形成互补,医学课程内涵“人文”,人文课程也应与“医学”紧密联系,提升对医德医风、人际交往、团队合作、理解患者能力的培养,力求把人文教育融入到医学教育的各个阶段,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浓郁的校园人文环境对医学生培养人文精神有着重要的熏陶作用,良好的文化背景不但能提升医学生的精神境界,还有着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13]。推进人文学风建设,注重人文素质培养,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育人环境氛围,有助于调动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和谐融洽的医患关系。

而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前提是加强沟通能力,掌握沟通技巧。“医患沟通”是贯穿于整个医疗过程中特殊的人际交往过程,是医疗人际关系中的关键。人际沟通在于用语言和人打交道,不同场合面对不同人群,说话的状态和语气也不一样。古代荀子云: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沟通应讲究技巧和艺术,正能量的情感输出一定能得到病人及家属的回报,有效的医患沟通的基础则是关怀备至的态度、发自内心的体贴、适时和恰当的语言反馈、必要的激情和鼓励,态度能够影响处于感情低潮期的病患及家属情绪,使对方被触动,从而极力配合医疗工作,避免医疗投诉或纠纷的发生。作为医务人员应该建立一种平等、互助、合作性的新的医患沟通模式,摒弃以往权威的角色,将医患互动由“家长式”转化为“互动式”,由“说教式”转化为“体验式”,将“强管式”转化为“服务式”,抱着诚信待人、尊重患者、敬畏生命的意识,及时了解并满足患者被理解、受重视的需求,同时也应该掌握患者的病情发展变化、医疗费用情况以及对医疗服务的期望,留意沟通对象的情绪和感受,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心理感受,了解患者对医疗服务和疾病治疗效果的满意度[14-15]。沟通能力的培养可通过创新授课方式,以学生创新精神和发展潜质为目标,倡导学生自由性学习向实践性学习、拓展性学习转变,有意识地培养医学生将理论运用到实践的能力,深入与患者接触并进行有效的沟通,使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增强沟通能力。同时,可以采取情景模拟角色训练、开办医学人文沟通讲座、专家学术交流会、情商教育等方式提高沟通技巧及策略,为深层次理解和谐医患关系打下基础。总之,医学生要树立信心,做到全程诊疗以病人为中心,以患者的利益为宗旨,学会通过沟通和责任心来赢得患者的信任,具有服务患者、服务社会的积极心态,促进和谐互信医患关系的良好发展。

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医学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卫生事业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和繁荣的重中之重。医学生承载着未来医学科学的发展使命,当前大环境下医患关系仍处紧张状态之中,路漫漫其修远兮,任重而道远。因此,在医学生初入临床学习阶段,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人文教育,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引导医学生正确认知医患关系,注重医患沟通教育和训练,为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培育优秀的医学人才奠定坚固的基础。

猜你喜欢
医患医学生医学
汉末魏晋时期的医患关系考
危机管理减少耳鼻喉科医患纠纷的实践与效果分析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关于实习医生医患沟通的教学调查及教学改革建议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