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海平
(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畜牧技术推广站,741000)
近年来,我国畜牧养殖得到快速发展,经济效益显著,但其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却更加凸显,比如养殖过程畜禽的粪便、新陈代谢产生的臭味、药物残留污染等等。但是畜牧养殖业的发展不能建立在对生态环境破坏的基础上,这不利于畜牧养殖业的长久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求解决畜牧养殖中各类污染问题,这也是本文探讨重点。
1.1 畜禽臭味、臭气污染 一些饲料中含有蛋白质在经过新陈代谢以后会分解成为臭气或氮气,而且臭味中含有较强的刺激性气味,经过长时间聚集以后,对大气造成污染是无法避免的,也会严重污染周围环境以及周围居民生活,对养殖人员自身也会带来影响[1]。
1.2 药物残留污染 养殖过程中禽畜会接触大量的饲料,其中的抗生素类、激素类等药物可以起到降低禽畜发病率的作用,确保养殖质量与效益,但长时间喂养这种饲料会使药物残留在禽畜身体内。一方面,一旦残留药物的禽畜被人们食用会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残留药物被排放出来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尽管养殖人员会定期对畜禽舍进行消毒,但这一过程也会产生对环境有害的化合物。一旦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有害化合物会发生物理或者化学变化,不仅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周边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等也会受到影响。加上禽畜养殖需要依靠周边的水资源,这些被污染的水就会被禽畜再次吸收,不但恶性循环,对禽畜身体健康产生影响,也会将禽畜产品质量。
1.3 禽畜粪便产生的污染 养殖过程中,禽畜粪便也是一种污染源,尤其是大型的养殖场,禽畜会排放大量的粪便,超过土地的利用能力,从而造成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加上养殖人员本身的环境保护意识低,或对粪便造成的污染问题重视不够,未进行科学处理,从而造成禽畜粪便对周围的环境、水资源、空气等造成污染。一旦粪便中的气味散播到大气中,被人们吸收会影响身体健康。
1.4 禽畜尸体造成的污染 禽畜传染病是十分常见的,不仅会对养殖人员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如果尸体处理不当也会对环境造成致命性的破坏。一些研究显示,禽畜传染病达到二百多种,以猪来说,由于各类疾病引起的死亡率达到8%-12%,其中的经济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如果养殖人员没有做到科学处理禽畜尸体,只是将其随意填埋,会容易为疾病传播提供途径,而且一旦病死禽畜患有人畜共患病,那么带来的后果更是无法想象。另外,没有经过处理的禽畜尸体会长时间暴露在外界环境中,产生恶臭,污染大气以及地下水源[2]。
2.1 提高养殖人员环境保护意识 解决畜牧养殖中的环境污染问题根源主要在养殖人员方面,提高养殖人员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才能在养殖过程中采取措施降低环境污染程度,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的畜牧养殖。这就要求政府及有关部门做好畜牧养殖环境保护和科学养殖技术的宣传力度,经常性的深入到基层中,为养殖人员讲解科学的养殖方法和理念,增强养殖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切实将环境保护工作落实到养殖过程中,减少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
2.2 制定和完善畜牧养殖法律法规 近年来,我国畜牧养殖业得到长足发展,其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需要从法律法规层面进行保障和约束,不断扩大法律监控管理的广度与深度,增强畜牧养殖法律法规的效力。一方面,科学规范和指导养殖技术,尤其是针对兽药、饲料等的添加剂进行严格监控,层层把关,及时处理不合格的兽药与饲料;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畜牧养殖法律法规,着重解决畜牧养殖中的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并做到全面落实,执法必严的原则,提高对畜牧养殖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视。
2.3 加大畜牧养殖环境问题治理力度 针对当前畜牧养殖中环境污染愈加严重的情况必须加大治理力度:一,增加资金投入,促进治理环境问题的基础设施建设顺利进行,比如畜牧养殖无害化处理中心;二,用先进技术解决养殖过程中的华景污染问题,比如生物净化处理禽畜的粪便、废水等,实现无害化处理,从而最大程度减少污染问题,实现科学化养殖。
2.4 实施生态化、绿色化的新型畜牧养殖模式实施生态化、绿色化的新型畜牧养殖模式是解决畜牧养殖污染严重的重要手段,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帮助和只带,使畜牧养殖人员对养殖废弃物实施再循环利用以及生物净化,形成科学的养殖观念。同时,在养殖古城中做好绿色兽药、绿色饲料等的推广与支持,从根源上防控污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