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志平
(甘肃省陇西县云田镇畜牧兽医站,748100)
山羊衣原体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之一,病原体为鹦鹉热衣原体,患此病的母羊极易出现流产、死产和产出弱羊的现象,以及羔羊多发性关节炎、结膜炎为特征,是危害山羊的主要疾病之一。本病在世界范围内均有流行,我国西北省份比较多见,而这些区域基本是我国肉羊的主产区,因此对该病的有效防治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笔者就多年基层工作经验,对该病的中西医防治做一介绍,供大家参考。
鹦鹉热衣原体存在于许多野生动物和家禽当中,是自然贮主,主要传染源是患羊和带菌羊只,本病的传染可通过粪便等分泌物,以及流产胎儿或者胎衣等排出物都能带出病原体,从而进一步污染水源、饲料及圈舍环境。本病主要经呼吸道、消化道及损伤的皮肤、黏膜感染,此外也可通过交配或人工授精感染,该病多呈地方流行,每年3月左右比较多发,就易感羊群而言,临床上以2 岁左右的母羊感染发病率最高。同时,饲养密度过高、长期营养缺乏、长途运输以及寄生虫侵袭等外因也可加快该病的传播和流行。
山羊感染衣原体后,常表现出以下2 种病型。
2.1 流产型
感染此病后导致的患羊流产通常发生于妊娠的中后期,绝大多数母羊在产前1 个月左右发生流产。临床上症状不明显,或直接无症状,主要表征为流产、死产或是产出较弱的羔羊,患羊流产后往往胎衣不下,且流产羊阴道可数日流出分泌物,进而感染其他羊只;此外该病也可继发感染细菌性子宫内膜炎,临床上很多羊只因此死亡。
2.2 关节炎型
该型易发于羔羊,患羊病初体温迅速升高,一般到41~42℃,患羊食欲消退或废绝,离群。患病羊只自身肌肉疼痛,行动僵硬,出现跛行,触其肢关节痛感明显。随着病程的深入,患羊跛行加重,弓背而立,日常活动较平时减少10%左右。该病对结膜炎有诱发性,临床上患此病的羊只几乎都有滤泡性结膜炎,但是有结膜炎的病羔不一定有关节炎。
3.1 流产型
该型流产胎儿可见水肿,皮肤、皮下组织、胸腺及淋巴结等处有点状出血,同时肝脏大面积充血、肿胀,有的病例表面可见满布的灰白色病灶。
3.2 关节炎型
关节囊扩张,其中有大量呈琥珀色的液体,从纤维层一直到邻近的肌肉水肿,充血和大面积小点出血。关节软骨一般正常。患病数周家畜的关节滑膜层由于绒毛样增生而变粗糙。
对本病的初步诊断可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病理解剖变化等综合分析,确诊需进行衣原体分离和血清学诊断。
可采用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
5.1 西药治疗
5.1.1 复方苄星青霉素注射液:肌内注射,每次120 万单位,3 天1 次。
5.1.2 氟苯尼考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05ml,2 天1次,连用3 次。
5.1.3 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03ml,每天1 次,连用3 次。
5.1.4 甲磺酸培氟沙星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1~0.15ml,每天2 次,连用3 天。
5.2 中药治疗
白术散加减:白术20g,党参25g,炙甘草15g,当归15g,续断10g,川芎10g,白芍20g,熟地25g,阿胶20g,紫苏15g,陈皮10g,黄芩10g,杜仲10g,生姜10g,水煎服。
针对此病的诱因,主要是做好综合预防,通过环境卫生管控、圈舍规范化建设以及加强饲养管理等方面加强,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做好预防。
6.1 搞好环境卫生
羊舍作为抵御该病传播侵袭的最后一道防线,平时要加强消毒管理,严格执行门禁制度,严禁羊贩子和闲杂人员进入。
6.2 做好现代化圈舍建设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保证羊舍宽敞,不至于饲养密度过高,同时保证充足的活动场地,确保羊只每天定量的活动时间,增强羊只体质,可有效抵御各类疫病的侵袭。
6.3 加强饲养管理
配以全价饲料,加强喂量元素的供给,同时要坚持科学饲喂,切实提高羊只抵抗能力。可结合中药渣饲料研制取得的成效,辅加在日料当中,切实提高羊只抵抗疾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