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化空间模型的区域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

2019-01-06 17:25范玉凤马宇博
福建茶叶 2019年7期
关键词:空间布局网络化京津冀

范玉凤,郝 聪,马宇博

(1.河北金融学院;2.河北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北保定 071000)

1 引言

城市群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当前城市发展的新模式,而网络化空间模型的城市群空间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对城市群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作用。区域空间网络化已经成为空间组织演化的主流趋势,而京津冀作为我国北方城市的典型代表,将不可避免地成为我国未来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主要区域。因此,实现京津冀城市群的健康有序发展需要对网络化空间模型的区域空间布局优化着手。

2 网络化空间模型区域空间布局的优势--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城镇生活水平相比,农村就要显得“落魄”的多。为此,很多农村青壮劳动力主要到城镇寻求发展,这就导致城镇交通、居住、环境等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北京住房问题往往是很多高材生对北京“望而却步”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们大多数人的眼中,网络有着一个体系非常庞大的空间结构,在这个空间结构中我们不需要担心“生存”空间不够用的问题。基于这种思想,网络化空间模型区域空间布局思想应运而生。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区域空间网络化已经成为空间组织演化的主流趋势,而京津冀作为我国北方城市的典型代表,将不可避免地成为我国未来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主要区域,与此同时,其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我国研究空间网络化的综合水平。虽然中国地大物博,但作为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人均面积却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中国必须要通过合理对有限的空间格局进行优化,融入更多现代化的空间设计思想,提高对空间的利用率,不断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和满足感。事实上,我们所赖以生存的地理空间会受到经济环境的影响,与此同时还会导致城市与区域之间的空间差异与空间关联特征日益加剧。城市空间联系主要体现在不同城市之间、不同区域之间逐渐呈现出空间网络化的特点,所以这就促使网络化空间模型区域空间布局成为很多研究者争相研究的方向。事实上,这里所谓的网络化空间模型就是指一定的区域范围内不同类型的经济活动或者节点空间呈现出网络状空间组织形式的过程,我们可以将其归因为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才会出现的一种特殊地理空间现象。

京津冀的地理特征就非常符合网络化空间模型区域空间布局的特点。网络化空间模型区域空间布局思想发展至今,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深化。在早期的研究中,很多研究者都提出了自己的理论。比如:中心地理论、增长极理论、核心-边缘理论、空间相互作用理论、空间扩散理论等,这些理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主要研究的方向为城市节点之间、城市与边缘城市之间、城市与区域之间的空间关联性。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让不同区域之间的关联性更为密切,这也促使很多研究者对区域空间组织的研究方向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过去的“地方空间”逐渐向基于网络化空间区域布局的“流动空间”过渡,由过去的、传统型的中心地模型逐渐向多中心、扁平化、网络化模型发生转变,也从传统的区域“独立发展”逐渐向周边区域“协同发展、共同进步、优势互补”方式发生转变,这都有效促进了网络化空间模型区域空间布局的发展,同时也表现出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优势。在这个过程中,利用地理学理论去促进区域空间结构理论快速发展也成为现实,与此同时,也有更多的国内外研究者将空间模型区域研究重点放在了城市空间网络化空间模型领域。在一些研究者眼中,区域城市网络是由节点-网络、次节点三个层次构成的连锁型网络,而且整个全球城市的网络模型也符合这个条件,可以用这种思想去解释。现如今,一些国内研究者不仅在节点、区域、城市群以及网络化等内容上进行研究,更多的学者开始利用网络化理论模型去探讨网络空间组织结构。所以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无论是国内研究者还是国外研究者,他们一般都会采用连锁网络模型、复杂网络模型、社会网络模型以及空间相互作用模型等思想去对城市区域空间特征进行分析、验证,并用不同尺度的空间网络结构和发展规律进行定量分析,从而找到这些不同城市区域之间的关联性,为实现网络化空间模型区域空间布局奠定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明白一个道理,不管是作为网络化空间模型区域空间布局核心位置而存在,还是仅仅起到一个辅助性的作用,其价值都是无可替代的。我们可以将城市基础设施,比如轨道交通等,当成是城市网络化空间模型区域空间布局的一种外在表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我国城市网络化空间布局的水平和程度。总之,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区域空间组织结构必然会呈现出逐渐过渡到区域内部多核心协同与城市之间一体化融合的发展大趋势,相应的,空间网络化也必然会是城市与区域空间发展到某个阶段时必然会经历的过程。

3 网络化空间模型区域空间布局的理论假设与研究方法

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有关区域空间网络化的研究都已经比较成熟,而网络化空间模型区域空间布局的概念也已经获得了相当高的地位,可以说地理学方面已经对空间网络化相关内容进行了比较系统、全面的研究。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缺乏创新性,所以仍然需要有关研究者进一步去开展研究,将网络当成是大尺度区域组织结构进行研究,尤其是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更需要充分利用好“一带一路”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用新的理论手段加强对区域空间网络化的研究力度,多角度、多层面、多元化地进行研究。像京津冀城市群这一巨型区域空间,作为我国北方城市的典型代表,不管是在当下还是在不久的将来,其都会成为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主要区域之一,也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空间组织结构与区域空间网络化研究的主要场所。在这种需求下,用地理学等学科知识联合网络化空间模型区域空间布局的思想,从网络节点、城市关联性、整体网络等层面入手,对京津冀地区空间网络化进行全面而细致的测度与研究,不仅非常有必要,同时还具有非常深远的现实意义,有助于推动京津冀区域经济整体发展。

3.1 区域空间网络化概念模型

当前,已经有很多国内外研究者从理论研究和实践验证两个层面对区域空间网络化进行基础研究,基于他们的研究成果,我们现在可以以京津冀地区为观察样本,设计提出区域空间网络化的基本概念模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设定的理论假设条件有:在当前中国经济环境下,空间节点在地理空间上分离;要素聚集与扩散;场所空间向流动空间过渡;区域空间网络结构由节点、轴线、网络三个因素组成。当然,我国城市网络化空间模型区域空间布局进程不断加快,区域功能分工也越来越细致化,大小节点城市之间的经济要素流动也越来越频繁,而相应的轴线带动也不断地向周围扩展,这些征兆都预示着京津冀地区空间网络化大致框架已经基本成型。所以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京津冀城市空间依托于节点-轴线-网络,已经能够发挥出流动要素在区域内流动、聚集以及扩散的作用,这有效地为城市、区域经济发展以及空间网络化过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建设区域一体化的过程当中,在区域内部之间联系越来越紧密的条件下,节点城市也从单中心的特点逐渐向多中心特点进行过渡,与此同时,区域空间形态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3.2 研究方法

采用不同的区域空间网络化模型,就应该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不同空间区域之间的经济都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其或多或少总会与周围区域经济存在很大的影响。空间相互作用模型主要应用于定量测定城市之间经济的关联程度,能够用于计算京津冀城市间的经济关联强度。测度网络中节点之间的关联性与网络整体的开放程度也是必不可少的测度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用网络密度去测度网络中节点之间关联程度。一般来讲,网络密度数值越大,则暗示着网络节点之间的经济关联性则越紧密,整体网络与集中节点所能完成的吸收、传递功能也就越强。

4 基于网络化空间模型的区域空间布局优化策略——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

在经济全球化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下,京津冀地区空间网络化已经经历了单中心聚集模型、点轴扩散模型、核心-边缘模型以及多中心网络化模型等四个主要阶段。而区域空间网络化作为一个多维度、多层面、多功能、多形态的综合型网络空间,其演变特点、形式内容、外在表现形态等也应该是多样化的特点。这也导致区域空间网络化的形成过程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果我们想最大程度上地促进京津冀城市群的发展,就必须对现有的网络化空间模型的区域空间布局进行优化,关注细节,让这些地区空间关联性更紧密,提高对空间资源的利用率。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1 综合考察区域地理特征

认识京津冀城市区域地理特征是研究区域空间网络化演变规律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实优化区域空间布局的重要前提。我们知道,虽然北京地区土地资源非常少,但是却涌入了各行各业的精英分子,是人才的聚居地。也就是说,北京地区有着丰富的人才资源,但土地资源却非常的匮乏。相反,河北有着宽广的土地资源,但是由于发展条件有限,往往不能留住人才,导致人才流失问题越来越严重,而天津则属于两者之间。区域间资源禀赋的差异与地理区位条件的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严重影响到了这些地区经济、文化、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发展,同时也导致各城市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性越来越明显。要想打破这种发展局限性,就必须增强不同城市之间的关联性,实现资源共享,“按需分配”,提高对有限资源的利用率。网络化空间模型就是基于这种发展思想,要求城市从过去的等级体系逐渐向互通有无的空间网络化方向发展,这基本上也打破了空间与行政界限,使不同城市之间的利益相关性越来越紧密,也不可避免地使区域内城市依赖性不断提升。

4.2 聚集与扩散发展要素

任何区域的发展都离不开各种资源的支撑,像人才、资金这种“硬通货”则更是区域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在聚集与扩散等推动力的影响下,资金流、人才流、信息流、技术流等生产要求都对区域发展起到了非常关键性的作用。空间流动是区域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流动意味着资源可以更有效地被利用,空间网络化的实现有利于带动资源的扩张与分配。从大的方面来讲,像人才流、资金流这种生产要素,它们的聚集与扩散就可以让区域内城市空间的关联性从简单向复杂过渡,从而让网络化空间发展优势更为明显。而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信息往往更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技术是推动生产的重要内容,技术层面可以决定生产层面,只有掌握核心技术,这个企业才能走进核心区域,从而让自己成为其中的佼佼者。信息共享、技术共享可以创造出一个共赢的局势,这对于实现网络化空间发展目标也是非常有利的。敝帚自珍不仅会对自身发展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同时还会影响到整个区域的发展。而交流与合作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领者,他们更应该明确未来发展目标,促进城市间地理要素的空间流动,使城市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不断推动区域空间网络化的健康发展。

4.3 加强交通技术改革创新

“想致富、先修路”,这句话深刻地向我们阐述了交通在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正如前面所论述的那样,在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将轨道交通当成是城市空间布局网络化程度的一种外在表现。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与完善是优化空间布局的有效手段。只有将交通技术改革创造放在一个足够高的位置上,让人们将更少的时间投入到往返与两地过程中,他们才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那些有意义的事情上,而不是把大把大把的时间和精力应用到了赶路上。交通技术的发展已经使不同区域之间的空间距离、传输时间变相缩短,城市之间的往返也越来越便捷。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交通技术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还不能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网络化空间布局必须要有完善的交通运输作为基础,因为没有完善的交通运输技术作为基础,一切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所以,对于我们而言,接下来的关键就是通过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来完善交通运输行业,为优化区域空间布局奠定基础,同时也不断提高国人交通运输行业的满意度。

4.4 用政策引导区域空间网络化发展

除了依靠社会力量一样,政府同样可以在优化区域空间布局过程中发挥出无可替代的作用。政策可以决定一个地区未来发展方向。也就是说,政府政策与规划引导区域空间网络化工作中起到非常关键性的作用。一方面,通过政策引导可以加速区域空间网络化进程,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使人们可以尽早地享受到空间区域网络化发展的优势;另一方面,在政策的引导下可以避免建设方向产生偏差,从而保障各项建设工作都能有条不紊地进行,这对于打破区域内经济保护、文化隔离、人才、教育等方面的障碍也是非常有效的,能够不断促进城市之间的相对距离日益缩短,真正实现各方面的资源共享,强化京津冀城市间空间联系。资源是发展的基础,资源共享不仅可以提高对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还可以实现不同区域之间资源的优势互补,从而使这些地区的空间网络形态、效果、局面、组成等不断变化,最终使区域空间网络化程度得到提升。当然,区域空间网络化的发展也符合这些地区人们的实际需要,是现代化城镇建设的关键,也是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路线发展优势的一种手段。

5 结束语

一言以蔽之,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对网络化空间模型的区域空间布局进行优化,通过合理对有限的空间格局进行优化布局,融入更多现代化的空间设计思想,不仅可以有效提升提高对空间的利用率,还能够不断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希望本文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进行基于网络化空间模型的区域空间布局优化探索,可以为其他城市群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猜你喜欢
空间布局网络化京津冀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浅谈通信基础设施(传输部分)空间布局规划
前置化空间布局,龙湖驱动TOD的未来模式
郊野公园空间布局规划策略探析——以北京市昌平区郊野公园空间布局规划研究为例
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向纵深推进
阜阳市星级酒店空间布局及未来发展策略分析
京津冀协同发展
基于最优树的网络化作战装备体系结构优化
考虑量测时滞和相关噪声的网络化数据融合
新闻业经营管理的网络化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