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职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研究

2019-01-06 17:25姚璎璐
福建茶叶 2019年7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院校心理

姚璎璐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益阳 413000)

高职院校是人才的“聚集地”,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不仅关乎学生个人成长,更影响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新形势下,我国积极改革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在此背景下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其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还是促进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女大学生是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当前整个高校学生发展、社会发展下这一群体更易受到心理方面的困扰。比如学业受挫、经济压力大、失恋等等。

1 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心理现状

特殊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导致女大学生群体更易遭遇就业歧视、性别歧视、情感受挫等问题。某项调查显示35%的女大学生认为自己或身边的朋友存在心理问题。从心理健康的维度分析,高职院校女大学生主要存在下述问题:

1.1 适应能力差

特别是大一的新生普遍表现出适应能力差的问题。很多女大学生面对全新的环境、人际关系不知所措。部分女大学生从小生活于父母的怀抱着,享受家人的庇佑,导致适应能力差,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一旦进入陌生的环境就会产生恐慌、焦虑等不安的情绪。部分女大学生由于家庭经济、生理条件等因素会形成自愿感,不知道如何融入班级、宿舍集体生活,继而感到窘迫。

1.2 人际沟通能力差

大学生此前的生活圈主要是家庭成员及学校同学老师,其交际圈相对封闭,加之部分女大学生性格敏感、内向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很多女大学生极易与同班级、同宿舍的人发生矛盾、摩擦。毋庸置疑大部分人还是希望能够与他人友好相处,期望自己能够处理好人际关系的。但是此种期望又过于理想化,“严格要求他人”,一旦周围的人无法满足自己的此种期望,就会产生不满的情绪,继而影响其人际关系。

1.3 抗压能力过低

当代女大学生普遍缺乏抗压能力,特别是在就业或者情感方面受挫时,极易对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本次调查发现:有过情感压力的女大学生占20.1%;28.5%的女大学生表示自己曾经被就业问题所困扰。特殊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导致女大学生极易被外界压力所干扰,继而形成焦虑、紧张、抑郁等消极情绪。

2 女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原因

2.1 家庭教育

对比男大学生女大学生的独立自主性有所欠缺。从某种层面分析这与家庭教育有关。在女性的成长过程中往往能够得到更多呵护,社会环境对女学生较宽容。很多女大学生较为依赖家长,不懂得理解关心他人。成为大学生后需要一个人面对陌生的生活环境,极易出现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应对所有陌生的问题。威特金基于依存性、独立性等两个层面阐释人的认知方式。其中独立性体现在不受外界影响,以自己内部为参照,即基于抽象水平加工信息,因此在学习自然科学方面较具优势;而场依存性则具有较高的驾驭人文学科的能力。国外有研究表明男女生的认知方式存在差异性。相较男生女生的场依存性更强烈。国内有一项研究也表明,对比男女大学生的独立性情况,前者更优。换言之,男大学生要比女大学生更容易独立应对问题。

2.2 自我意识发展缺失

处于自我发展重要时期的高职院校女大学生极易出现自我意识偏差的问题,比如高估或者低估自我能力。比如很多女生在中学时代就已经树立了远大的理想,且存在脱离实际情况盲目自信的现象。此种现象极易导致自傲。由于理想过于丰满,现实过于残酷,高考后无缘理想的大学,就会形成自卑、失落的情绪,甚至走向心理极端。部分高职院校女生认为自身的社会地位、学习成绩、综合素质低于普通高校女生,由此产生焦虑、忧虑、压抑的负面情绪。他们对自身的现状极其不满,又担心未来发展,不接纳自己,否定自己,久而久之失去学习动力,产生心理问题。

2.3 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在经济奔腾发展的背景下,形成了日趋复杂化的社会环境。整个社会就是一个“大染缸”充斥着各种不良的心理。当下很多女大学生成为拜金主义的俘虏,信奉金钱至上的思想。特别是一部分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极易产生自尊心受挫、情感敏感脆弱等情况,继而对社会产生偏见、成见,加之从小生活环境的影响,使她们更加偏向于以偏激的方式表现不满。21世纪,网络高速发展,但是其不可预知性、虚拟性,让网络成为监管的“真空地带”。现实生活中很多学生沉溺于虚拟的世界,久而久之脱离现实社会,导致心理、情感错位。此种现象会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塑造健康的性格。

3 如何解决高职女生心理健康问题

3.1 课程建设

当前很多高职学院已经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且总体取得较好的成果。特别是在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困惑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就高职院校现有心理健康课程的实际教学成果来看其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尚未针对女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开展相应的课程建设。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在未来发展中应针对这一群体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特点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开设相关课程。比如性健康选修课、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等等。通过这些课程普及女性保健、健康等方面的知识,让女大学生能够从中吸取更多与自身心理健康息息相关的知识。

3.2 建设心理文化

首先应积极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充分运用高校现有条件。比如宣传橱窗、校园广播、学院院报、电子播放等渠道以文字或者语音的方式宣传与心理健康有关的知识、内容。此外,还应积极打造良好的宿舍环境、生活氛围,让学生获得心理学的智慧与知识,达到净化心灵的作用;其次,应积极打造系列与心理健康有关的活动,针对女大学生的特点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并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吸引力,让更多女大学生能够从中收益。

3.3 建设基础保障

一高职院校应联合相关部门(如团委、妇委会、学校工会)等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出具相关文件,落实制度保障;二开办心理咨询机构,咨询帮扶机构。充分考虑女大学生的特点做好机构的软硬件设施;三是通过网络平台开展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活动,比如在线咨询平台、微信公众号等。定期通过平台推送反映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文章,比如如何调适心理健康,如何解决心理烦恼,心理压力等,从心灵上滋养女大学生,让她们获得受用的“鸡汤”,走出心灵困境。

3.4 积极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

综合素质是当代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高职学院应积极贯彻素质教育,提出“六个一工程”计划,分别是学会一门音乐、加入一个社团、参加一项社会活动、参与一项体育运动、结交一批良师益友、参与或完成一项创新活动。这些活动,都具有启迪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作用。另外,建议学院针对高职院校女大学生的特点,定期开展各类文体活动,缓解女生的心理压力、情绪,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独立能力,自我意识及抗压能力以及自强不息的精神,学会自我调适心情,排除负面情绪。

3.5 充分发挥心理社团的作用

高职院校可由心理方面的专家组织开展心理健康中心,并倡导学生积极加入其中。由专业心理教师组织心理社团活动,比如举办心理健康沙龙活动、咨询辅导等等。让参与者通过社团活动直接体验校园交流生活,缓解不良情绪,掌握与人相处之道,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排解心理压力等。

4 结语

促进高职女大学生全面发展是高职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高职院校应重视女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这一群体心理健康。针对女大学生的特点,创新课题研究,积极通过各种措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教育,全面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实现个性化,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院校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心理小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