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郑生教授运用脾胃肝动态辨证方法治疗鼓胀经验*

2019-01-06 16:32王玉玲刘亚楠
中医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肝郁气滞腹水

王玉玲,刘亚楠,张 昊,李 宁

(1.河南中医药大学2016级硕士研究生,河南 郑州 450046; 2.河南中医药大学2018级 硕士研究生,河南 郑州 450046; 3.河南中医药大学2017级本科生,河南 郑州 450046)

鼓胀是指腹部胀大如鼓的一类病证,临床以腹部胀大、皮色苍黄、肢体消瘦、胁痛食少、小便不利、四肢不肿或微肿,甚者腹皮青筋暴露等为主要特征。鼓胀属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指西医学的肝硬化腹水。肝硬化早期属中医学“积聚”范畴,晚期出现腹水则属于“鼓胀”范畴。

李郑生教授是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的学术继承人,国家级名老中医,河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研工作40余年,对临床中医内科杂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治疗脾胃肝胆系疾病。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良多。现将李师治疗鼓胀的经验介绍如下。

1 对病名及病因病机的认识

鼓胀病名最早见于《灵枢·水胀篇》,书曰:“‘鼓胀何如?’歧伯曰:‘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较详细地描述了鼓胀的特征。古代医书对本病的论述颇多。关于病因病机,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篇》中认为水病的形成与肝、脾、肾3脏的功能障碍有关;李东垣在《兰室秘藏·中满腹胀论》中认为腹胀“皆由脾胃之气虚弱,不能运化精微而制水谷,聚而不散而成胀满”。根据历代医家对该病的不同见解,鼓胀的病因病机可总结为酒食不节、情志失调、血吸虫感染、劳欲过度及其他病,如黄疸、慢性肝炎等,导致肝、脾、肾功能失调,气、血、水瘀积于腹内而成。李师认为:鼓胀为本虚标实之证,其发病脏腑在肝,但与脾的关系尤为密切;病机演变为脾虚、肝郁、血瘀,尤以脾脏为形成鼓胀腹水之枢纽。中医学认为鼓胀形成的病机有“木郁克土”“土壅木郁”两种形式[1]:如情志失调,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横逆乘脾,脾失健运,则水湿内停,阻滞气机,使肝郁更甚,肝郁日久,必气滞血瘀,这种由肝起病,导致脾失健运、水停腹中的病机为“木郁克土”;如饮食不节,脾虚失运,水湿壅滞,湿阻气机,可形成肝郁,肝郁日久则血瘀,而脾更虚,脾虚湿胜,这种病起于脾,因脾虚导致肝郁气滞、水停腹中的病机为“土壅木郁”。 然无论病起于何种形式,疾病迁延、失治、误治等终会导致以脾虚为本的病机关键,故治疗上应将健脾益气法贯穿始终。

2 辨证论治

临床表现:腹部胀满如鼓,面色苍黄,肢体消瘦,胁痛食少,小便不利,胸腹脉络暴露等。《中医内科学》[2]将鼓胀分为气滞湿阻、寒湿困脾、湿热蕴结、肝脾血瘀、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等6个证候进行论治。李师认为:在临床诊疗中,以上证候并非孤立存在,病机演变过程亦是相互交错的。李师总结该病病机演变之规律如下:脾胃气虚,脾失运化,则水湿内停,水湿阻滞气机,形成气滞湿阻之证候;如素体阳虚、中阳不足或用药过于寒凉,水湿寒化,即可形成寒湿困脾之证候;气滞湿阻多为脾胃气虚,寒湿困脾多为脾胃阳虚,故在程度上,寒湿困脾证重于气滞湿阻证;脾失健运则生湿,湿为有形之物,易阻滞气机,气有余则生热,或嗜酒肥甘、用药过于温热等均可形成湿热蕴结之证;“木郁克土”或“土壅木郁”皆有肝郁气滞,肝失疏泄,“运血者,即是气”,气滞血瘀而形成肝脾血瘀证;肝为阳脏,肝郁气滞,气郁化火,灼伤肝阴,肝肾同源,子病及母,导致肾阴亦亏,形成肝肾阴虚之证候;李东垣言:“脾胃虚则五脏六腑、十二经、十五络、四肢皆不得营运之气而百病生焉。”脾为气虚生化之源、后天之本,如后天脾胃虚弱,不能化生气血以充先天,或脾阳亏损,下劫肾阳,亦会形成脾肾阳虚之证候。虽本病病机复杂转化,然皆因脾虚而起,故诊疗中扣准脾虚为本之病机,根据主次随证治之,使“肝木疏脾土”“脾土营肝木”,阴阳调和,即可得桴鼓之效。李师指出:气滞湿阻证和寒湿困脾证较宜治,预后良好;湿热蕴结证、肝脾血瘀证、脾肾阳虚证治疗相对困难,但如辨证准确、治疗得当,亦可收到较好疗效;肝肾阴虚证治疗最为困难,常预后不良。

3 用药经验

李师根据本病病机及病机演变规律、脾虚与肝郁轻重不同遣方用药。若患者偏于脾虚,症见腹胀明显、小便短少、舌体胖大、质淡、苔白厚腻、脉弦,治疗以健脾疏肝、利水渗湿为法,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合五苓散加减,药物组成:白术、茯苓、生薏苡仁、泽泻、陈皮、姜半夏、香附、砂仁、厚朴、枳壳、柴胡、郁金、乌药、莱菔根、甘草片等。加减:若寒湿困脾,加桂枝以温阳健脾、助膀胱运化;若痰湿较重,加藿香、佛手等以芳香化湿;若腹水明显,加猪苓、大腹皮、玉米须、车前子以利水渗湿;若湿热蕴结、浊水停聚腹中、兼有黄疸者,加茵陈、栀子等以清热利水,燥湿祛烦;若便溏,加苍术、炒芡实等以燥湿止泻;若食积停胃,加焦三仙以消食和胃;若午后、夜间腹满加重,加高良姜或吴茱萸等以温胃散寒;若兼用肾气不足,加桑寄生、杜仲等以补益肝肾;若偏于肝郁,症见舌边尖红、苔薄白、脉弦,治疗以健脾疏肝、理气活血为法,方用逍遥散加减,药物组成:当归、赤芍、炒白术、茯苓、柴胡、郁金、香附、乌药、陈皮、砂仁、丹参、穿山甲、莪术、延胡索、甘草片等。同时配合服用鳖甲煎丸。若血瘀较重,加桃仁、红花,甚者可加用蒲黄、五灵脂等以活血化瘀;若兼有肝肾阴虚,加枸杞子、山茱萸、蒸首乌以滋补肝肾;若兼有气阴不足,加太子参以益气养阴。

4 病案举例

患者,女,72岁,2017年11月10日初诊。主诉:反复腹胀、食欲不振1年余,伴黄疸1周,加重1 d。患者1年前出现腹胀、食欲不振、面色发黄,至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乙肝肝硬化、腹胀”,在本院长期服用中药治疗,复查彩超示腹水消失;1周前,患者因饮食寒凉,上述症状再次发作,伴全身肤色及目睛黄染、小便黄、大便不成形、小便量少,经西医治疗效果不显,家属要求中药治疗,遂邀李师会诊。现症:神志清,精神欠佳,面目一身俱黄,腹胀,眼干,口干苦,食欲不振,小便量少,色黄,大便不成形,舌质红,苔厚腻,脉沉。西医诊断:乙肝肝硬化腹水。中医诊断:鼓胀,辨证为脾虚肝郁、痰湿中阻证。处方:白术10 g,茯苓15 g,猪苓10 g,泽泻18 g,大腹皮15 g,桂枝6 g,陈皮10 g,姜半夏10 g,香附10 g,豆蔻10 g,厚朴10 g,枳壳10 g,柴胡6 g,郁金10 g,乌药10 g,鸡内金12 g,刘寄奴15 g,小茴香10 g,知母12 g,莱菔根15 g,藿香10 g,杏仁10 g,甘草片3 g。1剂/d,水煎服。服药15剂后,患者腹胀明显减轻,精神与食欲均好转,大小便正常,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滑。中医辨证为脾虚肝郁、气滞血瘀证。处方:当归15 g,赤芍15 g,炒白术10 g,茯苓15 g,柴胡6 g,郁金10 g,香附10 g,乌药10 g,陈皮10 g,砂仁10 g,鸡内金12 g,刘寄奴15 g,小茴香10 g,知母12 g,莱菔根15 g,猪苓10 g,大腹皮15 g,山茱萸15 g,肉苁蓉15 g,甘草片3 g。配合鳖甲煎丸服用。上方加减连服3个月,患者饮食精神佳,鼓胀基本痊愈。因患者为老年女性,病程较长,后上方加减改为2 d服用1剂,以调和肝脾巩固疗效。同时嘱患者禁食寒凉、辛辣、油腻等食物,同时注意调节情志。

5 小 结

李东垣曰:“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善治病者,唯在调理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李师在诊治鼓胀等疾病中体现出以下学术思想。①以脾虚为本病之病机关键,调理肝脾,将健脾益气法贯穿始终。②治疗该病,有方有守,随病程阶段用药,顾护正气,以达扶正祛邪。③对于血瘀证,不能单用活血化瘀之品,因气滞、气虚、痰湿阻滞等均可导致血瘀,故用药上以活血化瘀为标,求因用药为本。④对于肝肾阴虚者主张先调理脾胃,则津液生化有源,促使肝肾之阴复。运用健脾胃之药时宜淡渗轻灵平和,以免燥湿伤阴,饮食好转后,可加养阴之品,但不宜过用滋腻,已防腻胃助湿伤脾。⑤禁食寒凉、辛辣、油腻等食物,同时注意调节情志。

猜你喜欢
肝郁气滞腹水
柴芍六君汤加味结合自血疗法对脾虚肝郁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疗效观察
自拟脾胃安方治疗脾虚气滞型餐后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临床观察
气滞胃痛颗粒联合叶酸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加味乌药汤合失笑散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肉鸡腹水咋防治
疏肝健脾方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
一例黄颡鱼腹水病的处理案例
改变肝郁体质,要想得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