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鹏,赵 铎
(1.河南中医药大学2017级硕士研究生,河南 郑州 450046;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血管疾病发生后出现的一类精神障碍性疾病,而抑郁是脑卒中常见的精神障碍表现之一。抑郁可影响卒中的治疗与预后,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倾向。抑郁症的出现不但影响卒中的预后,而且加大了脑卒中再发的风险。因此,为避免患者的病情进一步加重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出现,临床工作中应重视和了解脑卒中后抑郁,及时给予对应的治疗手段。目前,对于PSD的治疗仅给予抗抑郁药物对症治疗,或者单一的治疗手段,对改善病情的作用甚微。笔者从中西医两个方面阐述PSD的危险性及发生、发展,以及对应的治疗手段,较单一的治疗手段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对于改善患者症状及预后有着更加积极的作用。
西医学认为:①PSD的发生主要与脑部器质性病变相关,属于器质性精神障碍,病变的本质是由于脑组织的损伤,如额叶的损伤患者容易出现精神异常,即控制其精神症状的中枢受损而导致精神障碍的出现。有研究[1]认为:脑实质的直接破坏使神经递质的合成和传递通路出现异常,导致PSD的发生。②心理反映。卒中后患者工作、生活及学习能力的减退或丧失,心理很大程度上难以接受,不能适应身体机能的变化,心理与生理平衡失调,导致抑郁的产生。PSD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到解剖、生理及生化指标的一系列变化,单一的发病机制有时并不能解释临床上出现的症状,也有可能是两种甚至多种机制联合作用的结果。
中医学将该病归属于“中风”“郁证”范畴。中医学认为:PSD可理解为在中风的基础上合并郁证,主要病机为情志不舒、气机不畅;卒中血瘀日久可致气行不畅、肝气郁结,进而产生郁证,即因瘀致郁;血瘀与气滞互为因果,加重病情,形成恶性循环,使卒中难愈,故PSD的病机较复杂[2]。PSD的发生是在致病因素相互作用的基础上,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失和的结果。中风的病机总属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病理因素主要为风、火、痰、气、瘀,多是在内伤积损,复因劳逸失度、情志不遂、饮酒饱食等引发,引起脏腑阴阳失调,血随气逆,内风旋动,夹痰夹火,横窜经脉,蒙蔽神窍,从而发生猝然昏仆、半身不遂等症状[3]。郁证的病因总属情志所伤,发病与肝的关系密切,涉及心、脾两脏;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是郁证的主要病机。PSD总的病机属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在中风病变基础上过度的情志刺激,加之本身的脏腑功能失调导致卒中患者出现气机瘀滞不畅,气郁日久,由气及血而致血郁,血郁致气滞,气滞致血瘀,亦会导致卒中的再发。
由此可见,中西医对PSD有着共同的认识,即抑郁可影响卒中的预后,甚至可能会导致卒中的再发。郁可致瘀,瘀亦可致郁,二者互为因果。在很多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精神因素即中医学的情志因素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临床上应积极处理卒中后出现抑郁等其他的精神障碍,对卒中的预后有积极作用。
脑卒中导致脑实质受损,而PSD抑郁的患者表现各不相同。①临床表现:即在卒中发生的基础上出现以神志淡漠、情绪低落、食欲不振等症状。②量表的运用及评估:如密而顿抑郁量表、Beck抑郁问卷、Zung抑郁自评量表,虽然这些量表不能作为抑郁症的客观诊断标准,但仍可反映抑郁的严重程度,帮助判断抑郁症的疗效[4],且对抑郁症的诊断、及时治疗有着极其重要临床意义。中医学将PSD归属于“中风”“郁证”范畴,临床大多以“郁证”辨证论治。诊断主要根据其在中风的基础上出现忧郁不畅、情绪不宁、胸胁涨满等临床表现而确诊。
2.2.1 西医学治疗
西医学治疗包括心理治疗及药物治疗两大类。(1)心理治疗。目前基于多数学者认为PSD的发生机制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作用,心理治疗是仅次于药物的重要治疗方式,主要包括认知行为治疗和支持性心理治疗[5]。心理治疗的目的是为了调动患者治疗与康复的主动性,充分发挥患者自身的心理防御机制,以此实现抑郁症状的改善或消除,即引导与启发卒中患者培养自身的逻辑思维,对其错误的思维方式给予纠正,尽量消除其负面情绪[6];患者的亲属及朋友应多给予患者安慰与鼓励,使其在治疗的过程中能够有一个乐观的精神心理状态,也能使患者积极主动的参与日常生活及疾病治疗当中去,对于患者肢体、语言功能及精神状态的改善有很大帮助,且精神因素的改善不仅有利于卒中的预后,在一定程度上也可避免卒中的再发。(2)药物治疗。①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代表药为盐酸氟西汀胶囊、盐酸帕罗西汀胶囊、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等,为一线抗抑郁药。SSRIs适用于各种类型和不同程度的抑郁症及某些类型神经症。该类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有全身或局部过敏、胃肠道功能紊乱,如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睡眠异常等。②选择性5-HT及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代表药为盐酸文拉法辛片和盐酸度洛西汀肠溶胶囊,适用于抑郁伴焦虑症者,尤其是伴有躯体症状的抑郁障碍患者,对严重、难治性抑郁症疗效较好。该类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有恶心、嗜睡、口干、头晕等。③其他的抗抑郁药物:如盐酸曲唑酮片、盐酸米安色林片、吗氯贝胺片、利他林片等是PSD的二线或三线用药。
2.2.2 中医学治疗
PSD大多以“郁证”辨证论治,理气开郁、调畅气机、怡情易性是治疗郁证的基本原则。辨证可分为实证和虚证两类,实证多以气机郁滞为基本病变,虚证多以脏腑亏虚为病变,常见的证型有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痰气郁结、心神失养、心脾两虚、心肾阴虚。对于实证,首当理气开郁,并根据是否兼有血瘀、火郁、痰结、湿滞、食积等分别采用活血、降火、祛痰、化湿、消食等治法。虚证则应根据损及的脏腑和气血阴阳亏虚的不同情况而补之,或养心安神,或补益心脾,或滋养肝肾。对于虚实夹杂者,则又当视虚实的偏重而虚实兼顾[7]。 对于郁证,中医学根据其特有的理论体系辨证施治,虚实兼顾,能够更加全面地调整患者的精神状态。肝气郁结证多以疏肝解郁、理气畅中为治法,方选柴胡疏肝散加减;气郁化火者多以疏肝解郁、清肝泻火为治法,方选丹栀逍遥散加减;痰气郁结证以行气开郁、化痰散结为法,方选半夏厚朴汤加减;心神失养证以养心安神为法,方用甘麦大枣汤加减;心脾两虚证以健脾养心、补益气血为法,方用归脾汤加减;心肾阴虚证以滋养心肾为法,方选六味地黄丸和天王补心丹加减。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PSD具有特色。有较多研究[8]表明:中医药对于PSD的治疗能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并且能够全面兼顾患者的身体条件与精神状态,不良反应较少。运用针灸治疗PSD是在中医学理论和整体观念的基础上辨证论治,选穴治疗。一项随机、双盲对照研究[9]显示:治疗组给予针刺百会、印堂、四神聪、太冲等穴位,对照组给予盐酸氟西汀胶囊口服,6周后治疗组有效率(80%)与对照组(73.9%)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针灸治疗PSD疗效同盐酸氟西汀胶囊相当,且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综上所述,PSD的发生多为脏腑亏虚、气血阴阳失调,以及瘀阻脉络所引起的情感障碍性疾病,中医、中药及针灸治疗PSD可调节气血阴阳、扶正补虚、开窍醒神。从西医学的角度解读,即中医药及针灸治疗可促进脑内神经递质分泌,改善受损脑组织神经营养供给,从而缓解神志淡漠、情绪低落、食欲不振等症状。
2.2.3 心理治疗
心理因素的正性作用可通过神经-内分泌、神经-免疫等途径调节机体的潜能,改善患者认知,缓解心理应激带来的压力,唤起患者的适应机制。有研究[10-11]表明:心理疗法对PSD的治疗有较好疗效,主要是通过鼓励、关心患者来提高患者自身的认知功能等方法,这些方法需要患者家人、亲戚、朋友的共同配合来进行。然而,目前对于心理治疗的研究与认识还较少,应积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以更好地运用到临床上。
多种方法联合治疗PSD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患者的病情改善及疾病预后有很大帮助。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能改善患者的症状,减轻患者痛苦;中西医结合治疗PSD的观点也日益受到众多学者重视,对其研究也渐成趋势。
在PSD的药物治疗阶段,部分患者对抗抑郁药物的反应并不明显,对此,临床治疗应联合中药,通过辨证论治,遣方用药,全面兼顾,改善其精神状态。中药、抗抑郁药物及针灸联合治疗PSD比单一运用中药或者西药能更好更快地改善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对于脑卒中后出现神志淡漠、情绪低沉等精神症状者,应考虑PSD的可能,临床工作要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这样更有利于疾病的预后。在药物、针灸治疗的同时,应积极进行心理干预。综上所述,中药、西药和针灸联合心理干预治疗比单一运用一种治疗方法疗效好,并且对于症状改善及疾病预后有着更为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