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世萍,马正文(通讯作者)
(1.甘肃省积石山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731700;2.甘肃省积石山县银川乡畜牧兽医站,731707)
猪痢疾曾称为血痢、黑痢、粘液出血性下痢和弧菌性痢疾等,现称为猪痢疾,亦称为猪密螺旋体痢疾。本病是由猪痢疾密螺旋体引起的猪的一种肠道传染病,临床上是以排粘液血性下痢为特征。弧菌及肠道其他细菌均能加重本病的病情。自美国1921 年发现本病以后,世界很多国家陆续发现本病。我们在长期的基层门诊治疗实践工作中,注重应用中西结合的防制方法,共计治疗猪痢疾311 例,治愈299 例。现就治疗中的一些防制经验和治疗方法报道于后, 仅供同行参考。
过去在很长一段时期,人们认为弧菌是本病病原体。直到1970 年代才确认猪痢疾密旋螺旋体是本病的病原体。感染来源是病猪和带毒猪。排出体外的病毒,污染饲料和饮水、周围环境等,经消化道进入猪体内而感染发病。
突然死亡是本病发生的征兆,随后出现急性痢疾。病初可见病猪排岀灰黄色软便,很快变为水样下痢,在发病1 一2 天的粪便中混有血液和粘液,粪便恶臭,体温一般一过性升高。精神沉郁,食少,体重下降,口渴,出现贫血症状。脱水严重,营养失调,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均能导致死亡。本病多发于育肥猪,同舍内逐渐发病。临床上典型症状表现为:岀现粘液性血痢粪便。死亡率低。剖检:大肠主要表现为卡他性出血性病变。镜检:取急性病猪粪便,抹片染色或暗视野观察,每个视野见到猪痢疾密螺旋体微生物达到3 一5条。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可以作岀初诊断。本病的最可靠的诊断方法是,病原体的分离和鉴定。
3.1 不从发生过本疫病的猪场引进猪或饲料等可疑污染物,以防本病发生。
3.2 不论从何地何时引进猪只后, 应隔离观察3周后,确认无任何疫病后,方可混入饲养。
3.3 不同月龄的猪,不应在同一圈舍内饲养。
3.4 猪场一定要采取全进全岀的方式进行饲养管理。应贯彻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模式。
3.5 对症治疗。西药: 痢菌净,0.5%水溶液按0.5ml/kg 体重,作肌肉注射;或2.5-5mg/kg 体重,内服,每日2 次,连续5 天为一疗程。四环素族抗生素100-200g/t 饲料, 连喂14 天。硫酸新霉素300g/t 饲料,连喂3-7 天。对50kg 体重的猪,给予链霉素1-2g,每日2 次,连服3-5 天;或1-2g,每日2 次肌肉注射。对剧烈下痢者,还应采用补液、强心等疗法。中药:用《伤寒论》载的白头翁汤加味:白头翁90g,黄柏45g,黄连45g,秦皮45g,黄芩40g,枳壳40g,砂仁50g,厚朴45g,苍术45g,猪苓50g,泽泻30g,名为“三黄加白散”。若高热、粪少且带有粘液或脓血者,减砂仁、苍术,加生地、花粉、大黄等。用法:共为末,开水冲,温后弃渣取液自由饮用或自由采食, 这是30 头仔猪的参考剂量。
4.1 目前对本病尚未研究出理想的防疫疫苗。患过本病的康复母猪或人工口服病毒而感染发病后的母猪,其初乳中的抗体滴度很高,可以使其仔猪获得保护,即使以后感染发病也不会太严重。
4.2 家畜痢疾病(如家畜腹泻、痢疾、胃肠炎、下痢等)均在临床上是一个比较难以诊治的疾病,特别是猪的腹泻、痢疾、胃肠炎、下痢等。
4.3 在诊治本病时, 应从家畜是一个统一的有机的整体来考虑,也要考虑到一脏受损多脏俱损的辩证关系。还要与其他痢疾病加以区别(如中毒病的腹泻、寄生虫病的下痢、一般性的胃肠炎等)。
4.4 至今对本病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因此,发生本病时实施对症治疗,中西结合,重用中药,以减轻失水、酸中毒和防止细菌性合并感染为主,获得较好的疗效。
4.5 这里特别提醒的是, 对一个养猪场或养猪场的负责人来说,应采用繁殖,育肥,出栏一条龙的养殖模式比较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