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罗德·品特的创作理念及其作品在中国的译介研究

2019-01-06 15:57黄永媛
福建茶叶 2019年2期
关键词:品特哈罗德解构主义

黄永媛

(牡丹江师范学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

哈罗德·品特是英国20世纪中最重要的剧作家之一,也成为荒诞派戏剧风格中英国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哈罗德·品特于2005年获得诺贝尔奖,自此以后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对哈罗德·品特获奖作品以及其创作风格的研究热潮。本文通过研究哈罗德·品特的创作理念及风格,介绍国内对哈罗德·品特作品的译介,有助于我们更为深入的认识哈罗德·品特的创作风格,领略哈罗德·品特在文学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

1 哈罗德·品特简介

哈罗德·品特(1930-2008),英国现当代著名的剧作家,是当代荒诞派戏剧的主要代表人物。品特在反犹主义影响下于1950年走上戏剧创作道路。哈罗德·品特的主要代表作《房间》、《看管人》、《回家》、《背叛》等等作品均被誉为是代表了西方现代派戏剧的最高成就。他本人也曾获得过七次英国电影学院奖提名和两次奥斯卡奖提名,并于2005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足见他戏剧创作造诣之高超,特征之鲜明。时至今日,哈罗德·品特的许多剧本已经被拍成电视剧、广播剧和电影。在他的作品中,流露出来的人类“荒诞存在”意识对中国的戏剧创作和发展方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 哈罗德·品特的作品的创作的特征分析

纵观哈罗德·品特的戏剧创作不难发现,其创作理念与创作风格所凸显的特征体现在荒诞色彩、解构主义特征以及后年代主义特征等三个方面。具体如下:

2.1 哈罗德·品特式的荒诞色彩的创作手法

在哈罗德·品特的戏剧作品中似乎较难捕捉到严谨的逻辑性,相反充斥着满满的非逻辑性。这一点无论是在戏剧中人物情节的设定,还是在人物语言与对白的设计上,均展露无疑。哈罗德·品特用这种看起来十分荒诞的创作手法来呈现出丰富的戏剧情节,虽然看起来有不可认知性和神秘性,且破碎、凌乱,但是,其展现出的内容确实十分深刻的。正如瑞典皇家科学院的评委们对哈罗德·品特创作风格做出的评价:“将生活的深刻之处掩盖在日常废话之下,使深刻之处更加深刻,同时又很奇妙地仿佛无处不在、触手可及”。哈罗德·品特的这种创作手法,在其代表作品《房间》里就有充分体现。在《房间》中,哈罗德·品特描绘了一个十分诡异的场景:在风雪交加的夜晚,罗丝夫妇安静的坐在温暖的房间中,但是突然出现的莫名的不安打破了安静温暖的氛围,随后前来的年轻夫妇提出要租下罗丝自己住的房间;随后又来了一个黑人,他眼睛看不见,却莫名其妙地说是受罗丝父亲之托来带她回家。在与他们的争执中,罗丝意外地突然失明。戏曲剧的不安的基调使人感觉到焦虑,但又似乎早预示着什么不可理解的事情发生。这种使人感觉到荒诞的诡异剧情设计,往往透露着一些不可预测的信息。在哈罗德·品特的《房间》这部作品中,这种成分似乎始终贯穿其中,用戏剧“威胁”成分铸就了它的荒诞性。《房间》中表面荒诞,无迹可寻的情节设计、对白设计,展现出了未填入作者个人色彩的最真实的现实世界,让人明显感到外部世界的压力和自我的压抑,体味人生的诸多困境与不确定。这便是哈罗德·品特式的荒诞色彩的创作手法或许想要达到的效果。

2.2 哈罗德·品特作品显露出解构主义特征

解构主义是基于解构主义理论的一种文学创作主张,突破了文学定义框架,提倡淡化传统文学作品中固有的情节模式以及教化意义,而是借助对时间与空间的巧妙设计以及扭曲的语言,形成模糊的世界。在哈罗德·品特的作品中故事情节的设计、时间与空间的安排以及语言对白的运用,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结构主义的特征。例如,在作品《背叛》中,哈罗德·品特通过负责的剧情故事设计,将故事中的人物始终贯穿在复杂的背叛与被背叛之中,关系复杂,混为一体,难以琢磨和分辨,形成一种模糊世界的效果。这边是解构主义的特征所在。哈罗德·品特打破了传统的顺叙和倒叙的方式,向观众展现出了一种故事情节错综复杂的场景,打破了人们的固有思维,使得关注不得不用以一种新的视角来品位这部作品。很显然,这是哈罗德·品特受解构主义的影响,以现实语言为出发点,借助荒诞性的剧情设计,使得作品不仅具备了荒诞性的特色,还可以看出一些源自现实的东西。此外,在哈罗德·品特作品中,对话与交流显得十分吃力,其对白设计存在一定难以理解的非逻辑性,也在另外一个层面上展现了哈罗德·品特作品的解构主义特征。

2.3 哈罗德·品特作品的后现代主义思想特征

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作品涉及的领域繁多,但均具备相同的特征,即用以对人类所面临的危机予以表现。这些危机,既包括生存危机,也包括了社会政治危机。从哈罗德·品特作品来看,大多是以社会政治危机为背景,通过营造紧张气氛、激烈的矛盾等来展现出社会的阴暗面,揭示生存危机或社会政治危机下,人类社会出现的感情异化,赤裸的欲望以及人性的堕落等。在哈罗德·品特作品中涉及了许多这样的故事情节,其创作中中展现出的后年代主义十分明显,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危机展露无遗。例如,《情人》、《虚无乡》等作品中,大多反映了后现代主义的主题。

总之,哈罗德·品特的创作风格标新立异,也正是因为这种独树一帜的文学创作手法,奠定了其在世界戏剧文学史不可替代的地位。哈罗德·品特于2005年获得诺贝尔奖,关于其创作理念以及风格的研究也在世界范围内展开,在文学研究领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3 哈罗德·品特的作品在中国的译介研究

在对哈罗德·品特的创作特征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下文主要对哈罗德·品特在中国的译介进行介绍。总体而言,国内关于哈罗德·品特的研究尚未系统化,大多被收录于一些国外戏剧文学作品剧集中。关于哈罗德·品特的译介研究历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具体如下:

3.1 哈罗德·品特的作品引入阶段的译介研究

在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一些国外的现代文学作品被翻译并流入中国。其中,哈罗德·品特作为当时西方国家荒诞派戏剧的代表,逐步进入中国的文学市场和文学界研究中。目前,最早可以查询到的关于哈罗德·品特的译本是源自台湾,是《看房子的人》(TheCaretaker)和《重回故里》(TheHomecoming)等两部作品。这两部作品收录于《淡江西洋现代戏剧译丛》丛书中,最早由由台北惊声文物社于1970年在台湾出版。大陆最早关于哈罗德·品特作品的译介出现在1978年。1978年,朱虹在《世界文学》发表的文章中,以哈罗德·品特为例,对荒诞派戏剧这种戏剧艺术风格的兴起、发展及特点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介绍。此后,越来越多哈罗德·品特被翻译成中文,流入国内图书市场和学术领域,关于哈罗德·品特戏剧创作手法及特征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其中较具代表性的主要有:1981年许真翻译的《看管人》、1986年秦亚青、金莉译的《情人》、赖声川翻译的《今之昔:品特舞台作品集》、黄沫译《法国中尉的女人》(刊载于《世界电影》1988年第2期)等。在此不一一枚举。对哈罗德·品特的创作生涯及风格进行深入解读的当属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由刘明正等翻译的《从愤怒到超然》,其中对哈罗德·品特的创作生涯、巨作得失等进行了细致的解读。

3.2 哈罗德·品特的作品译介研究的深入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内学者关于哈罗德·品特的作品译介研究逐步进入了全面而深入的阶段。这个阶段关于哈罗德·品特也逐步增多。1996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黄晋凯主编的《外国文学流派研究资料丛书:荒诞派戏剧》,其中收录了品特的首部剧作《房间》。《戏剧艺术》在1998年第2期发表了荣广润翻译的《搜集证据》和谷亦安、芦小燕翻译的《背叛》。在这个阶段,国内一些硕士和博士关于品特的研究主要以荒诞派戏剧为主,其中较具有代表性的包括1991年北京大学李素苗撰写的硕士论文《阿尔比与品特》、1998年南京师范大学郑嵩怡的硕士毕业论文《继承和创新——论品特荒诞派戏剧中的现实性》等。这些硕士论文均从不同的角度对哈罗德·品特的作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这个阶段,关于哈罗德·品特作品的译作而言出现了不少,例如,1994年南京译林出版社出版了郝振益、傅俊、童慎效合著的《英美荒诞派戏剧研究》。1994年书林出版社出版了廖本瑞的著作《哈洛·品特戏剧研究》,这是中国第一本品特研究专著。此外,国内一些导演从品特的作品中借鉴了一些戏剧元素,推上了舞台。例如,1990年孟京辉导演的《送菜升降机》,1992年赵屹鸥导演的《情人》和1995年谷亦安导演的《背叛》等。

3.3 21世纪以来关于哈罗德·品特的译介研究

进入21世纪以来,关于哈罗德·品特的译介研究不断地出现,且其著作中很多优秀的内容也被搬上了舞台,面向更加多元化的读者群体和观众。在哈罗德·品特获得诺贝尔奖后,长江文艺出版社以及重庆出版社分别推出了关于哈罗德·品特的两部作品。其中,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品品特》中,作者邓中良主编的《品品特》较为系统和全面的对哈罗德·品特的生平以及其作品的创作风格等进行了论述。2001年,由山东大学出版社编著的《二十世纪英国文学史》中欧,对哈罗德·品特的代表作品、在英国文学中的地位以及贡献等进行了系统的介绍。2003年,由河北教育出版出版了由华明翻译的马丁·艾斯林的《荒诞派戏剧》全译本。

4 结语

哈罗德·品特是当代英国戏剧领域举足轻重的创作大师。作者在其许多作品中采用荒诞手法,通过戏剧中的人物以及情节的刻画,呈现出了一个混乱、不安、无序的荒诞性的社会环境。哈罗德·品特的创作风格标新立异,也正是因为这种独树一帜的文学创作手法,奠定了其在世界戏剧文学史不可替代的地位。在他的创作中,常常以社会政治危机为背景,但在描写中又体现着后现代主义特征。此外,在其众多作品中也展现出了其非同一般的创作才华,其荒诞色彩、解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特征的创作理念和风格便是最好的见证。但是,从译介层面,国内关于哈罗德·品特作品的译介研究依然处于起步阶段,依然需要更多的学者进行深入和系统的研究。

猜你喜欢
品特哈罗德解构主义
《一个人的朝圣》:在路上,重拾遗失的美好
解构主义对建筑设计和工业设计风格影响
重塑与解构
哈罗德的帽子
你的鞋子上有洞吗?
生活中的爱与宽容
你的鞋子上有洞吗
解构主义翻译探析
在服装设计中解构主义的应用研究
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以来的中国品特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