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病毒性腹泻的发病机理与治疗研究

2019-01-06 15:35:29张言召关佳佳
中国牛业科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粘膜持续性牛群

李 明, 张言召, 关佳佳

(江苏省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盐城 224000)

牛病毒性腹泻是影响牛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牛在受到病毒性腹泻影响后生产性能将会持续下降、造成生殖障碍、引发持续感染,最终导致养牛户经济的直接亏损。死亡率达100%的粘膜病会由牛病毒性腹泻引发,对养牛产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因此积极防控牛病毒性腹泻是重要的。笔者总结认为把牛病毒性腹泻的发病机理与治疗方案综合在一起论述,有利于建立对这一疾病的了解,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旦在实践养殖中遇到这一病患,对其判断和治疗都能有所参考。

1 牛病毒性腹泻与其病原体

牛病毒性腹泻病(bovine viral diarrhea,BVD),也有研究称为毒性腹泻——粘膜病(BVD-MD),其罪魁祸首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oea virus,BVDV),在牛群中通过接触传播,致使牛患病。牛在感染病毒后会变显出多种临床病症,其中较为常见的有胃肠炎、繁殖障碍、腹泻、出血综合症、消化道黏膜糜烂等[1]。牛病毒性腹泻在世界的各个地区都有出现,流行十分广泛,为世界范围内养牛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导致这一疾病的致病机理较为复杂,最大的影响因素是BVDV,因它而致病的动物有很多,在疾病防控研究中,它也是主要的研究目标。

BVDV归属黄病毒科瘟疫病毒属,具有囊膜这一结构,是单股正链的RNA病毒。病毒有球状外形,病毒直径为24~30 nm,病毒在牛肾细胞中进行培养能否引起病变是判断病毒类型的依据,病毒可分为非致细胞病变(NCPE)BVDV和致细胞病变(CPE)BDV两种生物类型[2-3]。

2 流行病学

2.1 易感动物

在自然状态下奶牛、牦牛、黄牛、鹿、猪、羊都有被病毒感染的机率。受到感染的猪一般会变显出与猪瘟相似的病症,而羊被感染后则无明显症状表现,但是羊体内会产生抗体,由此来讲,羊是该病毒的重要载体,为传染源。

2.2 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病牛和病毒携带体是病毒性腹泻的传染源。生病牲畜会引发持久性的病毒血症,病毒可分布在脾、肠淋巴结、血、脾等组织液和呼吸道等多种分泌物中,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患病牛可感染健康牛,直接感染途径有消化道、口腔、呼吸道以及胎盘等,当然在人工授精或者自然条件交配的情况下也能完成传染。

2.3 流行特点

实际感染状况呈现地方性分布,所有年龄段的牛都有遭受感染的可能性,其中在6~18个月这段时间的牛犊被感染的概率最大。发病不区分季节,而冬季和春季频发。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封闭式饲养的牛群中,疾病发生呈现爆发式,患病牛犊死亡率可高达90%~100%,而患病概率也达到25%。而牧区养殖中只出现个体感染病例,大部分为隐性感染。

3 发病机理

牛感染急性病毒性腹泻致病因子多为NCPE型BVDV。病毒的主要寄主是持续性或急性感染的牛,病毒初步进入牛的呼吸道和消化道,在口、喉、皱胃、肠黏膜的上皮、鼻、鼻窦等多处细胞进行复制,其后侵入血液,引发病毒血症。在这之后通过心淋巴管和血液感染淋巴组织。在淋巴和集合淋巴小结、脾等多处持续繁衍,致使出现综合性白细胞减少症。粘膜会因为病毒的持续性繁衍而坏死,从而导致糜烂。急性感染的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低烧、白细胞减少症、腹泻等温和型症状。然而也有不同的案例,有些病毒可以影响患病牛出现较为剧烈的临床表现,致死性出血腹泻和致死性血小板减少症。这一般认为是由BVDV急性感染导致的免疫系统紊乱,引起其它病毒或细菌导致的继发感染。胎盘也可成为承担毒传递的载体,即子宫内胎儿也可感染病毒,因此妊娠牛要积极预防病毒感染。妊娠牛早期感染病毒,可致使胎儿流产、死亡、胎儿持续性病毒感染和先天性急性畸形胎儿。而在妊娠后期感染病毒,胎儿新生时通常无明显症状,只是会从体内排出病毒或者水平较高的抗体。母牛在怀孕早期感染病毒NCPE型BVDV将导致新生牛犊持续性感染,持续性感染的动物一旦在与CPE型BDV时即有可能再次引发病变,发生致死性粘膜病。

4 临床症状

自然状态下牛受到感染的潜伏期相对较长,一般情况下潜伏期为7~10 d,与之相比下人工感染的潜伏期就要短很多,是2~3 d。临床症状也表现为急性症状和慢性症状。

4.1 急性型

患病类型和年龄有一定的关系,青年牛容易感染急性型,发病迅速,体温也会在短时间内上升到40~42 ℃,连续2~3 d,牛的精神不佳,不喜食料,呼吸频促或表现为剧烈咳嗽。呈水状腹泻,粪便会发出恶臭,通常内含血液以及黏液。口腔粘膜发生病变,大片坏死、糜烂,感染期较长的牛甚至会出现整个口腔如被煮样,并且内覆大量的灰白色坏死上皮组织,牛的嘴角会流出大量涎液。同时,患病牛的鼻腔也会发生病变,受到损害的组织会逐渐融合并覆盖一层痂皮。通常情况下,粘膜损害会在10~14 d完全愈合。

4.2 慢性型

慢性BVD和MD是持续感染的接续,妊娠母牛怀孕早期,NCPE型BVDV通过胎盘直接对胎儿构成影响,致使新生牛犊受到持续性感染。MD临床上主要是突发病,严重腹泻、白细胞减少、脱水、流泪、流涎、口腔粘膜糜烂、溃疡和厌食。慢性的BVD主要表现为间歇性的腹泻疾病,并表现出里急后重,在发病后期粪便中会掺杂血液和大量的粘液。在发病的状况下,病牛会严重脱水,身体重量减轻,于发病几周或数月后死去。虽然慢性型的发病率低,但是慢性型的死亡率却高达90%以上。

5 剖检变化

表面可见的鼻镜、舌、硬腭、软腭、齿龈、咽等多处粘膜形成形状不规则的小块浅烂斑。牛的鼻腔内产生胶冻状异物,逐渐渗出,同时气管内产生大量脓状分泌物,肺出血、水肿,前面中有干酪状异物,该病的特征性损害征状是发病牛的食道黏膜糜烂,偶尔有病例中牛的食道黏膜出现水肿、充血和糜烂,肠壁水肿增厚、皱胃炎性水肿、小肠呈现急性卡他性炎症,粘膜呈片状脱落、空肠和回肠有斑状或点状出血、淋巴结水肿、盲肠和大结肠末端出血条纹。运动失调的初生小牛,严重时可出现小脑发育不全和两侧脑室积水。

6 实验室诊断

6.1 病原体学诊断

在无菌的条件下采集患病牛的血液、鼻拭子、骨髓以及脏器组织(肝脏、肾脏、淋巴结、肺、脾脏等),在经由适当的处理后,接种各类牛源细胞,例如牛肝脏细胞。经过三代细胞培养如果没有出现病变细胞,可以使用免疫荧光抗体技术鉴定。如果分离出的病毒具备让细胞病变的能力,也可以使用中和试验进行鉴定。

6.2 血清学诊断

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琼脂扩散实验等是常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据试验统计,60%的病牛经过琼脂扩散试验呈现阳性反应。这一方法的操作条件较少,具备简单、经济、快速试验特点,但是也存在检测粗略的弊端,只能简单测定被检血清中的抗体,敏感性远不如血清中和试验高,疾病检测精度低。相比之下中和抗体检测的精确程度就要高很多,其准确性和重复性良好,但是在检测免处于免疫耐受期的患病牛时,不产生BDV-MDV的抗体,由于血清学呈现阴性,所以存在检测遗漏的现象。

6.3 鉴别诊断

想要确定牛的患病情况,应当与牛瘟、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水泡性口炎、蓝舌病、牛丘疹性口炎、牛恶性卡他热等牛类疾病进行同时鉴别诊断。

6.3.1 牛瘟 牛瘟也是牛养殖业的重大障碍,在养殖实践中发现,牛瘟的传播呈现爆发性,易染病牛群的患病率居高不下,死亡率也是如此。临床表现为严重的糜烂炎,眼睑是由痉挛、严重下痢、唾液带血、高热。

6.3.2 牛恶性卡他热 这一疾病伴随着多散发、糜烂性口炎、结膜炎、角膜、持续性高热、巩膜浑浊、淋巴结肿大、皮肤表现为严重损坏。在发病末期,病牛会患上脑炎和腹泻。

6.3.3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 初生牛犊容易患上这一疾病,并且呈现爆发式感染,临床症状表现为软腭上有针头大小灰白色的脓泡,并发症有持续性低热、结膜炎、鼻气管炎、持续性低烧,患病牛经常死于肺炎或者继发性的气管炎。在鼻甲、皱胃、瘤胃均有病变发生。

6.3.4 蓝舌病 蓝舌病是以虫为传播媒介的一种疾病。伴随有发热,蹄冠炎、强直蹄叶炎、跛行、唇水肿、口腔糜烂、眼、鼻有分泌物。病毒性腹泻常常伴随有剧烈的腹泻,但是蓝舌病却没有。

7 防控措施

这一疾病虽然与频繁发生,却没有特效疗法,在遇到这一病症时一般情况下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对病情进行控制,其主要遵循原则有止泻、防止电解质紊乱、补液等。重要的主要功效时清热解毒,西药则用于补液,调节患病牛体内的酸碱平衡,防止牛出现继发性感染,提高机体的病毒抵抗能力。这一疾病防控的重点时控制牛群,防止引发持续性感染和垂直性感染的出现,及时对牛群进行疾病监测,将患病或病毒携带体牛清除。粘膜病在临床中并没有明确的症状表现,但是受到持续性感染的动物很有可能患上能够致死的粘膜病,在实践养殖中可以发现,患上这一疾病的牛会向外排毒,是疾病蔓延的主要源头。由此,及时清理扑杀患病牛是减少牛养殖经济损失的关键所在。严密防控该疾病进入养殖的牛群,引进性的牛,需要进行严密的检查,并进行细致的隔离观察,取新引进牛的血清进行病毒分离和中和试验,两种检测结果都表现为阴性,才可以将新引进牛混合到原牛群种饲养。

8 免 疫

免疫力的获取有两种途径,但是其产生机理是相同的:一是牛在患病后康复,二是牛接种特定的疫苗获得一定的免疫力,其免疫期限可以超过1年以上。弱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均可为牛提供安全保障,疫苗接种时间一般控制在6~10月龄,牛的初乳免疫力消失恰好可以接种疫苗。但是需要注意,在妊娠期的牛不可注射疫苗,当然也有人认为,可以在母源抗体下降到低水平是和第1次交配时给牛注射疫苗。

9 结 论

牛病毒性腹泻是养牛业的一大阻碍,在世界各地每年都有大量的牛因这一病患而丧生,从而致使养牛业受到挫伤,给养牛户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基于此,笔者认为饲养牛的同时应对这一疾病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案做一了解,进一步保证牛的健康成长,更好地为养殖收益保驾护航。本文对牛病毒性腹泻的致病机理以及诊断方案都做了简单介绍,其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也有所涉及,以此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粘膜持续性牛群
云创新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持续性学习机制
经济与管理(2020年4期)2020-12-28 00:44:12
时间域激发极化法在内蒙古小牛群铜多金属矿的应用
矿产勘查(2020年5期)2020-12-25 02:38:48
与牛共眠
中国慈善家(2020年3期)2020-09-10 03:23:47
持续性迭代报道特征探究——以“江歌案”为例
新闻传播(2018年13期)2018-08-29 01:06:32
基于严重烧伤抗休克时胃肠粘膜内缺血的研究
粘膜下阴道紧缩术矫正阴道松弛的护理
粘膜下阴道紧缩术手术治疗阴道松弛患者的护理
关注持续性感染,提高生活质量
更绿色和持续性螯合剂GLDA及其应用之道
牛牛阿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