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 华 张海新 李运朝 李洪涛
(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遗传生理研究所 河北 石家庄 050051;2河北政法职业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61)
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是重要的中药材植物,以干燥根入药,富含黄芩素、黄芩苷等药用成分。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对肺热咳嗽、上呼吸道感染、肝炎、痢疾、高血压、痈肿疖疮、胎动不安等症有很好的疗效。由于黄芩的药用价值高,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野生资源不断减少,使黄芩人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目前黄芩人工栽培技术尚不成熟,亟待规范化、标准化,现将黄芩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整理如下,希望为黄芩的规范化种植和质量控制提供帮助。
黄芩生长期间喜温暖凉爽的气候,耐寒、耐旱、耐高温,但忌水涝,不适宜在容易积水或雨水过多的地方生长,容易出现生长不良、根部腐烂的现象。因此,宜选择疏松肥沃、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偏酸性壤土或沙质土壤,利于黄芩根部生长,促扎根较深,提高产量。
一般选用当年生粒大饱满种子,为了提高发芽率,可将种子用40℃~50℃温水浸泡5~6 h,然后清水洗净,在15℃~20℃下放置5~6 d,种子裂口或露白时便可播种。
一般采用直播,直播不但可以节省劳力,而且植株根条分叉少、产量高、质量优。播种时期分春播和秋播,优先选择春播,采用条播法,按行距27~40 cm,开深2~3 cm、宽8~10 cm的沟,按1~2 kg/亩的播种量将种子均匀地撒入沟内,覆土约1 cm,播后稍镇压并适量浇水。可在土地上覆盖适量秸秆和干草保持土地湿润,从而提高出芽率。
4.1 间苗定苗。在苗高4~5 cm时拔除过密苗和弱苗,当苗高7~8 cm时,按株距12~15 cm定苗,幼苗喜湿润的环境,但定苗后土壤水分不易过高,适当干旱有助于蹲苗和壮苗。定苗后如缺苗可进行带土移栽补苗,确保全苗,补苗后适当浇水,有助于成活。
4.2 中耕除草施肥。根据幼苗生长状况适时进行松土除草,1年之内可进行2~3次,松土可保持土壤松软,除草可防止杂草竞争阳光和资源,两者都有利于植株正常生长。6~7月幼苗生长旺盛,为满足幼苗生长需要可酌情施肥,通常按过磷酸钙20 kg/亩、腐熟有机肥100~200 kg/亩的标准进行施肥,施肥后应注意及时浇水。
4.3 去花蕾。如果计划采收种子,就在黄芩开花之前多施钾肥,可以使花开旺盛,种子也会粒大饱满。如果不采收种子,可以选择晴天上午把花蕾连带花枝一起剪掉,防止地上部分开花结籽消耗营养成分,促进营养成分向地下部分输送,提高药用部位的质量和产量。根据实际生长情况适时进行多次修剪。
5.1 叶枯病。症状为叶片出现黑褐色病斑,使叶片干枯。多发生在多雨潮湿季节,此时应多注意松土排涝,防止病害发生。在叶枯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1 000倍液或1∶1∶120波尔多液进行喷洒防治,1周左右喷1次,连续喷2~3次即可。
5.2 根腐病。症状为根部腐烂,最后导致全株干枯死亡。连续种植黄芩的地块易发病,所以黄芩不宜连作,与禾本科作物进行轮作为好,而且要做到及时排水,疏松土壤,合理控制行距,注意苗间通风等。在发病初期可以及时除去发病的植株,防止健康的植株受到传染,同时对发病的坑穴用石灰水消毒,另外结合50%多菌灵500倍液喷雾防治,每周1次,连续喷洒3次即可有效控制根腐病的发生。
5.3 黄芩舞毒蛾。舞毒蛾是黄芩生长时期的重要害虫,在叶片背面做巢然后取食叶片,使叶片只剩一层表皮,其虫蛹会留在残叶上过冬,所以在秋季采收后,应清理干净残枝枯叶,尽量减少地块上残留的病原菌,会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发生期用90%敌百虫800倍液喷雾,每周喷1次,连续喷3次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
黄芩生长2~3年即可采收,3年生较2年生的黄芩质量好而且产量高,产量可高出1倍左右,而且药用成分黄芩苷的含量也高,所以生长3年采收为宜。一般在9月下旬采收或早春萌芽前采收,采收时以机械方式采挖为主,因黄芩根部扎根较深,采收时应深挖防止伤根断根,然后去掉泥土和残叶,晒至半干后去掉外皮,再尽快晒干或烘干。在晾晒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暴晒和雨淋而出现发红发黑的现象,从而影响产品质量,成品以根部坚实、颜色鲜黄色者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