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红
(邯郸市永年区大北汪农技推广综合区域站 河北 邯郸 057150)
草地贪夜蛾,又称秋粘虫,鳞翅目夜蛾科,是一种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杂食性害虫,广泛分布于美洲大陆,为害多种农作物,是重要的农业害虫。2019年1月草地贪夜蛾入侵我国云南以来,短短4个月时间,已经扩展到11个省区。5月10日河南省信阳市春玉米地块已发现幼虫为害,发生面积逐步扩大。该虫迁飞能力强,每晚可飞行100 km;繁殖能力强,1头雌蛾一生可产卵900~1 000粒;为害作物更广,玉米、水稻、小麦、大麦、高粱、谷子等都能取食;对很多农药如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具有抗药性,并且几乎没有天敌,非常不容易防治。
1.1 幼虫识别特征。共6个龄期。体色和体长随龄期而变化,低龄幼虫体色呈绿色或黄色,体长6~9 mm,头呈黑或橙色。高龄幼虫多呈棕色,也有呈黑色或绿色的个体存在,体长30~36 mm,头部呈黑、棕或者橙色,具白色或黄色倒“Y”型斑。幼虫体表有许多纵行条纹,背中线黄色,背中线两侧各有一条黄色纵条纹,条纹外侧依次是黑色、黄色纵条纹。草地贪夜蛾幼虫最明显的特征是其腹部末节有呈正方形排列的4个黑斑。
1.2 成虫识别特征。雌蛾典型特征为前翅环形及纹肾形纹灰褐色,轮廓线为黄褐色,各横线明显,后翅白色,外缘有灰色条带。雄蛾典型特征为前翅环形纹黄褐色,顶角白色块斑,翅基有一黑色斑纹,后翅白色,后缘有一灰色条带。
为了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要在低龄幼虫时期及时喷洒药剂。
2.1 生物防治。选用苏云金杆菌、白僵菌以及印楝素等生物或植物源农药进行防治。
2.2 化学防治。在发生普遍的地块,当被害株率超过10%时进行化学防治,选用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如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乙基多杀菌素和啶虫脒等进行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