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月娥
甘肃省康乐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甘肃 康乐 731500
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是当今社会最关注的热点之一,因此也是农业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国家稳定之基础,社会发展之前提。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及如何提高农副产品的安全和破解农产品安全监督管理方面存在的难题,已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刻不容缓。近年来康乐县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做了大量努力,摸索出了一系列因地制宜的策略,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有序开展,稳步进行。
为进一步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提高康乐县农产品质量,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力度,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该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发展状况,根据该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的实际,及时成立了康乐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但截至目前,该单位还存在工作机构、人员配备、办公场所等尚未齐全的问题,日常工作只能依靠由1名站长和3名工作人员组成的县农技站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同时,在全县15个乡镇设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心,由乡镇农技站和畜牧站人员组成,开展辖区内日常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近年来,为了保障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该县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按照上级单位的安排部署,以促进农资市场规范化经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为目的,康乐县在每年春季深入开展了农资打假专项整治活动,确保了全县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具体措施总结如下: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专项整治班子。为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完善农资打假体系,使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形成长效机制,县农牧局下设办公室,由县农牧局局长任组长,主管农资打假工作的副局长任副组长,抽调县农技站、县种子管理站技术骨干为打假小组成员,负责农资打假日常工作。
2.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健全农资监督管理体系。为了进一步规范全县农资经营行为,增强广大农资经营户的安全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资监管水平,该县每年对农资经营户和全部干部职工进行农资打假方面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农药种子肥料的真假识别,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农药安全使用条例的普及,农资经营者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及权利义务等。培训的目的是让农资经营人员的业务素质、守法经营和服务“三农”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识别假冒、伪劣农资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为该县把好农资产品销售关,杜绝假劣农资流向广大农民群众手中,减少农业生产事故的发生,为该县的放心农资供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加强农资市场管理,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康乐县实行“分片管理,责任到人”的方针,各乡镇农技站成立农资打假小组,负责本乡镇的农资市场,每周一查,每周一报,打假台账盖章与农资经营者一式两份,每周做好统计上报县农牧局。农资打假小组主要打击销售违禁农药,假次农资,虚假宣传,无证经营,日用品与农资混放、没有经销货台账行为。如有轻微违反法律法规行为,当场整改或限期整改。对于严重违反法律法规一律采取零容忍,上报农牧局,由农牧局上报工商局,协同工商局进行严肃处理。
该县“三品一标”工作首先要加大对种植农产品人员关于“三品一标”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种植户对农产品安全质量的意识,做到从源头上控制“三品一标”的质量。其次要加大对农产品获证企业的监管力度,全面开展对市场流通农产品关于“三品”质量的抽查监测工作,严厉打击不合格产品的生产、加工行为。再次要鼓励大中型企业积极申请“三品一标”基地或产品,促进全县产品质量,打造地方品牌。具体措施如下:
1.加强宣教工作、提高培训质量。一是通过宣传教育工作,大力提高“三品一标”认证企业参加国家、省、州组织的农产品交易会、绿色食品博览会等展销推介活动的积极性。通过参加各种展销推介活动,加大该县农产品的促销力度。在企业“走出去”的同时还要提高自身农产品的质量,从而提高知名度。二是充分利用各种广播、电视、微信等各种媒体对“三品一标”相关知识、政策法规、技术规范等进行广泛宣传,努力提高广大农产品种植者和农产品加工企业负责人对“三品一标”的认识,为该县发展“三品一标”提供良好的意识保障。三是加强对农技站和各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心的人员开展技能培训工作,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并要求相关人员严格按照“三品一标”的检测、检查标准开展日常工作,形成谁检测、谁负责的长效机制,以保证该县的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
2.优化服务水平,大力引导农产品企业开展“三品一标”开发工作。积极主动帮助企业开展“三品一标”认证。一是继续深入农产品企业加大“三品一标”创建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对符合认证要求的企业参照认证所需条件提出有效性的建议和改进措施,为该县开展申报“三品一标”认证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动力。二是积极为申报企业完成申报材料的编写和修改以及形式审核进行指导。
3.依法加强对正常运行的监管检查和对未开展相应工作企业的专项整治。进一步加大该县绿色食品市场的监察力度,一是对完成“三品一标”认证的农产品企业要有专人负责抽检农产品的质量问题,对抽检不达标的要求就地销毁,避免流通市场成为不安全因素,对出厂的农产品确保抽检合格后方可流通市场。二是加大市场监管,对抽检不合格的农产品要做到追根溯源,对发现将不合格的农产品流通市场的将采取处理措施。为该县农产品“三品一标”工作的成功开展提升一个高度,从而杜绝该县发生农产品方面的食品安全事故。
康乐县农业标准化开展工作由农牧局牵头,农业技术推广站具体负责开展相关工作。目前,推广农业标准化种植技术4项,全县共开展标准化种植示范面积约27万亩,其中采用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20万亩,中药材标准化技术6.88万亩。
1.已经推广应用的标准。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标准化栽培技术、膜侧当归标准化栽培技术、党参标准化栽培技术、小麦套种柴胡标准化栽培技术。
2.目前缺失的具体标准。马铃薯标准化种植技术、蚕豆标准化种植技术、油菜标准化种植技术。
3.农业标准化的规划、政策。为指导全县种植业标准化工作,2017年6月13日,县农业局以康农发〔2017〕89号文件下发了《康乐县农业局2017年农业标准化生产工作计划》。
4.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具体措施。第一,依托甘肃省、临夏州农业标准化创建项目,加大全县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力度。该县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以农业项目为载体,以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依托,在示范区内按照“公司+基地+标准”的模式,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大力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在该县高寒阴湿区的西南部建立无公害膜侧当归生产示范区,在该县干旱半干旱区的东北部创建玉米全膜双垄沟栽培示范区和党参种苗繁育示范区,基本形成农产品生产标准化种植示范区。
第二,突出优势产业,制定地方农业标准。在贯彻实施国家无公害农产品标准的基础上,重点加快农产品产地环境、生产技术规范和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制定,并完善配套。共设置玉米全膜双垄沟播种、膜侧当归、党参栽培、小麦套种柴胡等标准化栽培技术标准化4项。
第三,加强标准实施,狠抓技术推广。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该县狠抓新品种的引进、新技术的推广、新产品的认证和技术服务,向农民提供标准化生产技术,指导农户合理规范施用农业投入品,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肥料,培训无公害科学种养和病虫害防治方法,提高农民安全生产意识和观念,降低农业生产对农产品质量及农业环境造成的危害;通过提高农业和农民的生产经营组织化水平,让更多的农民掌握相关生产技术和操作规范,促进农产品质量水平整体提升。
第四,完善监测体系,加强监管力度。农产品监测体系建设是农业标准化的基础工程。该县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优势互补”的原则,充分发挥农机局、质监局、工商局、农牧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的职能,加强对辖区内的农业投入品(肥料、种子、农药、地膜)的监管力度,主要是进货台账和销货台账,对经营市场的蔬菜进行农药残毒速检,农药超标的坚决禁止上市。
第五,多措并举,加强农业标准化技术宣传培训。该县面向社会广泛宣传有关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政策法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等知识。特别是加强对技术人员、农业生产者、农业投入品经营者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条例》,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甘政办发〔2014〕15号)、《国家最新禁用和限用农药名录(2017最新整理)》、《农药基本知识和安全使用常识》等相关法律法规组织系统培训,让涉农产品种植人群都了解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办法、法规条例及相关知识,为标准化生产、依法管理提供基础。同时,对典型案例进行曝光处理,公开其违法违规生产经营行为;对先进典型进行通报,树立模范,正反比较,提高广大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与健康消费理念。设置举报投诉电话,揭发农产品生产、经营、运输者的违法违规行为,并对举报人进行奖励,形成全社会参与的良好局面。
康乐县每月开展一次全县范围内的农贸市场和农产品生产基地蔬菜、水果的农药残留例行检测,对例行监测中发现有问题的基地、蔬菜摊点的主体进行及时整改。具体检测措施如下:
1.抽样数量。该县年蔬菜农残速检样品不得少于2 000个,抽检范围为全县范围内的农产品市场及蔬菜基地。配备检测设备的乡镇农技站年抽检样品不得少于500个,抽检范围为本乡镇农产品市场及蔬菜基地。及时做好抽样检测记录并录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对于检测不合格的蔬菜及时联系种植户或销售商,责令销毁或做沤肥处理,并上报食药局。要求县乡农技站至少每月一测,对于重点蔬菜店进行货源,产品质量,生产日期抽样检查,并做好记录,对于检测不合格的农产品进行立即销毁并及时上报做好记录。
2.检测方法。水果蔬菜类使用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器根据酶抑制率法原理检测。
3.检测依据。水果蔬菜类按照 GDYN-308S型果蔬农药残毒快速检测标准执行,受检样品抑制率高于50%为不合格产品。
4.抽样方法。蔬菜严格按NY/T5344.1—2006、NY/T5344.3-2006执行;水果按照《无公害食品产品抽样规范第4部分水果》(NY/T5344.4-2006)规定执行;
5.结果告知和处理。监督抽检的结果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依法监管的依据,应及时告知被抽检人,若被抽检人对监督抽检结果有异议,须在接到告知4小时内提出复检申请,复检不得用速检的方法,必须将样品送到有资质的权威检测机构实施定量分析复检,超过4小时未提出复检申请的,视为接受监督抽检结果。在实施监督抽检的过程中,在市场上发现不合格样品时,依法上报康乐县农牧局,由农牧局配合工商局查封、扣押该批次农产品;在产地监督抽检发现不合格样品时,要依法上报康乐县农牧局,并对相关责任主体实施农业行政处理或处罚。
各农产品生产、加工的个人和企业,为达到经济利益最大化,对农作物盲目使用一些农药,对于一些禁限用投入品没有准确的把握,虽然该县通过宣传培训进行普及这方面的知识,但还是收效甚微。农业投入品的废弃包装不能正确处理,田地河沟遗弃情况比较严重,严重危害了该县生态环境。随着化肥近年来的推广普及,群众农家肥的使用明显降低,导致化肥残留问题非常严重,造成土壤板结,不耐旱,病虫害逐年增多,农产品品质下降等问题。
该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基础薄、力量弱,县上要求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和检查的专业机构。但目前还存在未及时设置机构、未设立办公场所,配备人员和设备、拨付办公经费等一系列问题尚未解决,加之县农技站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心对口专业技术人员少,业务素质低,导致该县对农产品市场的监管工作存在任务重、压力大,成为制约该县“三品一标”创建工作发展的最大因素。
由于该县属于我省贫困县,群众在生产和消费上,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淡薄,标准化生产水平低,群众的积极性还处于急于解决温饱问题,所以追求产量是最主要的目标,对于提高农产品品质的觉悟不高。因此,就形成了滥用投入品以增加产量的情况,为该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带来了困难。
一是继续强化监督检查工作,进一步落实责任,将各乡(镇)辖区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落实到各乡镇农技站,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监管模式。
二是进一步强化与食药、工商、公安等部门联动机制,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确保全县人民吃上“放心菜”“安全粮”。
三是加大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人员的培训和指导力度,利用培训、农资打假、农资下乡宣传周等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利用逢集日,通过播放相关法律法规、发放资料,使涉及广大农产品的群体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从而营造全县上下人人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