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怀生 甘江英
江西积极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育型农业,加快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全力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以推进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县为契机,大力推广稻渔综合种养先进技术,稻鳅便是其中六大主要种养技术模式之一。稻鳅综合种养呈现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开发、产业化经营的良好发展态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建立健全稻鳅综合种养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对于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推动江西农业转型升级与绿色发展意义重大。
稻渔综合种养是本世纪以来在传统稻田养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稻田养殖技术模式,稻鳅共生是典型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符合生态农业发展方向,该模式充分利用生物共生互利原理,种植养殖相互促进,显著增加稻田综合效益。稻鳅共生是人工的稻鳅共生生态系统,稻田为泥鳅的生长提供了天然适宜的场所,而泥鳅在稻田中的除草、除虫、造肥、增加水体溶解氧等作用促进了水稻的生长,水稻和泥鳅发挥共生互利的作用,有效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促进了水稻的生长,提高了稻田产量和产值,相关技术简单易学、劳动强度不大。
一般水稻单季亩产450kg左右,泥鳅亩产100kg左右,亩综合效益2000~3000元。同时泥鳅在田中游动疏松土壤,泥鳅排泄物可以作为水稻的肥料,在收获泥鳅的同时,水稻生长在绿色、有机、无公害的环境中,不仅能保障稻米的品质与口感,“稻田+养殖”独特的生态优势,也是实现农产品无公害、绿色、有机的保障,形成生态良性循环。稻鳅综合种养在充分利用资源、改善水质、减少病害、降低饵料系数、提高品质、增加渔(农)民收入、保护环境等方面优势明显,推广潜力相对较大。
3.1稻田选择。选择水质良好、排灌方便、日照充足、温暖通风和田埂坚实不漏水,能保持一定水位的稻田。土质要求微酸性、黏土、腐殖质丰富为好。田块大小一般以1~3亩为宜。
3.2稻田改造。放养前应根据需要加高、加固田埂,一般埂高50cm,宽30cm。田埂高出水面30cm以上,且斜面一般要求相对陡峭,堤埂夯实。稻田要开挖围沟和田间沟。围沟一般宽2~3m,深50cm,田间沟宽1~1.5m,深30cm,沟的面积占整个稻田面积的10%以内。同时,预留2m以上的机耕道,便于机械耕作。田埂内壁衬一层聚乙烯网片或尼龙薄膜,底部埋入土中20~30cm,上端可覆盖在埂面上。要配套防逃、防敌害设施,稻田进、排水口采用密目铁丝网或尼龙网做成拦栅,防止敌害生物进入及泥鳅逃逸。稻田四周用高约50cm的尼龙网围成侧网,下端埋入地下30cm,防止蛇、鼠等敌害生物进入。鸟害严重区域还应架设天网,可用热镀锌钢管在田埂上打桩,桩高出地面2.5m。在钢管顶端用钢丝把钢管全部拉挺,四周做好扳线,然后盖上天网,防止白鹭、夜鹭等天敌侵害。
3.3稻鳅综合种养。
3.3.1品种选择。水稻品种应选生育期较长、耐肥力强、叶片直立、茎秆坚硬粗壮、耐深水、抗倒伏、抗病虫害能力强、适应性强的紧穗型高产优质水稻品种。泥鳅品种以选择生长速度适中、品质优良、抗逆性强能适应多种养法的品种为宜,如台湾泥鳅。
3.3.2放养时间、规格和密度。每亩稻田即66m2左右水面投放水花10万或寸片1万尾左右。投放的时间尽量要选择无风晴天的上午,避免大风、雨天或夜间入池。泥鳅苗种到达目的地后,在入池前应先将氧气袋浸泡在鱼池中,待池内水温与袋内的大体一致,不能超过2℃温差,方可放苗。放苗应选择在风浪小的区域,往氧气袋内加一半池塘水,让池水与袋内的水逐渐混合,再将鱼苗连水一起缓慢倒入池中,借此调节水温差和鱼苗对袋内气压改变的适应,袋口没入水中,再缓慢把鳅苗倒入鱼塘。其中,寸片放养前,最好要用3%~4%食盐水或20~30mg/L的高锰酸钾浸泡10分钟。
3.4稻田管理。水稻坚持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每亩施有机肥约700~800kg,肥料不撒在沟内。严禁施碳铵、磷铵等刺激性强的化肥,避免伤害泥鳅,田间水层始终不能低于沟面。高温季节,适当灌水调水温。若水质较差,选用水质改良剂和微生物制剂改水。稻鳅共生下的种养过程中为保证泥鳅的生长,基本不施用化肥和化学杀虫剂,而是使用有机肥和低毒性生物杀虫剂,如氯虫苯甲酰胺、苯甲·丙环唑和烯啶·吡蚜酮等,喷药时保持深水,禁用毒杀酚、五氯酚钠、呋喃丹及菊酯类等。因此稻鳅综合种养的农产品从品质以及农药残留物来看,其质量可以得到有效保证。一般经过4~6个月的养殖,可适时捕捞商品鳅上市销售。通常采用地笼法即可。捕捞时可以捕大留小,小规格的泥鳅可以做为种苗,转入第二年养殖。泥鳅起捕后,在运输或食用前都必须清水暂养几天,以排除泥鳅体内污物,提高运输成活率。在增氧条件完善的情况下,每立方米暂养30~50kg左右。
江西稻鳅综合种养产业应当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资源优势,以“调结构”为切入点,电商为先导,以“降成本”为着力点,主打“小规格”泥鳅,以“提质量”为关键点,主攻绿色食品;以“促融合”为增长点,推动稻鳅综合种养消费“美食化、娱乐化和休闲化”,引进和培育稻鳅综合种养产业龙头企业,打造现代渔业的新亮点。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电商不仅可以使江西稻鳅综合种养农户对接全国甚至全球市场,增加销售量,且能打破资源、地域的限制,而且稻鳅综合种养产业不同利益主体相互交织,相互作用,通过电子商务拓宽销售渠道、 扩大销售规模、增加就业机会,或者分享溢出效应,以不同形式达到增收、提高能力的目的,以实现江西稻鳅综合种养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江西稻鳅综合种养经营主体应当坚持以“种、养、加、游(体验)”为基础的现代生态农场发展思路,在打造品牌,注册商标的同时,对销售农产品进行质量分级,结合实际的情况,进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绿色农产品认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
政府应当积极推动,引导相关龙头企业,担负起稻鳅综合种养产品供应链整合的重任,同时培育负责分装、仓储、营销和物流的公司,创立相应品牌,最终形成江西稻鳅综合种养产品的产业链。电商使稻鳅综合种养农户可以直接对接国内外大市场。通过提升触网能力,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不断缩减中间商,养殖户的定价地位上升,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企业与养殖户争利的局面。江西稻鳅综合种养产业应当在发展优质高端农产品上下功夫,推动“三品一标”等绿色有机产品认证,大力推广绿色生态养殖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全力打造创新链、不断完善组织链、积极优化资金链、全面强化质量安全链、加强政府服务链,最终形成支撑江西稻鳅综合种养产业现代化的主体框架,大力扶持稻鳅综合种养精尖企业发展。着力将稻鳅综合种养打造成带动一方、致富农民的大产业,做足农文、农旅、农教、农养等产业结合文章,推动农业生产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鼓励项目扶持的龙头企业采取合同订单、股份合作、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方式,与农户建立以产业链为纽带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分享更多产业发展和产业融合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