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平
2018年入汛以来,永靖县连续发生大范围强降雨,特别是7月22日晚,我县发生特大暴雨洪涝灾害,造成池塘大面积冲毁,群众遭受巨大经济损失。9至10月份,刘家峡水电站连续泄洪,又一次给沿岸池塘养殖户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
灾害发生后,我站工作人员迅速深入受灾现场,勘察灾情,帮助群众抗洪救灾。经调查,今年我县受灾鱼塘面积达230多hm2,其中太极镇200hm2、盐锅峡镇27hm2、岘塬镇3hm2,严重损毁鱼塘70hm2;饲料房数十间,基础设施损毁严重,直接经济损失数百万元,使县域池塘养殖遭受了灭顶之灾。
我县大多数池塘依河而建,这样既可以得到充足的水源,又可以减少池塘换水时电费的支出。再者由于河岸没有堤坝,遇到连续的暴雨或水电站泄洪,河流猛涨,大水倒灌,鱼池遭殃,池塘中的鱼随水流而四散逃走;有的养殖场选在无人开发的山沟内,遇到暴雨,洪水集中在沟内排放,极易冲毁池塘,多年的经营毁于一旦。
经过调查了解,7月22日暴雨造成我县养殖池塘被冲毁和淹没面积达130hm2。冲毁池堤、围栏、饲料房、生产用房十余间,损毁增氧机9台,车辆2辆。9月份刘家峡水电站泄洪流量达到3100m3/s,致使我县黄河水位持续增高,有的地方河流水位高出路基0.5m左右,沿岸池塘成为一片汪洋,淹没池塘100多hm2,经济损失巨大。
3.1对受灾不严重的池塘,维修基础设施,抓紧恢复生产。有些池塘所养的鱼已达到上市规格,应该抓紧时机出塘。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把地势较低处鱼池的鱼调到地势较高的池内养殖,以防河水水位继续高涨。也可在池堤上加装围网,防止鱼随水流逃走。
3.2位于河道旁的养殖场,应加固加高池埂,或者选择地势较高处重新建场。由于黄河水位常年偏低,当地河岸没有防洪堤坝,只有防护栏。有条件的在养殖场周围修筑防洪堤坝,或者将集中连片的池塘建成养殖小区,共同修筑防洪堤,不但可抵御洪灾,也可避免因水电站泄洪而受灾。
3.3 在原址上修复养殖设施的养殖户,进入汛期时,可在池堤加装围网,防止鱼随水流逃走。或者将池塘升级改造,重新修建设施先进、生态环保的养殖场,配备独立的净水池和进排水渠道,建立循环水养殖设施,形成相对独立的封闭环境,走工厂化养殖的模式。
3.4 对于重建的养殖场,要做长远考虑。应选择地势较高处建设新场,避免建在山沟内,并加大投入成本,修建防洪堤坝,完善进排水系统,抵御洪水。
3.5 建议新建养殖场时避免依河而建,尽量选择河旁高处建场。把河道旁的池塘改造为旅游观光型的荷花池,只混养少量鱼类供观赏,这样既能减少发生洪涝灾害时的经济损失,又能为休闲旅游提供美丽的风景线。
重建工作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发生灾害后,养殖设施的修复和重建缺少资金,养殖户自筹资金困难,当地政府又财力有限,不能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支持。二是在灾后重建中,有的养殖户在饲养管理、环境卫生、疫病防治等方面缺乏知识,对疾病预防不以为然,或对养殖前景心灰意冷、消极对待,不能及时恢复生产;三是部分养殖户等待观望现象比较严重,自力更生的积极性不高,总是希望政府给予一些补偿。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渔业的发展方向会逐步转变,从现有的高投入高排放、低质低价、粗放管理的养殖模式,转型为生态环保、优质优价、高效智能的养殖模式。因为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养殖尾水排放的要求将越来越严格,适度规模化工厂化的生态养殖,是未来渔业的发展方向,循环水工厂化养殖模式将成为渔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发展设施渔业,走工厂化养殖的道路,虽然前期投入资金大,但是发展前景十分良好。例如陆基推水集装箱养殖模式,是值得借鉴的模式之一。据有关媒体报道,一个集装箱的成本大概为5万元左右,养殖水体为23~25m3。2~7个集装箱配备1亩净化池塘,箱体与池塘形成一体化的循环系统;养殖废水进行多级沉淀,集中收集残饵和粪便并作无害化处理,利用大面积池塘作为缓冲和水处理系统;在池塘内搭配养殖鲢鱼等滤食性鱼类,种植莲藕,不仅净化水质,还可以提高经济效益。
发展设施渔业,需要大量资金,各级政府部门应该给予支持,扶持一两个养殖场,建成标准化示范场,带动周边养殖场逐步改造升级。在没有充足资金的情况下,养殖场可以整合改造,把集中连片的池塘建成养殖小区,统一修建防洪堤坝和尾水净化系统,共同治理环境污染问题,保证水产品质量的安全和生态环境的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