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作风建设,摒弃七种错误观念

2019-01-06 08:13国家能源集团国华孟津电厂党委书记林彦君
中国电业与能源 2019年8期
关键词:功劳官僚主义习惯

国家能源集团国华孟津电厂党委书记 林彦君

中央纪委办公厅印发《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工作意见》,全面启动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工作。中办近日也印发《关于统筹规范督查考核工作的通知》。这些文件的出台,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管党治党和作风建设的新部署。持续发力,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推动作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是当前现实而迫切的政治任务。

毛主席说“正确的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作用的因素”,当前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路线也是确定的,对于当前党建的一项重点工作任务来说,起决定作用的也是干部。经过大思考、大讨论、大剖析,笔者认为应该摒弃七种错误观念。

错把习惯当标准

亚里士多德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复的行为所铸造成的。因而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但是反思一下,如果是一些不好的习惯呢?买票不排队、中国式闯红灯,当这些习惯成为了全民共识,习惯了便成自然。

我们很多时候在心底用习惯在和标准抗争,现代管理活动很大一部分就是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化、模板化、表格化,在规定“谁、做什么”的基础上,对于“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的目标对象、技术路线、组织方案、工作程序等细节进行约定。要突破人们一直以来所习惯的所谓标准费心费时,标准本身也会使人本能地感受到约束和反感。要变成生活中的自然和下意识就要克服重重障碍和阻难。为此,首先就要通过某种程度的强制、十分具体明细的制度去强力推行,将标准作为“高压线”。我们更多需要的是把细节变成标准,让标准成为习惯。国华电力在20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党建标准、文化标准、设计标准、基建标准、安全标准、生产标准、技术标准,但是我们并没有完全尊崇标准,所以领导才会在点评中说到标准有降低,我们才会经常呼吁回归标准,实质上也是摒弃我们的一些错误习惯。

错把溺爱当宽容

宽容是有前提和基础的。我们的干部很多时候在管理中是不是存在失去了原则的溺爱?是不是有怕得罪人不敢批评做老好人的现象?甚至于存在由于自己对理论和实践的理解不够深刻,根本没有批评的勇气?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的三大法宝之一,我们每年有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谈话谈心等多种政治生活方式,需要我们认真利用好这些机会,真正与干部们交心,真正的互相点出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认识到严格就是严守底线。真正的有规则,就是要让干部看到我们平静的坚决。很多时候需要我们和善地守住底线,守住规则,让下属体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改正错误。这就达到了严格要求的目的。当然不是粗暴的批评,更不是面对同志的不良行为放纵溺爱。当然宽容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美德。但是宽容绝对不能搞成了溺爱。宽容不是纵容,不是溺爱,不是迁就。宽容过错就是能认识所犯的过错,知道悔改,能用心改过。就像我们现在对于干部管理的容错机制,那也绝对不会是放纵的溺爱。

错把签名当签字

“签”的字义的第一个解释就是:为表示负责在文件、单据上亲自写上姓名或画上记号。其核心在“负责”上,在鉴定法律行为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上,签字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代表的就是一种责任,既是当前的责任,也是可追溯的责任。

现在很多干部把签名片面当成了签字,甚至将主要的看点放在如何把名字签得更漂亮,设计得更精美,而忽略了签字的应有之义。也许我们应该在签字的时候,都能像对待在医院手术之前的签字一样的态度,像对待自己和亲人的生命一样对待自己的签字,我们要时刻意识到我们不是在做明星签名。

签字是意味着你对流程中这一环节的审核要素的把关,签字有时还是你的一种授权,签字还代表你知情同意的表示,签字还是对你的风险提示,意味着你对这一环节的责任。对待签字的态度实际是对自己自尊自爱的态度,所以签字必须慎重。为什么要在集中整治中提出关于签字的问题,就是要强化大家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

错把以为当事实

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以为”,恰恰是这句“我以为”,到最后就真的只是“我以为”。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因为对事情根本没有追根究底的决心和毅力,片面用意识决定物质,然后用“我以为”做了最后的总结和掩饰,“我以为”说出的时候恰恰是相反的结果。

在诸多的“我以为”中我们是否缺少了主动思考的习惯?长期的“我以为”是不是使逐渐我们失去了思考的能力?长期的“我以为”最后是不是都证明那只是你的一厢情愿而已?多少个“我以为”是不是最后都是镜中花,水中月?多少个“我以为”最后发现和事实谬以千里。长期的“我以为”干部最后就是“三拍干部”,表明决心“拍胸脯”;事情出了“拍大腿”;追究责任“拍屁股”。所以作为干部,我觉得我们最好还是少一点“我以为”,多一点脚踏实地,多一点执行、监督、检查、落实,真正去把“你以为”的变成现实。

错把安排当完成

我们日常十分注重的就是计划管理,而最终在结果中体现的,却是计划真的就是个永远的计划。

在任务执行中我们最需要的就是加强过程管理,过程是“一项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一件事情,一项任务,执行的是过程策划、过程实施、过程监测和过程改进的PDCA全过程循环,比如作为公司党委安排给支部的任务,月初布置—月中检查—月底评价的过程是不可少的,所以我们强调的就是对过程管理的管理,强调的就是立足“真”字,把握“实”字,突出“稳”字。

我们一定要对复杂的任务进行合适的目标分解,然后在每个关键的节点设置WH点进行监测控制,对于中间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纠偏,对于员工遇到的困难要能够及时给予指导,对于整个过程管理中的反馈机制合理建立,对于已经完成的任务要及时总结持续改进。当然在任务执行中,提高下级的执行力很重要,但是自己必须先要做一个踏实的执行者,做他们的榜样。当然在过程管理我们要把握好度,要注重基层员工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

错把命令当制度

通常的情况下,干部的天职是执行命令,似乎是无可置疑的观点,但如果碰到矛盾的命令怎么办?是不是根据时间顺序来决定听哪个?还是只要是有人告诉一个指令就马上执行?还是直接听上级的命令?还是以职务高低判断执行?这些事情有时会使执行人左右为难,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及压力,也经常造成同事间的误解或偏见,甚至造成组织内的内耗,对组织的团结及工作效率造成极大的杀伤力。

如何避免造成基层执行人员“两面不是人”的困扰?我的答案还是遵照制度。尤其在日常工作中的“三违”,第一个就是违章指挥,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要坚决说不。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有清晰的头脑,要熟悉自己业务领域内的规章制度。甚至有时候我们要向领导委婉表达之所以没有马上执行命令是为了保护领导不致破坏制度体系,当然这需要领导的气度和胸怀。我记得以前的工作中,我们曾经出台过一个制度,就是《执行人责任管理制度》,就是强调每项工作的最后执行人具有判断和执行的责任,比如财务的出纳、工作票的执行人、仓库的发料员等等,这些岗位的最终把关和执行责任尤其重要。

错把辛劳当功劳

我们现在很多基层干部固有的思维模式中,觉得工作就是要耗时、费力,不达目的不罢休。在实际工作中,这种观念和方式使得很多基层干部不仅得不到认可,而且很难立足岗位出成绩。我们也会经常听到很多同志抱怨:我辛辛苦苦地干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的干部还是形式主义思想严重,把苦劳当功劳。

我觉得我们要共同认识一点,苦劳是做事的过程,功劳是做事的结果。有功劳一定有苦劳,而有苦劳未必有功劳。干事是苦劳,干成事是功劳。“中不胜貌,耻也;华而不实,耻也”。我们不要再辛辛苦苦的搞官僚主义,抓而不实、庸碌无功,做出很多感动自己的努力,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影响党风作风,还是要脚踏实地,表里如一,将每项工作落实到实处。

另外要科学创新,巧干会干。“巧干能捕雄狮,蛮干难捉蟋蟀。”巧干绝不是投机取巧,而是要研究工作方法和艺术,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对于常规性工作需要及时“回头看”,战略性工作提前“谋好篇”。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关键是要有为,不采华名,不兴伪事。实干巧干弃形式,“劳苦”“功高”立“功劳”。还是希望我们的干部能把工作时间用在刀刃上,让工作效率与工作成绩成正比。不要把“原地踏步”当成了“踏踏实实”。

做工作就是做结果。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这些道理浅显易懂。工作仅仅是个过程,这个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工作成果。完成任务一定要有好的结果,解决问题一定要有更高的效率,做好任何工作,都不取决于你付出了多少精力、辛苦,而在于你的结果是否令人满意。

猜你喜欢
功劳官僚主义习惯
也说“功劳”与“苦劳”
马铃薯有功劳
防范“网上官僚主义”——服务上网不是目的,上手才是
上课好习惯
“雨点儿”的功劳
谁的功劳大
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
毛泽东:“一定要克服官僚主义”
官僚主义的“遮羞布”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