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十堰市,湖北 十堰 442001)
现代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更是农民群众致富增收的主要途径,在新农村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重视畜牧业动物防疫工作,健全畜牧业动物防疫机制,是保障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的基本措施。
从古至今,畜牧业一直充当着传统农业支柱产业的角色,人们生活中必需的肉蛋奶等高营养食物就是现代畜牧业高度发展的副产品,畜牧业的重要地位可见一斑。发展现代畜牧业,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升级,动物防疫工作是重中之重。畜禽传染病的控制和消灭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动物保护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甚至代表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经济发展实力,因此,开展动物防疫工作在畜禽饲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战略眼光的角度看,畜禽饲养防疫仍然是需要长期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一项重要工作,应该受到长期的重视。
畜牧业是农业的组成部分之一,与种植业并列为农业生产的两大支柱。畜牧业的繁荣与发展关系到国家民生、经济、社会稳定等各个方面。随着一系列重大动物疫情,特别是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疫情的爆发,使得畜牧业安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动物防疫作为畜牧业安全的重要一环,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畜牧兽医作为畜牧专业的人才,其核心能力之一就是对动物防疫工作的掌控。随着一系列重大动物疫情的出现,严重的影响到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加强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能力,是我国畜牧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畜禽动物防疫工作与养殖业的发展、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人类身体健康关系十分密切。目前,动物疫病对养殖业的危害最为严重,它不仅可能造成大批畜禽死亡和畜产品损失,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对外贸易,而且某些人畜共患传染病还可能给人类健康带来潜在威胁。由于现代规模化、集约化养殖业的畜禽饲养高度集中,调运、移动非常频繁,所以更易受到传染病的侵袭。动物防疫工作历来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在兽医科学研究中从来就居首要位置。近年在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暴发的高致病性、人畜共患病—禽流感,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都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后来,各国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防疫、隔离、扑杀等措施,疫情才得以控制,避免了更大的经济损失。
近年来,国际动物疫情形势非常严峻,口蹄疫、疯牛病的危害日益严重,特别是前两年暴发的禽流感使不少国家蒙受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国际社会对此已经高度重视,并对动物源性产品贸易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在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动物源性食品的进出口贸易面临不少机遇,但同时也面临较为严峻的挑战。如何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提高动物防疫和疫病控制水平,建立健全动物疫情测报、监控、检疫体系,有效防止现有动物疫病和境外恶性传染病入侵,维护畜牧业的生产安全,确保畜禽产品的卫生安全,保障畜禽产品的出口贸易,保持畜牧业的优势地位和健康发展势头,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众多国家都相继建立了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目的就是加强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的力度,最大可能地减少或消灭动物性传染病。畜禽防疫工作是农村畜禽养殖业繁荣的基本保障,也是农村开展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基础。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可以确保畜牧兽医动物的健康,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从而增加人们的经济收入。随着我国的基础产业有所调整,畜牧业在农业产业中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畜牧兽医防疫工作的重要性越发明显,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宝贵的资源。而畜牧兽医工作是保证畜牧业良好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畜牧业有着重要的意义。畜禽防疫工作主要是为农村畜禽养殖业提供疫病的防治,为畜禽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畜禽养殖业的防疫质量直接影响到畜禽的肉、蛋等食物的质量。因此,加强畜禽防疫质量势在必行。
动物防疫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也是一项社会公共卫生事业,它关系着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等。搞好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是畜牧业发展的需要,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保障人民健康、社会稳定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畜禽养殖业发展势头迅猛,但在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当前农村畜禽防疫主观思想严重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对畜禽防疫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村级畜禽防疫是基层畜禽防疫体系中的最基本构成,同时村级畜禽防疫也发挥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村级防疫直接面对广大农村畜禽养殖户,由于防疫经费落实不到位,村级防疫员的思想也只是局限于被动防疫层面,对于畜禽防疫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二是对畜禽质量健康源头防疫认识不足。对于村级防疫的认识只是“有病打针吃药,没病不管”的状态,对于村级畜禽产品没有严格的监督与管理;三是对于畜禽检疫监测工作没有足够的认识。村级畜禽防疫检测与监督工作并没有真正地落到实处,在出现疫情时只会滥用抗生素类兽药,引起病原体产生抗药性,导致畜禽防疫工作开展受到了严重的被动性滞后。由于监管力度的薄弱,导致兽医和农民为了追求养殖的效益,而忽略养殖的质量。对死畜不进行及时的处理掩埋、随意饲养乱用兽药、给牲畜注射非法疫苗、更有甚者给牲畜注射药物以达到“升值”的效果等乱像。
随着经济活动的发展,世界全球化的进程越来越快,食品的流通也随之发展起来。然而,在这背后却隐藏着食品安全的危机,这不仅仅体现在饮食方面。近些年来,一些区域爆发的动物疫病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进入我国,影响到我国畜牧业的安全。例如:口蹄疫最早爆发在印度,当时就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而仅仅十年的时间,这种疫病相机爆发在中东、东亚等地区。2013年5月,在我国出现了首例口蹄疫,疫情一出便传染开来。因为缺少对这种疫病的研究,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很多兽医束手无策,导致爆发时我国畜牧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我国基层防疫人员的组成主要是农村中有一定经验的防疫人员,这些防疫人员的收入大部分偏低,而且不能列入财政预算。村级防疫人员大部分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只对疫苗保存类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对于大面积疫情防控没有经验,只能被动地接受防疫性工作,对于畜禽疫情缺少防控意识。从我国目前的畜牧业兽医团队来看,兽医人员大龄化、思想陈旧、经验论的情况较多,这就导致了在面对疫病时没有专业的技术理论指导,犯下经验错误。畜牧兽医的技能不足,相关专业知识缺乏,这大大制约了畜牧兽医防疫工作的开展。
兽医的待遇较差,再加之社会偏见导致了年轻人不愿意接触畜牧业相关的专业,造成人才的流失。目前,很多兽医缺乏基本的服务意识,不能防患于未然。将兽医的职业看成了“无疾病,无责任”。很多基层畜牧养殖者没有专业防疫知识,或者寻找不到专业技术服务的渠道。这就需要兽医定期对养殖者进行知识上的传播和培训。一味的讨清闲,等到发生疫情再去解决,不利于畜牧养殖的发展。近几年我国陆续出台了相关的畜禽防疫政策,但是从畜禽疫病防治整体情况来说不容乐观,所以村级畜禽疾病疫情防控与诊治的整体水平偏低。
村级畜禽防疫是我国农村畜禽防疫的第一道防线,是畜禽防疫的最前沿,对保障畜禽养殖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部分村级防疫员的防疫设施配备受到资金性限制而配备不足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部分业务工作无法有序合理的开展,延误畜禽防疫体系发挥正常的作用。
畜牧养殖工作大多在基层乡镇开展,因此经济上的捉襟见肘。常常导致养殖户们对于牲畜成长阶段各个环节不能兼顾,而由于工资待遇低,很多专业人员选择转业,再加上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因素。从养殖户来说自身经济实力不足,往往就不能够认识到防疫工作的重要性,养殖户本身更愿意将优先的资金投入到牲畜成长阶段,而对于牲畜的小范围疾病,也不能够认识,这就导致了防疫工作不能得到有效发展、养殖环境差引发的疾病和牲畜生病不能得到有效及时的治疗等一些问题。而对于兽医来说,基层工作不如城市生活优越,再加之工资待遇较差,基础设施不完备人力浪费等原因,形成人员流动。
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人们对畜牧兽医防疫工作重视度不断提高,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直接决定畜牧业的发展,因此做好相关工作具有现实意义。畜牧业的发展,离不开动物防疫工作的支持,加强农村动物防疫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不仅是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重要保障,还是维护食品安全、畜产品贸易和人类健康的需要,是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保护和增进人类健康及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随着我国畜牧业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配套的动物防疫工作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是基层畜牧兽医防疫工作的重点。这一工作要求兽医师做好当地畜牧养殖动物的调查工作,对动物的健康情况、养殖环境等进行了解,明确可能会发生的动物疫病,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和预防措施。及时发现已经出现的疫病情况,并立即对患病动物进行隔离,避免疫情扩散,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保证动物健康。同时,对发生的疫病灾害信息、处理过程、处理结果等进行详细记录保存,以便日后出现同样情况时得以借鉴。在开展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中,疾病防控是不可忽视的重点之一。工作人员必须深入基层,展开全面、深入地调查工作,根据该地区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情况,采取可行的措施做好防疫工作,有效防治动物生长中出现的各类疾病,尤其是突发性动物疾病。确保动物健康生长。同时,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必须做好健康检查工作。要定期对动物进行必要地健康检查,看其是否存在各种疾病隐患。全面、准确记录各类动物检查结果,更好地了解动物健康情况,及时进行疫苗接种,避免各种流行性疾病的出现,有效降低动物疾病发生率。
合理布局并平衡发展各个二级学院 实施二级财务管理的目的是最大限度优化财务的经费使用,最大限度调动各个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最忌讳各个二级学院差距过大。在此前提下,各个高职院校应统筹考虑,制订一揽子方案,既要保障教师的基本权益,又要兼顾效益。各个二级学院要树立大局意识,要适当兼顾其他学院教师的利益,因为高职院校的专业转换速度快,今天的热门专业明天也许就会变成冷门专业,各个二级学院的负责人要有危机意识。
社会发展新时期对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动物防疫工作直接关系着动物疾病发生率,一旦动物防疫工作落实不到位,势必会影响养殖户的综合利益,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基层畜牧业的良性发展。在此种情况下,加大力度探讨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重点,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是减少动物疾病发展、避免动物疾病扩散、维护人们健康、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在畜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可以确保畜牧兽医动物的健康,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从而增加人们的经济收入。实际防疫工作中相关人员的技术和专业性存在不足,因此,要针对具体情况,提升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效率。为使这一工作的价值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我国还应加强对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视,抓住工作重点,提升工作水平,充分保证动物产品质量,以促进我国畜牧业健康发展。
在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开展过程中,防疫工作人员将科学研究工作落到实处,必须全方位客观分析该地区动物防疫现状。防疫工作人员要以当下动物防疫前沿以及热点问题为中心,全面、深入研究该地区畜牧兽医动物防疫情况,客观分析其存在的问题,通过不同途径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确保各项动物防疫工作顺利开展,也为提高基层畜牧兽医防疫水平提供有利的保障。防疫人员必须多角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基层动物防疫组织机构,根据各地区具体情况配置适宜的设施,确保各项动物防疫工作有序开展,为其提供场地准备。动物防疫工作是否顺利开展离不开“高水平、高素质”的技术人员。必须将技术人员配置工作落到实处。在运营管理中,基层防疫单位要从不同角度入手有效引进“高水平、高素质”的技术人才,优化调整技术人员结构,定期对其进行全面、系统培训。
对动物疫病的预防是动物防疫的重点工作。减轻甚至消除牲畜在特定时间、特定季节、特定条件下引发疾病的诱因,能够有效的进行抑制疾病的发生。对牲畜进行定期健康检查,也能从一定程度上杜绝疾病的发生,对防止病情恶化和传染有着重要作用。完善基础设施加大对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利于节约人力,更加科学的进行动物防疫工作。技术人员的引进,使动物防疫工作更加科学化、系统化,由“经验化养殖”向着“科学化养殖”转变,为顺利进行动物防疫做好基础工作。不断的进行科学探究,对已发生的疫病进行分析,从而找到爆发疫病的根源,从源头上杜绝疫病的爆发。根据动物成长过程中种种变化进行科学分析,提出建议配合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
为了进一步抓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防止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和流行,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动物防疫工作,指导各个地区开展动物疫病集中免疫防控工作,旨在继续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蓝耳病、口蹄疫及猪瘟强制免疫工作。充分发挥村级动物防疫人员的作用,切实做到“统一免疫疫苗、统一免疫程序、统一操作规程、统一免疫标识”,真正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切实提高动物免疫密度和防控质量。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畜牧业的高速运行,动物防疫工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畜牧业是我国经济体制优化的重要路径,如何构建系统化的防疫工作管理控制机制,需要相关部门结合实际需求进行集中管控和综合处理,从而提升整体管理维度。
通过对动物防疫,有效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不仅是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重要保障,还是维护食品安全、畜产品贸易和人类健康的需要,是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保护和增进人类健康及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
以前由于各种原因动物防疫工作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究其根源,主要是对防疫工作的定位不够准确。以往动物防疫工作主要定位于促进畜牧业发展和保护动物健康,现在动物防疫工作主要定位于保护人类健康与安全。树立以人为本的防疫观念,并以此为准则,重新确立动物防疫工作的地位、目标、方针及相应的措施,实现动物防疫工作由以保护动物健康为核心向以保护人类健康与安全为核心的转变,使畜牧业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实现畜牧业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发展。尤其秋季是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易发季节之一,为更好落实防控措施,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保障畜牧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根据有关文件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方案。要以“两个努力确保”为目标,坚持“预防为主”方针,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狂犬病等动物疫病实施强制免疫制度,对鸡新城疫实施全面免疫制度,坚持常年免疫与阶段性集中免疫相结合,全面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推进动物防疫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确保动物防疫安全到位。
传统观念认为安全的动物产品是检疫出来的,只要把好检疫关,动物源性产品就会是健康的、安全的。殊不知,安全的产品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如果仅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对结果的检测上而忽略了对整个过程的控制,那么被检测出来的不合格动物产品就会增多,这不仅是对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而且会对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甚至阻碍畜牧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动物防疫工作应加强对动物产品生产过程的监测监管,对动物的饲养、管理、屠宰及销售等环节予以全程监控。在法制越来越健全的今天,各级部门和行业在行使权力和义务的同时都要遵守“以法制为中心”这个共同的准则,动物防疫工作同样也不例外。国家出台了诸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家畜家禽防疫条例》等法律法规。完善兽医诊疗体系,规范动物诊疗行为,防止诊疗环节的动物疫病传播;加强动物药品和饲料生产、销售、使用等环节的管理,杜绝使用违禁药品和饲料添加剂,减少有害物质在动物体内残留,这些亦是防患于未然的有效措施。
对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猪瘟、狂犬病等动物疫病实施免疫,总体要求是,群体免疫密度常年维持在90%以上,其中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要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全年保持在70%以上。不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情。加强动物检疫工作,一要抓好产地检疫。严格执行产地检疫申报制度,要求养殖场主在出售或者运输动物前6 h,向畜牧兽医站申报产地检疫,并向动物检疫员提供畜禽免疫记录。畜牧兽医站在接到产地检疫申报后,及时安排动物检疫员到现场实施产地检疫;二要抓好对活畜禽市场监管,建立健全监管机制。严格执行凭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准入制度,活畜禽批发市场实行每周定点检测制度、定期休市和闭市后彻底消毒制度;三要抓好屠宰场管理。严格执行屠宰场“瘦肉精”自检、查验“不使用瘦肉精等违禁添加剂承诺书”、凭有效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免疫耳标提前6 h进场、屠宰检疫申报、准宰通知和病害动物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等制度,对屠宰动物实施同步检疫,做到有宰必检,严禁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及其产品上市,确保上市畜禽及其产品100%合格;四要抓好农贸市场、冷库等流通环节动物及其产品的监管。各有关单位要密切配合,积极开展流通环节的监督检查,有效遏制违反法规行为的发生。切实做好畜禽养殖场、屠宰场和畜禽批发市场的消毒工作,防止病原滋生蔓延;抓好病死动物及其产品的无害化处理,做到无害化处理率100%。同时,做好规模养殖场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助申报工作。规范畜禽养殖行为。严格按照《畜禽养殖管理办法》要求,结合农业合同、养殖规划、农业源污染减排等规定,各有关单位要互相配合,形成合力,清理不符合条件的养殖场,逐步规范畜禽养殖行为。
村级畜禽防疫工作是保障城乡畜禽产品安全健康的第一道防线,也是保障畜禽防疫的基础。强化畜禽防疫工作基础性投入、保障合理引入防疫人才和培养养殖户的畜禽防疫意识是搞好农村畜禽防疫的必由之路必须加以重视。提高农村的畜禽防疫理念是畜禽防疫工作的重点。畜禽防疫理念主要是畜禽养殖户对于畜禽防疫的认识与理解的具体体现。畜禽防疫工作的自觉性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强化畜禽防疫的宣传力度。农村宣传工作的媒体主要是依靠村级广播和宣传标语,也可通过村级防疫员入户走访的形式来达到宣传目的,提升广大农民养殖户的防疫认识,主动进行畜禽防疫;二是提高村级防疫员的防疫意识。村级防疫工作者是整个村级防疫的中坚力量,防疫员的防疫意识也代表着整个防疫工作的核心。
畜牧业的稳定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我国民生息息相关的事业。因此,国家大力扶持畜牧业发展,将大量资金投入其中是极其重要的。资金的投入能够增强基层的基础设施的建设,这就要求政府职能部门根据各乡镇具体情况进行资金的整合和调用,保证动物防疫工作自上而下的有效运作。政府对养殖户的补贴,使得养殖户有资金投入到防疫环节去,减少疾病的发生;将资金投入兽医素质建设中,有利于人员的稳定性,基础设施的完善解放了大量的人工,促进了基础畜牧产业从传统走向科学。加强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的兽医管理体制、积极宣传畜牧兽医动物防疫知识、扩大畜牧兽医对外交流和资金的大力支持。通过全面防疫使得我国畜牧业能够得到长足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安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献力,使我国经济迈上新的台阶。
农村畜禽防疫制度是农村畜禽防疫工作的法律保障制度。畜禽防疫制度主要是为农村畜禽防疫工作提供可行性工作依据,保障农村畜禽防疫工作的顺利进行,对于未经检疫私自屠杀和病死畜禽非法买卖等行为应给予严肃处理。做好畜禽免疫工作,坚持“政府保免疫密度、业务部门保免疫质量”的做法,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狂犬病等疫苗由畜牧兽医站统一免费发放,要充分发挥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作用,及时对辖区散养户进行集中免疫,督促规模养殖场对新补栏畜禽和已到免疫期的畜禽按照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注射,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档”,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达到100%。充分发挥畜牧兽医站实验室作用,积极做好定时定点采样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全面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鸡新城疫、猪瘟、狂犬病、布氏杆菌病、结核病等免疫效果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来指导防疫工作。对监测结果不达标的要及时落实补免措施。
经费投入一直是基层防疫的短板,严重制约着村级防疫的发展。提高村级防疫经费投入,合理更新基础性防疫设施建设是提高基层防疫的必由之路。基层防疫投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基层防疫设施的投入,基层防疫设施的投入是合理化更新防疫设施的保障。二是提高村级防疫员的收入,村级防疫人员的工资保障可以吸引有专业知识的专业人才进入到村级防疫体系工作中来,是有效开展防疫工作的前提。建设和完善县级兽医实验室建设,提高动物疫病的预防和控制能力,是实现养殖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保障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的必然要求。随着养殖业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率不断提高,养殖密度和流通半径不断加大,境内外动物及其产品贸易活动日益频繁,某些重大动物疫病呈大范围流行态势。
健全疫情报告制度,凡发现不明原因死亡畜禽、野鸟等可疑情况时,要在2 h内上报畜牧兽医站,并采取隔离、消毒等措施,防止疫情传播扩散,尤其在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关键时期,实行24 h领导带班轮值制度。健全疫情处置制度,一旦发生重大动物疫情要迅速启动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预案,及时控制和扑灭重大动物疫情,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造成的损失。
进一步深化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督促指导地方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明确各级兽医机构职责和建设标准,推动兽医工作机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全面提升兽医工作能力。建立健全的兽医法律体系也尤为重要。不仅要重视兽药监督抽检制度,严格规范兽药抽检程序。更要对违反法律规定的兽医进行法律制裁。全面落实动物防疫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养殖场要逐级签定《动物防疫责任书》,明确责任,责任到人,对不履行职责,防疫措施不落实,导致疫情发生和扩散蔓延的,要依法追究责任 加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畜牧兽医站以及各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分工和责任,抓好督促检查工作,确保工作措施落实到位。
加强对《动物防疫法》的宣传力度。既增强兽医的服务意识又要增强养殖者对防疫的认识。通过多种途径的方法达到宣传目的,如:组织宣传海报、进行畜牧知识讲座、利用多媒体宣传等多种宣传手段。让广大畜牧业养殖户树立“动物防疫无小事”的意识,培养养殖户长远的发展眼光。让兽医有“事事关己”工作责任感。以确保畜牧工作的稳定发展,减小发展阻力。抓好宣传和培训工作。通过广播、电视等形式宣传、普及动物防疫安全常识,大力营造人人参与动物防疫安全氛围,逐步实现群防群控工作局面。同时,加强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开展防疫人员和养殖人员防疫技能培训,提高防疫技能水平。
建立有体系的动物防疫工作系统。通过提高畜牧兽医的待遇保障,广泛吸收新生畜牧专业人员。定期组织专家进行讲座,并组织畜牧兽医到动物疫情区进行考察,通过观察疫情对防疫工作加以完善。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配合,做到“密切配合,责任落实”。围绕全年动物防疫工作大局和目标任务,组织开展乡村兽医和村级动物防疫员考核。
在社会市场经济背景下,畜牧业是我国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利于“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在开展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相关部门必须明确工作重点,疾病防控、健康检查、基础设施建设等,多角度做好检疫与消毒工作。优化完善动物防疫体系与疫情报告制度等。以此,确保各项基层动物防疫工作顺利开展,在降低动物疾病发生率基础上,确保动物健康生长,促使畜牧业不断向前发展,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方面提供有利保障。我国在动物防疫特别是为重大动物疫病防疫上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获得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更赢得了相关国际组织和国家的高度评价。因此,加深与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等一系类相关组织的合作与交流,有利于畜牧兽医整体水平的提升,根据他国动物疾病的预防、发生和最终控制病情的案例对我国的动物防疫进行深化改革。有利于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动物防疫能力的提升。
近年来,国内农业经济获得较快的发展,基层畜牧业也随之发展起来。但在基层畜牧业规模逐渐扩大的背景下,不断显现出防疫工作的漏洞,加之,各种硬件设施缺乏,使得基层畜牧业安全性遭受威胁,严重者会引起亏损。这就需要结合基层畜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制定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保证基层畜牧管理工作标准化、程序化、安全化,以推动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总之,现代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更是农民群众致富增收的主要途径,在新农村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动物防疫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也是一项社会公共卫生事业,它关系着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等。因此,重视动物防疫工作,健全动物防疫机制,是保障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的基本措施。搞好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是畜牧业发展的需要,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保障人民健康、社会稳定的需要。当前形势下要保持畜牧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动物防疫工作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