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在高职《植物保护技术》教学中的探索

2019-01-06 05:44鲁继红汤军肖新华
吉林农业 2019年21期
关键词:植物保护农药农产品

鲁继红,汤军,肖新华

(吉安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林工程学院,江西吉安343000)

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明确提出所有课程的知识体系都必须融入思政德育元素,所有教学活动都要肩负起立德树人的功能,全体教师都要承担起立德树人的职责,即要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为了实现“三全育人”的战略目标,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观念,从以往单纯的思政课教育转变为覆盖各专业、各学科及各课程体系的大思政和大德育教育,发挥专业课的价值引领作用。

《植物保护技术》是高职园艺技术、农业生物技术、种子生产与经营、观光农业等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必修课程。主要包括植物有害生物的识别、植物有害生物调查和预测预报、植物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和农药(械)使用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农业技术员、植保技术员等工作奠定了基础。

本文根据《植物保护技术》的课程特点,结合吉安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思政”试点课程建设的经验,对思政教育融入《植物保护技术》课程的意义及有效途径做一阐述和探讨。

1 《植物保护技术》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

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植物保护技术是农业生产过程中重要的环节,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出,不仅给种植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威胁着国人的身体健康。因此,在《植物保护技术》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中,在传授植物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发挥课程的价值引领功能,注重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同步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植物保护技术》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途径

2.1 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

任何事物都有双面性,不能片面的、零散的去看待问题,要养成全面的、系统的看问题的习惯,逐步增强自己的辩证思维能力,这样才能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才能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实际教学过程中在网络教学平台设置“何为害虫何为益虫”的话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课堂中,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认识到所有的昆虫都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在维持生态系统平衡中的作用都是一样的,而我们所说的害虫益虫,是从人类的经济观、健康观出发来定义的,并不是绝对的,如苍蝇是一种常见的卫生害虫,能传播很多的疾病,但其幼虫是目前饲料昆虫的主要种类之一;蝗虫是常见的农林害虫,人们把飞蝗与水、旱之灾称为三大自然灾害,但通过开发,现在蝗虫已作为一种食用昆虫摆上人类的餐桌等。通过话题讨论和事例讲解引导,让学生明白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换个角度看问题,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2.2 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源头,每天我们吃的食品70%是新鲜的农产品,食品加工的90%以农产品为原料。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2月23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既是食品安全的重要内容和基础保障,也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任务。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屡屡见诸报端,不仅给食品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而且极大地限制了现代农业的发展。作为新时代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树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教师在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时,除了要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和专业技能外,还要不断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定期举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研讨会,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讨论解析,让学生自由发表观点,由此让学生明确作为新时代农业专业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农业专业大学生只有具备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责任意识,努力学习并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自觉维护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才能为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3 安全操作和规范操作职业素养的培养

《植物保护技术》课程涉及农药和药械应用知识,而农药如果使用不当,会造成很多安全问题,如作物药害、环境污染、农药残留超标甚至人员中毒[1],因此,要培养学生按照行业规划进行安全操作的意识以避免产生安全事故。教师在讲述这一部分内容时,应是重点融入农作物植保员国家职业标准、行业规范和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培养学生安全操作、规范操作的职业素养;在实践操作中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农药合理施用准则》《农药安全使用规范》等行业规范,并采用案例分析、知识竞答等方法加深学生对相关标准规范的理解认知。

2.4 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

自2001年以来,我国农药使用总量(商品量)年均增长率达3.0%;农药使用强度由 9.8kg·hm-2增加到 14.8kg·hm-2,比发达国家高出1倍多,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2]。有研究表明:施用到农田的农药有效利用率只有20%~30%,其他的均以各种形式通过各种途径流失到环境中,其中,绝大多数在土壤中残留,造成土壤污染,全国受农药严重污染的耕地土壤面积已超过900万hm2[3],不仅农田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也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极大隐患。除了农药对环境造成的直接影响外,农药废弃物的随意丢弃,也给农业环境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2]。我国农民整体受教育程度较低,环境保护意识薄弱,需要有新理念来影响和改变他们的观念,而农业专业的高职生毕业后要进入农业生产第一线,实践和传播农业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去带动和影响周围的农民,农业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强弱会直接影响未来整个农业环境的状况,所以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至关重要。在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控实训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绿色防控的思维,充分利用自然界对病虫的控制因素,达到控制病虫发生的目的;在进行病虫害防治时,优先选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措施;需要使用化学防治时,一定要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对环境友好的农药。将学生的环保意识转化为环保实践,通过环保实践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5 课程考核的评价优化

课程思政建设的最终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获得感,为国家培养更高素质的人才。课程考核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验。《植物保护技术》课程作为现代农业专业的专业必修课,通常采取开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最终以不同比例的平时成绩、实验课程、期末考核分数得出最终成绩。这个最终成绩体现的更多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实践操作的熟练程度。而想要让学科教学最终回归到“育人”的本真目的,实现课程育人,就要增加思政要素考核内容,进行专业知识、思想政治双轨交叉考核。对于《植物保护技术》这门课程的考核,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考核采用累计扣分办法评定,实践操作中,不注重保护环境、不考虑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扣除相应的分数;并在实践操作考核中,增加安全操作、规范操作的分值比重,以此来有效地将课程思政教育落到实处。

3 结语

本文对《植物保护技术》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进行了初步探索,在后期的教学中,会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提升,将课堂育人真正落到实处,以期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植物保护农药农产品
植物保护:不珍稀才了不起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植物保护中含哒嗪结构化合物的应用
海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农药二次稀释 防治一步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