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希权
(凯里市炉山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贵州 凯里 556000)
所谓生态和谐,就是人们遵循自然规律及发展原则获取成果,并以此推动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等可持续发展,实现人、自然、社会三者的和谐状态。在现代林业建设中,生态文明和和谐社会建设有助于推进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但伴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加剧,林业逐步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的现象,直接影响到林业产业发展。重视和加强森林管理、保护森林资源势在必行。
森林资源实际上属于可再生生态资源的范畴,但因生长周期较长,直接决定其具有稀缺性。虽说森林资源在开发利用上相对简单,但恢复周期较长。林木资源在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及维护生物多元性、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重视和强化森林管理,真正做到有计划、科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以实现生态、经济及社会的平衡、稳定发展。
森林资源本身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生态绿化资源,既有经济性,又有生态性。森林资源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不仅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环境,还有助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对森林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保护,可以提高森林资源的利用率,特别是在气候方面,可以显著增强森林资源的气候调节效率,为构建生态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居住、生活、学习及工作环境,为人们建立稳定的绿色生态屏障。
林业管理部门应从思想层面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重视林业管理,能够全方位、合理地安排和部署森林管理工作。与此同时,还应不断深化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全员参与,做好宣传工作,并定期开展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森林管理技能。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方式,让林业管理的宣教能得到人们认可,进一步提升社会公众的参与度,真正实现森林管理全民化参与。
一方面,要对森林资源进行科学、准确定位。森林资源有着多样性功能,有些注重生态环境效益,有些注重经济效益,有些需要兼顾经济和生态效益。不管是“一刀切”式严禁采伐,还是开放性采伐,亦或是“分林到户”,都不能完全实现森林资源的科学开发和利用,也使得林业管理难以到位。市县政府需要对本地区的森林资源予以科学、正确的定位,明确森林资源的开发目的、路径及技术方法,实施差异化、个体化定位,为森林管理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林业管理相关的法律制度。首先,在立法思路上应重新调整,并创新立法原则,重点在于制定和实施更为严厉、合理的惩戒制度,公正、及时地处理林业管理中出现的违法行为。其次,所制定的法律制度不仅是对直接负责人,同时还对行政责任人,以强化林业管理队伍中不作为惩治,提升林业管理的法律地位,确保生态和谐社会的良好建设。
目前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森林管理技术还存在差距,还需全面依托森林建设新技术推进林业经济建设,实现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的平衡发展。譬如,可培育新的树木种苗,同时要强化对优质树种、成树结构的调研工作。通过先进的技术全面落实科技兴林、造林的战略,并充分利用好先进生产技术发展传统木材加工业,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木制品的制造技术,全面提高森林资源产品的竞争力,使其经济价值充分体现出来。如此,不仅能保证林业经济的良好发展,同时确保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和谐社会的建设是我国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森林管理稳定发展的基础保证。因而,要进一步明确森林管理和资源保护的现实意义,提升思想认识,建立并完善林业法律体系,重视并充分利用先进林业建设技术,完善森林监管制度,优化经营管理思维,构建生态文明和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