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金淼,李 琴,李智平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临床药学部,上海 201102)
某8岁男性患儿,因矮小症(生长激素缺乏),于2011年1月开始使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长春金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20050025;规格:每瓶30 IU/10 mg/3 ml)治疗,每晚1支皮下注射,连续注射6 d停用1 d,持续约1年(但身高增长不理想)。开始用药后6个月,患儿出现不自主眨眼、眼旁脸部肌肉抽动及耸肩现象,未见其他明显不良反应,随访甲状腺功能正常。2012—2013年停用该药2年,期间仍有不自主眨眼现象,程度较用药时轻。2013年11月18日,患儿开始使用注射用重组人生长激素(长春金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10980101;规格:30 IU/支)治疗,每晚1支皮下注射,不自主眨眼情况似乎变化不大,耸肩现象于开始治疗后明显,但注射1个月后似乎有所减轻。2014年2月随访,患儿不自主眨眼发生频率较前降低,耸肩现象已不明显。患儿有异卵双生妹妹,其使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的情况相同,但未见上述不良反应。
按照国家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监测中心的6级评价标准,对ADR关联性进行评价。本案例中,患儿的不自主眨眼、眼旁肌肉抽动反应在持续使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数月后出现,ADR发生时间与使用药物有时间逻辑关系。经过对症处理(停药)后,ADR症状减轻,后再次使用该药,ADR加重,即给药后症状重现。在此次治疗过程中,患儿因身高问题就诊,期间并未使用其他药物,且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制剂通常含组氨酸、泊戈沙姆和苯酚等3种安全性的辅料,基本可排除合并用药、辅料及原患疾病等因素导致ADR的可能。另外,未见该批次药物在其他儿童中发生类似情况,可排除药品质量问题。由此,本案例符合关联性为“很可能”的判定标准。Naranjo评定法也是国际上较常用的方法,应用该方法评定为6分(即“很可能”)。通过2种方法的评定,本案例考虑为重组人生长激素导致小儿抽动。
我国矮小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农村地区由于医疗条件与基本医疗常识普及不足,矮小症发病率高于城市地区。同时,宫内发育延迟、特纳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和家族性矮小等患者也逐年增多。目前,国内治疗矮小症最可靠的有效药物为重组人生长激素,被认为是一种广泛、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式[1]。生长激素主要通过诱导静止期软骨细胞转化为增殖期,并通过肝脏等组织产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加速增殖期的软骨细胞进行增殖分化,使骨骼的长度增加[2]。一旦骨骺闭合,身高就不会再增长。因此,对于矮小症患儿,必须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该治疗手段用于治疗原发性生长激素缺乏症所引起的矮小症,可促进身高正增长,其疗效已经得到公认[3-4]。目前,关于重组人生长激素引发抽动类ADR的报道几乎没有,本案例十分特殊,应引起关注。
小儿面部抽动症是一种以慢性、多发性面部运动肌突然、快速和反复抽动为主要症状的病症,如挤眉、弄眼、动鼻和噘嘴等,很可能会影响患儿的正常学习及生活。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钙离子是机体各项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离子,参与肌肉的收缩过程。当钙离子含量过高时,会使肌肉的兴奋性太高而抽搐。有文献报道,重组人生长激素有可能导致人体内血钙水平过高以及肾上腺激素减少[5]。肾上腺激素减少的临床表现为慢性肾上腺皮质减退症等。因此,重组人生长激素本应导致肌肉无力,兴奋性低。本案例中,患儿的不自主抽动症状很有可能是药物引起的新的不良反应。临床使用人重组生长激素前,应详细询问患者过敏史,并做好与家属的沟通,告知可能存在的ADR;严格规范用法与用量,该药由于其激素本质不宜长期使用;用药过程中应加强监护,一旦出现可疑ADR症状,立即采取急救措施,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儿童注射生长激素后,若出现抽动现象,应立即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