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乐县农业农村局 宋庆华
夏玉米整个生育期在6—9月,同时也是高温、多雨、风灾易发季节。
1.降水。据南乐县气象资料记载,6—9月全县常年平均降水量394mm,占全年降水量的72%,且降水不均、旱涝不匀。
2.气温。全县7月异常高温,造成果穗发育不良,如空秆、苞叶超短。如2017年少数品种不耐高温,全县0.23万hm2的玉米遭受到不同程度的减产。高温高湿虽然能加快玉米生长发育,但也有利于玉米病虫害的发生。据统计,全县严重病虫害发生造成减产年份为:2015年锈病发生2次;2000年、2006年、2010青枯病共发生3次,叶斑病发生2次;蚜虫造成减产年份分别为1997年、2005年;2003年因低温寡照、阴雨连绵造成空棵、秃尖、缺粒。
3.大 风。据统计,全 县7—8月超过5级以上大风年份十年六遇,个别地块玉米倒伏年份十年五遇。据统计,2016年8月大风导致全县0.33万hm2玉米倒伏,几乎绝收。
南乐县土质以壤土为主,占总耕地面积的90%,淤沙土面积只占10%。
全县对12个乡镇的240户农户进行调查,每667m2施玉米专用复合肥,每667m2施肥量40kg 左右的占80%。施肥都是采用“一炮轰”方法。追肥2次的面积占总播种面积20%,第1次采用种肥异位同播或苗期施肥,第2次是大喇叭口期施肥。2次追施的占20%,每667m2施肥量60kg 左右,底施或出苗后施肥量占总施肥量的90%,追施第2遍肥占总施肥量的10%。
南乐县种植夏玉米每667m2留苗密度3500~4000棵的占65%,每667m2留苗4000棵以上的占30%,低于3500棵的占5%。播后不剔苗的占60% 左右,出苗至成熟只施用除草剂以及苗期病虫害防治的占80%,管理较为粗放。
根据土壤养分测定加上施肥投入,在正常年份正常管理的情况下,全县夏玉米单产应在600kg左右,而实收每667m2产量只有500~550kg。主要原因是选择品种不当、留苗密度过大、施肥方法不当。因选择品种不当和未按品种要求管理造成减产的占20%左右。
南乐县夏玉米品种以中熟品种为宜,生育期以95~100d 为宜,6月上旬播种,9月下旬收获,多数年份9月下旬日平均气温都在20 ℃以下,不利于籽粒灌浆。近几年试验证明,晚熟品种明显产量低。因全县2017年7月异常高温,造成授粉不良、缺粒缺位,因此应选择耐高温品种,如洛单248、洛单668、伟科966等。
株型平展不宜密植,一旦密度增加就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空秆、空穗。株型紧凑或半紧凑,耐阴雨,高光效,对不良气候条件适应性较强,不空秆,结实性好,株高以240cm 左右为宜。株高超过270cm,易受风灾影响,造成倒伏而减产。
根据南乐县农民种植习惯和生产条件,应选择相适应的中高密度品种,每667m2种植4000~4500株,如洛单668、伟科966、隆平206、美豫5号等。对于管理粗放、不愿剔苗的农户,种植耐密植的品种也可达到效益最大化。
天缨大,花粉量多,授粉时间长,果穗花丝接收花粉几率高,,可减轻授粉期遇雨和干旱的影响。果穗果柄短,果穗与茎秆夹角小,可增加花丝接收花粉的几率。雄雌协调可提高授粉率,大大降低缺粒、虚尖现象。
根系发达可使吸水吸肥能力增强,抗旱耐涝,植株健壮。固定根多,可增强抗倒能力,保持较好的株型,使果穗发育良好,籽粒灌浆饱满。
选择玉米雄穗颖壳和雌穗花丝红色或紫色的品种,因为蚜虫趋黄色,红色或紫色都能减少蚜虫量,以减少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