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北省全力推进长江大保护。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李国斌介绍,湖北省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通过开展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整治、长江干线非法码头整治等举措推进长江大保护,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初战告捷。
“关改搬转”101家沿江1公里范围内的化工企业,破解“化工围江”;1211个码头被取缔,腾出长江岸线150公里;禁养区内关停搬迁畜禽养殖场(户)12784家,拆除127.54万亩围栏围网和网箱养殖,27.45万亩投肥(粪)养殖和4.5万亩珍珠养殖被取缔;长江两岸造林绿化60.04万亩。全省还建成乡镇垃圾中转站276个,治理存量垃圾872.79万立方米。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自然生态保护处副处长陈传卫介绍,目前该省已查处各种损害自然保护区的违法行为,保护区内45万亩围栏围网和网箱全部拆除,关停企业280个,拆除建筑逾32万平方米,罚款1353.8万元。
饮用水源地安全也是长江大保护的重点。目前,湖北省有129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893个乡镇级饮用水源地和2700多个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在这些水源地保护区边界,设立了明确的地理界标和警示标志,并设有隔离防护设施等。每年对这些保护区进行“体检”,向社会公开结果。同时,对县级以上水源地环境问题进行集中整治。至2018年底,271个突出问题已全部整治完成。
固体废物污染是长江生态安全一大隐患。过去的一年,湖北省按照“清理、溯源、处罚、追责”的原则,采取挂账销号、信息公开、挂牌督办、现场核查等措施清除固体废物,破获了长江黄梅小池段跨省非法倾倒固废案、汉江仙桃段“炼铅黑窝点”等污染环境重大案件,及时消除了长江生态环境安全隐患。
“我省饮水安全还存在一些风险和隐患。”湖北省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处处长朱津桥坦言,部分水源地上游地区污染排放量仍然较大,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预警能力须提升,少数城市备用水源建设滞后。
针对这些问题,湖北省将对乡镇以上集中式水源地开展风险排查,重点排查影响水源地安全的重大风险源、工业污染源、农业面源污染,以及违法违规建设项目等,建立风险源清单,列出整改时间表,公开整改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对80个尚未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县级以上水源地,分阶段启动自动监测站建设,明年底前建成投入运行,实现监测数据实时联网。对于只有单一供水来源的地方,加快确定备用水源,2020年底前全省乡镇以上地区将都确定应急备用水源,确保在任何情况下不出现供水中断事故。
据介绍,这只是湖北省将开展的长江大保护“八大专项行动”中的一项。
“八大专项行动,是为了解决长江大保护重点领域、重点问题。”李国斌说。
据介绍,劣Ⅴ类水体整治行动,力争在2020年年底前,消除长江流域省控断面水域劣Ⅴ类水体;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将分类推进入河排污口规范整治,建立入河排污口管理长效机制。“绿盾”行动,将解决各级自然保护区存在的采矿(石)、采砂、设立码头、开办工矿企业、挤占河(湖)岸、侵占湿地以及核心区缓冲区内旅游开发、水电开发等8类问题。
“三磷”排查整治行动,针对磷矿,磷肥、含磷农药和黄磷制造等磷化工企业和磷石膏库进行排查整治,取缔淘汰一批,达标改造一批,规范提升一批,缓解长江总磷污染。“清废”行动将持续排查固体废物,对发现的问题督促限期整改,依法查处违法行为。
城市黑臭水体整治行动,将补齐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加快黑臭水体整治,到2020年消除90%以上。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整治行动,长江经济带101家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将实现污水收集处理,到2020年基本实现其他所有工业园区污水管网完善,污水处理厂稳定达标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