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银庭
(河北省新乐市农林畜牧局 050700)
根据蛋鸡生长发育规律,采取营养调配的方式来为蛋鸡提供适合的饲料,进而改善蛋鸡生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科学的营养调控,蛋鸡生长、生产及繁殖都能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整个过程就是所谓的营养调控。蛋鸡养殖场采用科学的养殖手段能有效改善蛋鸡健康状况,并在确保其正常生长及生产的基础上降低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养殖场养殖成本得到有效控制,产品质量得到有力保障。
在进行蛋鸡养殖过程中,饲养管理能对蛋鸡养殖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鸡舍保温、禽药与消毒剂的使用、管理模式粗放、环境污染、畜禽疫病等方面。就以禽药与消毒剂方面的问题为例,使用过量或超出限度标准的禽药,且没有对蛋鸡执行药品休药器及弃蛋期保护,会出现大量禽药残留,对蛋鸡生长造成严重的影响。其次,养殖场消毒物剂量过少或过多都合适,消毒剂过少会导致养殖场消毒不彻底,导致蛋鸡生长中感染病菌,过量会导致蛋鸡出现生理中毒,严重时还会导致蛋鸡鸡蛋中残留消毒剂毒素。
河北省作为我国历年来的养殖大省,有着深厚的基本饲养经验,对于饲养管理方面的注意事项已经十分成熟。因此,要积极借鉴先进养殖场的饲养经验,结合自身养殖场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营养调控策略。
雏鸡体型较小,自身调节体温的能力也较弱。雏鸡初生时重量仅为蛋重的65%,但雏鸡生长发育极快,新陈代谢速度异常旺盛。当雏鸡生长到6 周左右就已经可以达到初生时15 倍的重量。但雏鸡消化器官发育尚未健全,免疫能力很差,很容易在这个阶段受到何种病菌的刺激。雏鸡在5 周时的体重决定其在产蛋周期的生产性能,在这个时候体重能达到标准的雏鸡不仅有良好的产蛋性能,整个产蛋高峰高、产蛋持续时间长,能充分发挥鸡群的产蛋遗传性能;还有完善免疫发育系统能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有较强的抗病体质。
对于育雏鸡的营养调控主要集中在生长内脏、肌肉及骨骼等方面,保证蛋鸡成活力是对育雏鸡进行营养调控的根本目的,并且要保证育雏末期能达到蛋鸡品种所规定的整齐度、体型及体重。建议选用容易消化且营养价值高的原料,对各种营养指标进行强化和平衡,如锌、锰、维生素及钙元素等。对于原料添加剂建议选择有机微量元素、有机酸及酶制剂等,保证雏鸡能吸收到良好的营养物质,对其生长发育条件起到必要的改善。
育成期蛋鸡营养调控应注重为蛋鸡提供骨骼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如锌、锰、维生素、磷和钙等。确保育成期蛋鸡营养能满足骨骼生长需求,进而保障蛋鸡正常的发育;同时应及时为蛋鸡喂养氨基酸,氨基酸能促进蛋鸡肌肉增长。
育成后期要控制好能量不宜过高,这样会导致蛋鸡脂肪过多沉积,影响产蛋性能;冬季蛋鸡鸡群的进食欲望较为旺盛,食量较大,饲养人员应注重控制蛋鸡喂食量,严格按照计划标准进行喂养,杜绝蛋鸡腹脂增长过快。
对于即将进入开产期的蛋鸡应根据季节情况来更换预产料,提升饲料营养水平,充分满足蛋鸡新陈代谢变化。
蛋鸡自进入产蛋期一直延续到产蛋高峰期都会出现明显的体重增长,食量也随之增长,所以,在这个阶段应保证饲粮高能量、高蛋白氨基酸平衡。
当蛋鸡达到产蛋高峰期时,要对蛋鸡提供持续饲喂氨基酸,并且要降低饲料能量,避免蛋鸡体重持续增长。
在蛋鸡达到淘汰期(47 周龄左右)时产蛋率会明显下降,但体内脂肪沉积能力相对增强,对于钙成分的吸收效率开始下降。这时要饲喂高钙含量的饲料,对蛋壳品质进行改善;适当降低饲料中蛋白质及能量等营养成分,尽可能地提升蛋重。
同时,目前在河北省区域内销售的产蛋期蛋鸡饲料大多达不到营养标准,需要养殖场自行提升营养水平,充分发挥蛋鸡生产能力,提升性价比。
鸡蛋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之一,鸡蛋产量及质量深受养殖技术的影响。此外,在养殖过程中,有很多因素都会对蛋鸡产能及产蛋质量造成影响。因此,对蛋鸡进行科学的营养调控能提升蛋鸡存活率、产蛋率及产蛋质量,是一种值得深入研究的养殖技术。同时养殖场应避免粗放式养殖管理模式,积极加强品牌投入,按照规定进行科学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