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艳,韩旭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9)
韩旭教授已从医30余载,先后师从周仲瑛、李七一、胡铁成等全国著名中医,先后获得江苏省中医院名医、爱心公益人士等多种荣誉称号。笔者有幸师承韩师,在临床侍诊过程中,发现韩师治疗老年失眠疗效显著,受益颇深,感悟要义,撷菁如下。
中医学认为失眠属“不寐病”的范畴,在古籍及各家医书中以“目不瞑”“不得卧”等所称颇多,以失眠为病名在古籍中所见较少,从明清开始,“不寐”病名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且已开始被单独列为一类疾病。对失眠发生发展的探究则从《黄帝内经》开始,其确立了以营卫、阴阳为基础的生理病理学说,认为失眠是由于营卫之气失于常度,阴阳不和,阳不入阴所致,治疗总以“补其不足,泻其有余”为则,调和阴阳,疏通营卫,半夏汤是该时期的代表方;在不断的临证过程中,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以神志主导睡眠的认识。汉唐时期,脏腑辨证理论体系得以确立,以张仲景、孙思邈等为代表的著名医家辨证治疗失眠时,多以脏腑为基础,以心胆为中心,从情志出发,鲜少论及营卫方面,该时期出现了百合知母汤、酸枣仁汤等治疗失眠的代表性方药;到宋代,医家沿袭了从脏腑论治不寐病,并逐渐发展为肝、脾、肾与心、胆并重,尤其重视肝魂、肺魄、后天之本对不寐病的影响;金元时期,新的理论不断提出,丰富了不寐病的病因病机,其中以刘河间火热致病、张从正“九气”致病、李东垣脾胃论、朱丹溪痰火致病受到众医家的认可;明清以来,除了对不寐病传统病因病机的传承与进一步的发展外,受西方医学的影响,有医家提出了脑对睡眠的主导性作用。现代医家对不寐病的论述及治疗各有特点。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时代,笔者对2017年8月—10月至韩旭教授专家门诊的病人进行不完全统计,共146人次,其中诉有失眠的老年患者约占72%,而以失眠或睡眠质量欠佳为主诉的老年患者约占32%,失眠后诉有头晕、心慌、乏力等不适的老年患者约占41%,可见失眠已成为影响老年人健康的一大因素。
韩师认为心主神明,不寐病的治疗尤其是老年患者不寐病的治疗当以养心安神为基础。韩师通过长期的临床经验总结发现老年人失眠以虚性居多,其中心、肾、脾功能减退常见,多因老年人年老体衰,脏腑虚损,肾阴亏虚,水不济火,心火无以制约,心肾不交,心阳亢盛而致不寐;或天癸渐竭,肾阳虚衰,先天不足,心神失于温煦,而致不寐;老年人脾胃功能减退,运纳失常,而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气血无以为生,则心神失于濡养而致不寐。故前来就诊的老年人中,以心肾不交、脾肾阳虚、气血亏虚三证者居多,在治疗老年失眠以养心安神为主,辨证施以补肾健脾、益气养血之法。同时,老年人病程日久,久病多瘀,多由气虚无力推动血行,或久病无以生新血,久积成瘀,而血瘀亦会加重失眠,相关研究亦表明,动脉粥样硬化等因素加重老年失眠,韩师强调,在养心、补虚过程中需加以行气活血或活血化瘀之法,这对老年顽固性失眠能起到良好的疗效。
2.2.1 慎用西药
传统的镇静催眠类药常见嗜睡、头昏、乏力,甚至共济失调、震颤等不良反应,韩师认为,老年患者基础疾病较多,而且失眠通常日久,选择用药治疗时,尽量避免苯二氮卓类或抗抑郁类等西药进行治疗,以免产生不良反应、药物依赖及成瘾。
2.2.2 养心安神,中西融合
张压西等[1]在对古籍中不寐病的处方用药进行分析,发现人参等益气药出现频数为第1位,而韩师临证时,依据老年失眠的特点,多选用养心安神类药,失眠较重者辅以重镇安神。韩师指出虽然中药复方的现代实验研究受到诸多限制,但单药的药理学研究及实验研究已经有了一定进展。中药的现代药理学及实验研究,为传统中药理论进行补充,老年人免疫力较为低下,韩师常用的部分药物其相关研究证明其有提高免疫力、抗肿瘤等功效。如韩师喜用酸枣仁,认为酸枣仁属药食同源类药物,且酸枣仁经过20多年的药理学研究表明,其不仅有安神的作用,还可以延缓衰老、调节免疫[2],用量选择时不可过于拘泥,视病情轻重用量,常用30~50 g。
2.2.3 运用对药
用药时,韩师认为老年人失眠日久反复,常选用对药加强疗效,如酸枣仁与珍珠母,养心安神与重镇安神联用加强安神之功;桔梗与枳壳联用,一升一降,宣畅全身气机;牡丹皮与丹参联用,清心除烦又可活血通络。
2.3.1 健康宣教
韩师认为,对于老年患者,健康宣教尤为重要,韩师开设了公众账号,在网络平台上进行老年未病先防的观念和常见疾病、老年护理的普及,并回答读者们的提问。在门诊时常嘱患者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如对于夜间起身多而造成失眠的患者,嘱其睡前少饮水或者不饮水;对日间疲乏嗜睡,夜间不寐的患者嘱其减少午睡时间,并适当增加运动,每日运动后微微出汗为宜,并且纠正老年人对“劳动”与“运动”的误解。合理的健康宣教不仅能让患者纠正原有的不良习惯,还能患者树立信心,使治疗能够进一步取得疗效。
2.3.2 泡脚疗法
众所周知,睡前泡脚可以促进优质睡眠,韩师常嘱患者睡前30 min泡脚,可加用中药药渣,使其充分利用。因其方便简单,老年患者对这一辅助疗法也较为认可。韩师强调,老年人泡脚时温度选择尤为重要,因老年人对温度感觉稍有减退,容易烫伤,温度以45℃~50℃为宜,时间也不宜过长,以3~5 min为佳。
2.3.3 饮食疗法
韩师认为,饮食对于老年患者尤为重要,除不可过食肥甘厚腻及辛辣刺激之物外,根据不同的体质,选用不同的饮食疗法。如阴虚体质者,可用百合15 g,莲子肉15 g,小米适量熬粥,睡前3 h慢慢服用;气血亏虚者,用黄芪20 g,龙眼肉5~10 g,红枣5枚,浓煎,睡前2 h服用100 mL,夜尿多者,饮用量减半;失眠伴大便稀溏者,早餐中可加用薏苡仁,将薏苡仁洗净,适量水浸30 min,然后加入适量米熬成粥,夏季或潮湿天气时,可三餐服用。
此外,韩师在冬季时还开设膏方门诊。膏方为进补之佳剂,对于老年人、脏腑虚衰者尤为适用,韩师以中药原方为引方,加倍药物,加以滋补之品,熬成膏状,置于罐中,方便存放与服用。服用时,早晚温水送服一勺,不仅可以缓解失眠,巩固疗效,亦可以增强体质。
姜某,女,72岁,2017年9月28日初诊。素有“高血压病”病史,寐差数年,每日服用艾司唑仑依然难以入眠。刻下:时感心烦,夜间不寐,入睡困难,甚则整夜不眠,偶感心慌,心中烦躁,焦虑,腰膝酸软,口苦口干,潮热盗汗,眼周黧黑,面色萎黄,无头痛头昏,舌红质光,脉细数,Bp:130/90 mmHg。诊断为不寐(心肾不交)。治拟滋肾清心、交通心肾、宁心安神为法,方选黄连阿胶汤加减。组方:黄连3 g,炒白芍10 g,阿胶10 g,知母10 g,炒黄柏10 g,百合10 g,牡丹皮10 g,丹参10 g,焦栀子10 g,肉桂3 g,怀牛膝10 g,酸枣仁50 g,珍珠母(先煎)24 g,合欢皮15 g,夜交藤15 g,煅龙骨(先煎)24g,煅牡蛎(先煎)24g,明天麻10 g,炒焦楂曲各15 g,生甘草5 g,共14剂,每日1剂,分别于下午及晚饭后服用,并嘱其药渣煎水泡脚,揉按三阴交、安眠穴。2017年10月12日复诊,患者诉较前入睡困难缓解,服药期间未出现整夜失眠,睡眠时间稍有延长,近期睡时无明显汗出,烦躁、焦虑较前缓解,无口苦,仍有口干欲饮,苔脉从前,守原法,继以原方14剂口服,14天后前来复诊诉睡眠基本好转,诉不欲服用中药汤剂,予其珍枣胶囊巩固治疗。
按语:本患者证属心肾不交,阴虚火旺;心主火,在上,肾主水,在下,在生理情况下,肾精上承于心,心气下交于肾,心肾相交,水火既济,阴阳关系处于平衡、相济、协调状态,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患者久病,耗伤肾阴,则腰膝酸软,潮热盗汗,眼周黧黑;肾阴亏耗不能濡养心神,水不济火,心阳独亢,则口苦口干,心中焦虑、烦躁;长期失眠又致患者五志过极,心火亢盛,又耗伤肾阴,热扰神明,心神不宁,导致失眠,甚则彻夜不眠。“阳有余,以苦除之”患者失眠日久,重用苦寒之药,方中知母、黄柏清热泻火,焦栀子泻火除烦,丹皮清热活血,丹参活血益气、宁心安神,百合、怀牛膝、珍珠母、龙骨、牡蛎镇静安神,酸枣仁、夜交藤养心安神,合欢皮解郁安神,鬼针草、鬼箭羽降压,天麻平肝潜阳,炒焦楂曲调和脾胃,甘草调和诸药。
李某,男,79岁,2016年7月13日初诊。素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失眠10余年,夜间难以入睡,入睡后2 h即醒来,醒后难以继续入睡,现舒乐安定睡前已服至2 mg,睡眠依然无明显改善,饮食尚可,大便每3日一行,质软,小溲频数、清长,夜尿频多,时值夏季仍身着厚衣,下肢略肿,平素头昏,怕冷,舌淡、苔白腻,脉弦细。诊断为不寐(脾肾阳虚)。治拟温补脾肾、引火归原、养心安神为法,方选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组方:附子(先煎)10 g,肉桂6 g,桂枝10 g,砂仁6 g,焦白术10 g,酸枣仁30 g,煅龙骨(先煎)24 g,煅牡蛎(先煎)24 g,茯苓10 g,太子参15 g,陈皮6 g,龟甲10 g,干姜6 g,吴茱萸3 g,怀牛膝10 g,炒焦楂曲各15 g,共14剂,每日1剂,分别于下午及晚饭后服用,嘱其睡前药渣水煎泡脚,并揉按涌泉穴、太阳穴、安眠穴。2016年7月27日复诊,患者诉睡眠时间较前延长,可入睡3~4 h,夜尿次数较前减少,日间精神可,大便2~3日一行,稍成形,稍减衣不觉寒冷,仍有头昏,苔脉较前好转,守原法,中药原方加天麻10 g,14剂口服。14天后前来复诊,告愈,以活力苏口服液口服巩固疗效。
按语:老年人肾阳渐衰,阴盛而致虚阳上浮,归根不能,故致寐中梦多,夜寐早醒,或伴头昏目暝,怕冷;肾阳虚衰,气化乏力,水溢脉外,下肢略肿。方中砂仁辛温,能纳气归肾,附子、桂枝、干姜温阳扶正,肉桂引火归元,龟甲通阴助阳,白术健脾除湿,龙骨、牡蛎镇静安神,太子参健脾补气,吴茱萸散寒,怀牛膝引药下行,炒焦楂曲调和脾胃,诸药共奏“扶阳补肾、宁心安神”之效,而达到“阳密乃固”。
黄某,女,85岁,2017年8月15日初诊。患者既往“胃部分切除术”病史5年,手术后患者开始失眠,且逐渐加重,服用思诺思对症治疗,治疗后患者头昏时作,四肢乏力明显,故停药。现患者形体偏瘦,面色萎黄,夜间难以入寐,寐不实,似梦似醒,偶有心慌心悸,易汗出日间精神较萎,食欲不振,大便解之费力,质不干,偏溏,小便尚调,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诊断:不寐(气血两虚),治拟益气生血、养心安神,方选归脾汤加减。组方:生、炙黄芪各20 g,党参15 g,焦白术10 g,茯苓神各20 g,大枣5 g,酸枣仁30 g,制远志10 g,炒焦楂曲各15 g,炙甘草5 g,共7剂,下午及晚饭后水煎服,嘱患者睡前以药渣水煎泡脚,平日揉按足三里,睡前揉按安眠穴,并以手指为梳按摩头皮。2017年8月22日复诊,患者诉日间精神好转,睡眠困难较前好转,寐中时间虽短,但睡后觉精神佳,无似睡似醒感,食欲较前稍增,但仍感心慌心悸,苔脉好转,中药原方加川芎10 g,甘松6 g,宽胸行气、养心安神,14剂。14天后,家人前来代诉,诸证均较前好转,睡眠时长增加,精神佳,食欲尚可,大便较前好解,以中药原方14剂巩固治疗,嘱其坚持中药泡脚及穴位按摩。
按语:《景岳全书·不寐》中有言:“无邪而不寐者,必营血之不足也……血虚则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也。”患者年至八旬,脾胃虚损,加之曾行胃部手术,脾胃化生气血功能衰退明显,后天生化不足,心神失其濡养,神不安而不寐;患者久病耗伤心神,且气血亏虚,血不养心,而致心慌心悸;患者气虚,脾胃亦运化乏力,故食欲不振,大便质溏但解之费力。方中党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生黄芪、炙黄芪加强益气之功,酸枣仁、制远志养心安神,茯神宁心安神,当归补血活血,大枣养血安神,炙甘草和中,山楂、神曲调和脾胃,亦能调和诸药。
韩师认为人至老年,脏腑虚损,心神失养,则“昼不精,夜不眠”,临床当以养心补虚为主,以心为中心,辨证施以益肾阴、补肾阳、益气养血等,如肾阳虚者加用肉桂、附子等药物温补肾阳,肾阴虚者辅以地黄、知母等药物滋补肾阴,气血两虚者加用黄芪、红枣等药物气血双补。老年脾胃功能常不足,后天生化乏源,治疗之中还需注重调护脾胃,调补后天之本;且老年久病体虚,“久病多瘀”,尤其是顽固性失眠的老年患者,应辅以化瘀之法。治疗过程中,韩旭教授根据老年人体质及个体特点,减少西药的使用,充分发挥中医治疗特色,用对药增强疗效,并采用中医外治法、食疗法等简单易行的中医特色疗法。韩师常说,治疗疾病不可急于追求疗效,而大量使用贵重药物,需兼顾患者的经济基础及承受能力,以病人为本,与病人充分沟通,进行简单易懂的健康宣教,使患者能够有良好的依从性,这样才能取得最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