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传帅 卢嫚嫚 田莹 毕莹
(1,吉林省桦甸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132400;2,吉林省桦甸市永吉街道畜牧兽医站 132400;3,吉林省桦甸市金沙镇畜牧兽医站 132415;4,吉林省桦甸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132400)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强制免疫工作是当前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有效措施,是避免和减少动物疫情发生的关键。但通过抗体检测发现,猪场的口蹄疫免疫抗体水平仍较低。因此,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根据影响猪口蹄疫免疫抗体水平的原因提出应对措施,为广大养猪户提供一些经验和见解。
个别养殖户对猪口蹄疫的防控意识差,不重视疫苗免疫。
猪在生长过程中体内蛋白质、微量元素、维生素不足等,造成个体免疫功能不健全。或者在猪口蹄疫疫苗免疫过程中饲料内添加药物或添加剂,这些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猪口蹄疫免疫抗体的产生。
母源抗体的两面性既能保护幼龄动物免受病原的侵害,又对疫苗免疫具有明显干扰作用。陈永交等 [1]研究证实,母源抗体对猪口蹄疫疫苗免疫应答具有显著影响,疫苗效价越高,母源抗体的干扰作用发挥越明显。
口蹄疫是吉林省的强制免疫项目之一,猪口蹄疫疫苗是由省里统一调拨,出厂时不存在质量问题,但在疫苗出厂到养殖户运输过程中以及使用时未严格按照温度要求都会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
虽然每年桦甸市都对防疫人员进行培训,但在疫苗免疫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是防疫人员不按照说明书的要求出现注射剂量不足、注射部位不准确等低级错误;另一方面是未按合理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尤其是口蹄疫未在初免后1 个月进行加强免疫[2],导致免疫抗体水平低下。
采血检测抗体水平是最直接的方法,但不按采样要求,贪图省事复制样品,采集的血液样品没有代表性;样品采集时间、分离血清不及时、血清分离后没有立即冷藏保存运输,造成血清腐败变质,直接影响抗体水平的检测。夏燕媚[3]研究证实,注射疫苗1 个月后猪的O 型口蹄疫抗体水平达到最高值,以后呈递减趋势。
向养殖户宣传口蹄疫防控工作的重要性,让其真正了解疫病的危害,逐步提高其疫病防控意识,提升基层养殖户防疫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源头上抓好落实。
使用科学的饲料配方饲喂生猪,不得随意更换饲料品质;合理添加蛋氨酸等免疫促进剂和多种微量元素;在免疫注射工作开展前减少养殖环节中的应激反应,不要使用消毒药、抗生素、抗病毒药等。
小猪在母源抗体保护周期内,因自身抗体水平不同,干扰后天免疫;避免母源抗体的干扰,适时注射疫苗。
在疫苗运输及保存过程中要严格管理,保证疫苗质量。
定期对防疫人员进行培训、考核,要求防疫人员应根据免疫程序使用疫苗,掌握疫苗注射方法,提高免疫技术水平。
采集的血液样品要有代表性,采集全血时做好消毒工作,防止血清污染,待全血凝集后放入样品保存箱。
虽然影响猪口蹄疫免疫抗体水平的原因有很多,但通过提高疫病防控意识、科学饲养管理、加强疫苗管理等方面,做好生猪养殖环节中的各个细节,提高生猪免疫抗体水平,以促进养猪业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