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 走在前列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山东自然资源成就展

2019-01-05 05:31
山东绿化 2018年6期
关键词:全省海洋生态

前 言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号角,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40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山东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齐鲁大地处处焕发勃勃生机。

40年来,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坚决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牢记职责使命,勇立时代潮头,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拼搏进取、砥砺前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谱写了自然资源事业改革发展的壮丽篇章。

——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立了最严格的自然资源保护制度,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耕地利用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加快生态保护修复,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科学规划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不断探索创新自然资源管理利用方式,大力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和高效利用,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照健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把改革创新贯穿自然资源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大力推进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全省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显著提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维护人民群众资源权益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推动资源为民惠民利民,不断健全完善自然资源社会服务体系,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持续增强。

……

回望过去,40年不懈努力奋斗,铸就今天的辉煌成就;展望未来,自然资源事业使命光荣、任重道远。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举办山东自然资源成就展,旨在回首40年光辉历史,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激发不断前行的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奋进,再创辉煌,不断开拓我省自然资源事业发展新局面。

全省建立省级以上海洋自然保护区和海洋特别保护区36处。图为荣成成山头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

2017年5月,全省完成永久基本农田“落地块、明责任、设标志、建表册、入图库”。图为潍坊市寒亭区基本农田保护区。

图为平阴县基本农田保护区。

全省湿地总面积2606万亩,有效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图为“国际重要湿地”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严守红线保护资源

自然资源是发展之基、生态之源、民生之本。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紧紧围绕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坚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建立并实施严格的耕地、林地、海洋等用途管制制度,多措并举,强化自然资源保护,推动资源可持续利用。

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省耕地保有量1.14亿亩,划定永久基本农田9587万亩,连续18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保障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建立生态红线管理和生态补偿制度,对重要生态区域实施红线管理,对生态公益林、重要湿地和海域海岛保护给予生态补偿。建立自然保护地管理制度。在资源集中、区位重要、特色鲜明区域,建立各类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45处、地质矿山公园67处、森林公园119处、湿地公园204处、海洋公园12处,典型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持续推进矿产资源整顿规范,取缔关闭非法采矿和一批露天开采矿山,建成国家级绿色矿山37处,数量居全国第二位。

节约集约科学发展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基本国策。40年来,我省积极推动资源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原料型向产品型转变,实现了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科学利用,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源支撑和保障。

坚持科学利用。全省组织3轮土地资源调查、9次森林资源清查,开展首次地理国情普查、近海海洋资源综合调查,全面摸清自然资源家底;组织开展土地、林业、海洋区划,编制实施土地、矿业、森林、湿地、海洋等各类资源利用规划和城乡发展规划,引领自然资源科学有序利用。坚持集约利用。优先保障城镇化发展、重大基础设施、重要民生工程、重点建设项目需要。全省城镇建设用地由1996年的221.6平方公里,增长到 2187.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1982年的19.07%提高到 2017年的60.58%。坚持高效利用。立足资源优势,深入实施海洋强省战略,积极推进林业产业化经营,着力推动矿业转型发展,大力发展地理信息等新兴产业,推进资源深度开发利用。2017年,全省矿业、林业、海洋、地理信息等产业总产值达到2.38万亿元,较1990年的307亿元增长77.5倍。

开展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示范省创建,实施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控增量盘存量调流量,提升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图为青州在峱(nao)山废弃矿山上建成的多层厂房。

经济林产品年产量2255万吨、产值1242亿元,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图为沂蒙山万亩桃树种植基地。

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海洋生产总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20%。工程装备和生物医药等海洋新兴产业异军突起。图为青岛港。

全省共投入各类治理资金约112亿元,完成工程2000余项,大量退化山体和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图为威海华夏城废弃矿山退化山体整治前后对比。

莒南县文瞳镇国家级土地整治项目区梯田改造施工现场。

系统治理修复生态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40年来,我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坚持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通过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技术措施,开展大规模生态保护与修复,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组织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先后规划实施沿海防护林、荒山绿化、农田防护林等80多个重点林业生态工程项目,累计完成成片造林1.1亿亩,四旁植树41亿株,森林面积由1978年的1358万亩增加到3997.7万亩,森林覆盖率由8.84%提高到17.51%,13个设区市和3个县级市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开展近海生态和渔业资源保护和修复。2005年以来连续开展增殖放流、投放人工鱼礁行动,累计增殖放流各类苗种780亿单位,投放人工鱼礁1500万空方;实施海岸带海岛修复整治工程,修复海岛、海岸带32处,有效保护了海洋生态环境。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2012年以来,先后实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2006个,建成高标准农田3259.48万亩。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累计治理恢复矿山地质环境61.5万亩。

深化改革增添动力

改革是自然资源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40年来,我省积极推进自然资源体制机制、管理制度改革创新,基本建立起以产权保护、用途管制和市场配置为核心,具有中国特色、山东特点的自然资源管理制度。

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土地、矿产、森林、湿地、海洋等自然资源逐步实现由分散管理向综合管理转变。改革开放之初,在全国较早建立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目前农村集体土地、林地确权登记颁证基本完成,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置改革稳步推进。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1990年建立城镇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2016年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全面实施,2017年临沂土地二级市场在全国率先运行。禹城市作为我省唯一的国家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深入开展土地征收制度、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取得了重要成果。明确了海域和无居民海岛国有性质,建立了海洋功能区划、海域海岛使用权属和有偿使用、二级市场流转制度。1998年在全国率先开展国有林场苗圃分类经营改革,目前基本完成改革任务。

2015年,时任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在青岛市颁发我省第一本不动产权证书。

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图为滕州市林农领取林权证。

我省国有林场改革基本完成,全省153处国有林场中,149处被定性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占国有林场总数的96%,实现了生态得保护、职工得利益的目标,调动了林场职工管林护林的积极性。图为淄博市原山林场场部改革后的成果。

由省政府主导的东北亚海洋与渔业专门委员会,搭建了区域交流合作、共谋发展的开放平台。图为2017年烟台会议现场。

与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等国外机构就土地整理与空间规划问题进行国际研讨,达成青州市南张楼区域发展项目执行协议。图为德国专家为南张楼村题词。

图为南张楼村改造前后对比。

扩大开放合作共赢

开放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40年来,我省作为东部沿海对外开放最早省份,始终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深化国际合作,有效拓展了发展空间,实现了互利共赢。

积极开展自然领域国际合作交流。利用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赠款等3亿美元,实施12个国际造林项目,累计造林410万亩;实施一批海洋生物工程项目,推动了海洋生物、海洋制药等新兴产业发展。深度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矿业领域合作。在21个国家获取矿业权近300项,探查面积5.7万平方公里,探获钾盐储量20亿吨,是国内储量的2.5倍;探获铁矿石资源量7亿多吨。积极开展森林资源开发利用国际合作。全省40多家企业在国外收购或租赁森林采伐权690万公顷,木材蓄积量6亿多立方米,为省内木材蓄积5倍。加强国际海洋领域合作交流,在斐济、加纳和乌拉圭等国家建设了远洋渔业海外基地,东亚海洋合作平台永久性落户青岛。

科技支撑创新引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40年来,我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推动自然资源治理能力全面提升,引领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

积极建设科技创新平台。经过40年持续努力,目前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建立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88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306个,国家实验室1个,院士工作站20多个。大力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达到6.5万多人,其中拥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23人,泰山学者3人。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全省自然资源系统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361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22项。由山东省第六地质队主持研究的《焦家式新类型金矿的发现及其突出的找矿效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由管华诗院士团队研究的《海洋特征寡糖的制备技术与应用开发》获国家科技发明一等奖。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成效显著,以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等为代表的一批新兴产业加速崛起,设计建造了“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蓝鲸1号”“蓝鲸2号”半潜式钻井平台等一批世界领先的大国重器。

2012年6月27日,国之重器——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达到7062米。图为“蛟龙号”执行下潜任务。

烟台中集来福士建造的国之重器,深海可燃冰开采平台“蓝鲸一号”。

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科技创新团队,先后发现和探明煤、铁、盐岩、金等大中型矿产地20余处,荣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60余项。图为团队正在进行集体科研攻关。

图为2016净网行动成果展示。

全省已建立覆盖省市县三级的海洋与渔业执法队伍。省级执法人员310人、执法船艇16艘。图为海监船舶执法巡航。

全省各级拥有森林公安民警1225人,在保护森林资源、打击涉林违法犯罪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图为森林公安民警追回被偷运至外地的东北虎。

依法行政严格监管

实施依法治理,是自然资源事业改革发展的根本保障。我省坚持把法治理念贯穿自然资源管理全过程,基本构建起立法、普法、执法相衔接,专业执法、公众参与、立体监督相结合的自然资源执法监督体系。

自然资源法规制度和政策体系逐步健全,省人大先后颁布土地、森林、海洋、矿产、测绘、地理信息等自然资源领域地方性法规15部,省政府制定自然资源领域各类规章20个,基本形成了与国家法律法规相配套、具有山东特点的自然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大力开展普法宣传教育,积极推进法律法规进学校、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全社会自然资源法治意识明显增强。自然资源执法队伍不断加强。建立了土地执法监察、森林公安、植物检疫、海洋与渔业监督监察四支专业执法队伍。全面加强自然资源监督,建立了自然资源督察制度,组织开展土地矿产卫片执法监察、保护青山行动、碧海行动、海盾行动、亮剑行动、绿剑行动、猎鹰行动等专项执法行动,有效维护了自然资源保护管理和生产经营秩序,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以人为本服务民生

40年来,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为民务实,担当作为,着力维护人民群众资源权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坚持资源为民。不断规范完善征地制度,建立健全依法拆迁、阳光拆迁体制机制,在全国率先建立征地信息公开制度,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和防治体系,2002年至今投入14.4亿元,对251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治理,3.1万群众搬离危险区,地质灾害连续12年实现零伤亡。坚持资源惠民。在扶贫攻坚中主动作为,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分配向贫困地区倾斜,支持65个县(市、区)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市县流转使用,所获收益全部用于脱贫攻坚和黄河滩区迁建,让人民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坚持资源利民。全省地理信息、林地使用、数字海域等信息系统面向社会开放,提供便捷高效服务。坚持服务便民。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38项,行政许可事项实现了一窗受理、全程网办、一次办好,人民群众对自然资源工作的满意度持续提升。

派出“第一书记”赴惠民县、菏泽市定陶区、无棣县开展帮包扶贫,有力的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图为厅“第一书记”帮扶村旧貌换新颜。

通过持续不断改善人居生态环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绿色获得感。图为市民在绿树环绕的城市中休闲娱乐。

发展海洋牧场“新六产”,为海上粮仓建设开辟了新路径。同时,缓解了渔船转产和渔民转业压力。图为休闲海钓活动。

新时代 新使命 新作为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经过40年不解探索、砥砺奋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2018年10月8日,省委第十一届六次全会决定组建山东省自然资源厅,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等职责。这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强化自然资源集中统一管理的重大举措,标志着新时代自然资源事业扬帆起航。

荜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新的时代、新的使命、新的征程,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推进海洋强省建设、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等重大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自然资源事业改革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为实现我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努力创造新业绩、作出新贡献!

猜你喜欢
全省海洋生态
直播带货 全省第一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2018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表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全省齐心协力共打抗洪抢险救灾攻坚战
滨江:全省首推工位注册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