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下心脏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临床研究

2019-01-05 02:02
陕西医学杂志 2019年1期
关键词:心脏外科体外循环胸腔镜

梁 毅

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中山528400)

随着目前临床心脏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关于心脏的相关疾病均可以通过手术进行治疗[1]。而目前体外循环技术与低温心肌在技术的支持下不断得到发展,而目前体外循环技术与低温心肌在技术的支持下不断得到发展,微创心脏手术已经逐渐形成一个新的领域,具有术后恢复快,患者损伤低,切口瘢痕小的优点,在临床中占有较高的地位[2]。而电视胸腔镜配合外科手术(VATS)是微创心脏内科的重要内容,而目前该项技术已经能够应用于大部分的心脏外科手术[3]。我院于2015年8月至2017年12月进行胸腔镜手术60例,其中二尖瓣手术30例,三尖瓣手术5例,左房年幼瘤8例,房间隔缺损17例,所有手术均获得了成功,现就围手术期出现的意外情况及并发症进行总结,为后期临床上各项手术提供经验,降低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患者手术质量,减少患者经济负担。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8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0例心脏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其中二尖瓣手术30例,三尖瓣手术5例,左房年幼瘤8例,房间隔缺损17例。纳入标准:①均通过专业医师、临床检查及心电图、X线心脏平片、心脏彩超等而明确诊断;②均为18岁以上;③无其他严重心血管疾病及肢体功能障碍患者;④病情稳定,意识清楚;⑤愿意参与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有严重肝肾疾病及精神疾病患者;②恶性肿瘤者;③沟通障碍、文盲、不愿配合者;④临床资料不全者。其中患者男性为32例,女性28例,年龄27~75岁,平均年龄为(48.12±5.84)岁;体重为45~78kg,平均体重为(53.1±4.5)kg;患者文化程度:小学文化12例,初中文化20例,高中及以上文化28例。

2 方 法

2.1 麻醉方法:手术需要在全麻下进行,采用单腔气管插管,小潮气量高频率通气占有45例(75.00%),而体重大于35 kg者需要采用双腔气管插管,间断左肺单肺通气15例(25.00%);术后及时检测患者的血压与血氧饱和度,当血氧饱和度低于90%时需要暂停手术各项操作,改为正常通气。

2.2 手术方式:创建周围体内循环:右侧腹股沟行纵切口,长度约为3.0 cm,同时分离静脉、股动脉。体重大于35 kg者需要在股静脉插引血管,一端至上腔静脉,另一端为下腔静脉;而体重低于35 kg者需要在股静脉插入单级引血管,再经过腋下小切口插入引流管到上腔静脉。在患者体外循环开始后,使用套带法将上、下腔镜买阻断。在胸腔镜下主动脉根本行荷包缝合,插入冷灌针升主动脉,经过腋下小切口阻闭升主动脉,将心脏停跳液顺行灌注,并加入冰盐水于心脏表面,达到降温保护心肌的作用。

胸腔镜操作:患者取仰卧位,将右侧垫高20~30°,在右腋下中线第七肋间作一切口,长度约为1~ 2 cm,将肋间的肌肉进行分离,并通过切口将胸腔镜置入,同时在右胸骨旁第四肋间另一切口,长度在1~ 2 cm,分离肋间的肌肉,入下腔静脉阻断带及手术操作器械。第三切口位于右腋中线第三肋间,长度为2~3 cm,分离肋间肌肉后,人上腔静脉阻断带、上腔静脉插管及手术操作器械。开始体外循环后并进行降温处理,在升主动脉根部缝一荷包,经过第三切口与此荷包插冷灌针人升主动脉,在阻断患者上下腔静脉后,将心脏停跳液顺行灌注,加冰加盐灌注心脏表面降温,保护患者心肌。

房间隔缺损修补:根据患者情况采用直接缝合与补片法修补缺损,并根据情况进行三尖瓣成行。而室间隔缺损修补需要在三尖瓣前瓣根部缝两针牵引线,将显露的室间隔缺损部分牵拉;根据患者情况选择直接缝合或补片修补。

二尖瓣置换术:在患者右肺静脉左房交界置入左房引流管,切开房间隔,缝合2针牵引线,通过牵引将二尖瓣显露出来,切除患者二尖瓣叶,间断式缝合12~16针。

排气与拔管:需要在缝闭房间隔前,使得左心房血液充满,将患者头低位,压迫心脏使得主动脉根部排气,压住右冠状动脉升主动脉,缝合患者右心房切口,将上下腔静脉开放,患者复温后停体外循环,拔出所有插管,再次出现出血者需要缝合止血,间断缝合心包切口,在第一切口处置入胸腔闭式引流管。

3 观察指标 记录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ICU监护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等相关手术指标,并关注患者的并发症情况。

结 果

1 手术时间比较 60例患者中,整个手术时间为2.7~5.6 h,平均时间为(3.7±0.5)h,其中升主动脉阻闭时间为12~57 min,平均时间为(29.8±2.1)min;体外循环时间为30~185 min,平均时间为(87.8±7.4)min;而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时间为31~131 min,平均时间为(70.6±7.3)min,二尖瓣置换术时间为98~160 min,平均时间为(118±6.4)min。ICU监护时间20~70 h,平均监护时间为(40.65±5.4)h;呼吸机辅助时间为15~40 h,平均辅助时间为(26.8±4.1)h。术后出血量为240~450 ml,平均术后出血量为(375.87±40.54)ml,术中血浆用量为190~520 ml,平均血浆使用量为(264.58±38.98)ml。

2 并发症比较 60例患者中发生死亡的1例(1.67%),患者死于重度肺部感染,重度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共发生并发症8例(13.33%)。所有患者经过相应的补救措施,妥善处理后并发症均得到缓解,术后随访半年,未见明显的严重后果。见表1。

表1 所有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讨 论

1 VATS首次出现及应用 VATS在临床早期就应用于心脏外科,自从体循环外,这是心脏外科的有一次重大突破。在当今的微创心脏外科,胸腔镜心脏外科手术室微创领域的重点[4]。早在1996年世界上就完成了首例VATS心内直视手术,而在后期就完成了心尖瓣成形手术,目前临床上大部分心外科手术均可采用胸腔镜进行完成[5]。

2 胸腔镜手术必备要点 胸腔镜心脏手术作为新起的微创的心脏手术方式,需要包括胸腔镜及其他各项器材准备齐全,在胸腔镜建立体外循环,选择特有的心肌保护方式,在胸腔下进行熟练的技术操作[6]。随着胸腔镜手术的不断发展,切口入路的改变,临床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会越来越高。在临床研究中发现,近几年该项手术出现了较多的并发症,但在手术过程中及手术后均能够进行防止,以降低并发症的出现[7-9]。

3 胸腔镜心脏手术重点 在胸腔镜下进行心脏手术,需要采用双腔气管内插管,并左肺单肺通气,高频率或高频通气,使得右肺萎陷,不会影响手术操作,但可能出现的低氧高碳酸血症[10]。手术中需要严格检测患者的动脉血气,必要时暂停各项操作,改为正常通气,体外循环后实施高频通气,常规使用呼气末正压等措施,预防肺不张等情况的出现[11]。

而在胸腔镜心脏手术中需要建立孔式入路体外循环,其中股动脉插管需要建立在胸腔镜心脏手术患者中,具有安全、简单且风险小的特点[12-14]。在经过股动脉或静脉双极插管建立时,需要在腹股沟做一切口,并让口靠近腹股沟韧带,因为该位置分支较少,在进行分离时较容易,缝合技术要求高[15]。我院采用滑线荷包缝合后穿刺插管,能够直接避免上述可能出现的问题[16]。而在体外循环中会由于股动静脉插管出现泵压高灌注流量不足,而针对该种情况,我院调整股动脉插管位置,通过深插股动脉插管,加大体外循环降温,扩大切口,必要时进行插血管,有效提高灌注流量,满足手术要求[17]。但该技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在二维腔镜视野下,术者主要根据组织器官的解剖关系、色彩深浅以及阴影质地来间接获取有关深度的信息,因此需要长时间及高强度的训练。

胸腔镜下进行心内手术,与传统手术不同的是,术者通过应用专业手术操作,能够在屏幕指示下进行心内切开、缝合等工作。要求医师能够熟练的在腹腔镜下进行操作,保证清晰的术野,良好的成像设备。术后出现的血气胸,一般与患者的胸壁静脉损伤有关,或者在术中操作损伤患者肺组织。一般出现该种现象,需要在胸腔镜下确认肺组织,术后关胸对患者切口进行止血,能够有效避免术后血气胸的情况。

综上所述,胸腔镜下心脏外科手术,具有切口小,无需分离患者肌肉,不适用开胸器,术后疼痛较少等特点,使得更多的患者信任该项手术。随着胸腔镜外科的不断发展,VATS心脏手术能够及时预防并发症,术后及时得到治疗,不断增加手术的适用范围,被广大心脏病手术患者接受。

猜你喜欢
心脏外科体外循环胸腔镜
连续护理对心脏外科冠脉搭桥术后患者的影响
观察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在成人心脏外科手术后心源性休克中的应用效果
快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奈维用于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后防止漏气的疗效观察
建立我国体外循环专业技术规范刻不容缓
动脉血乳酸动态监测在心脏外科重症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巡回护士护理配合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