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岩,高怀林
(1.河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河南 郑州450046;2.河北以岭医院内分泌科,河北 石家庄 050000)
糖尿病足在中医学属“脱疽”范畴。历代医家对糖尿病足有独特的认识,《灵枢·痈疽》提出:“发于足指,名脱痈,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宋代《卫生家宝》指出:“消渴患者可以足膝发恶疮,致死不救。”元代《丹溪心法》记载了消渴病脱疽的典型临床症状,曰:“脱疽生于足指之间……初生如粟黄泡一点,皮色紫暗,犹如煮熟红枣,黑气蔓延,腐烂延开,五指相传,甚则攻于脚面,犹如汤泼火燃。”清代《医宗金鉴》记载:“此证多生足指之间……未发疽之先,烦躁发热,颇类消渴,日久始发此患。”中医学治疗糖尿病足具有良好的疗效,在未来中西医联合治疗将成为糖尿病足主要的治疗趋势,查阅最近5年有关糖尿病足治疗的文献,将中医学治疗糖尿病足的方法综述如下。
糖尿病足的主要病因有劳逸失度、情志内伤、先天禀赋不足、跌扑损伤、饮食不节、感受外邪等,主要病机有脾肾阳虚、气阴两虚、肝肾阴虚、瘀血阻络、湿热下注、热毒壅盛等。关于病机,众医家看法虽各有偏重,但基本相似,认为糖尿病足属于本虚标实证,其中实邪以“瘀”为主。王国强[1]认为:糖尿病足主要病机为正虚和邪实,正虚为气阴两虚,以阴虚为主;邪实主要为瘀血、热毒、湿蕴、痰浊,其中以血瘀为主。孙文亮等[2]研究发现有96.6%糖尿病足患者具有血瘀症状。吴以岭[3]提出“脉络-血管系统病”理论。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日久累计大、中、小、微血管病变而引发的并发症,“脉络瘀阻”贯穿发病始终。胡锦庆等[4]基于“脉络-血管系统病”理论,认为“络气郁滞,血瘀痰凝腐邪阻络”是糖尿病足的主要发病机制。张朝晖等[5]将“湿、痰、瘀、浊、膏、脂”归结为“腐”的范畴,认为腐邪阻络、腐邪困脾是糖尿病足的主要病机。何泽[6]认为“气阴两虚、湿热浊毒瘀互结、毒损络脉”是本病的主要病机。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治疗疾病的基本方法,王灵丽等[7]、樊幼林等[8]、陆修成[9]采用辨证论治糖尿病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将糖尿病足辨证分型为4个证型,①湿热毒盛证: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治法,给予四妙勇安汤或奚氏清消方,可随证加减;②血脉瘀阻证:以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为治法,给予桃红四物汤或血府逐瘀汤,可随证加减;③热毒伤阴证:以清热解毒、养阴活血为治法,给予顾步汤,可随证加减;④气血两虚证:以益气补血、活血通络为治法,给予人参养荣汤或补阳还五汤或八珍汤,可随证加减[10]。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将糖尿病足分为5个证型,①气阴两虚、脉络瘀阻证:以行气活血、化瘀止痛为治法,给予生脉饮合血府逐瘀汤加减;②湿热毒盛证:以清热利湿、活血解毒为治法,给予四妙勇安汤合茵栀莲汤加减;③气血亏虚,湿毒内蕴证:以益气养血、清化湿毒为治法,给予当归补血汤合二妙散加减;④肝肾阴虚、痰瘀互阻证:以调补肝肾、化痰通络为治法,给予六味地黄丸加减;⑤脾肾阳虚、经脉不通证:以温补脾肾、活血通脉为治法,给予金匮肾气丸加减[11]。
根据疾病的发展,正邪的虚衰,大致将糖尿病足病程分3期,并根据不同时期的疾病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李为贵等[12]将病程分为急性感染期、缓解期和恢复期,急性期以瘀血阻络的标实为主;缓解期以阳虚和气血亏虚的本虚为主;恢复期则以益气养血,温经补虚为主。彭娟等[13]基于“护场”理论,将糖尿病足感染期分为:初期、进展期、稳定期。初期:正气未伤,外邪未盛,以“消”法为主;进展期:正气仍存,邪气已盛,正邪交争,以“给邪出路”为主;稳定期:正虚邪恋,治以“调补气血”为主。胡思荣将糖尿病足分为3型,早期瘀血阻络型给予血府逐瘀汤加减口服;中期热毒炽盛型给予四妙勇安汤加减口服;末期气血两虚型给予八珍汤加减[14]。岳仁宋教授认为:糖尿病足是“糖毒致损,湿热壅滞,血腐肉败”所致,提出早期“糖毒”与外感湿邪或内生湿浊相结合,以湿热壅滞为主;中期热毒耗血伤阴,血行滞涩,瘀血与湿热互结,产生更多“糖毒”,以理糖泻毒、利湿降浊为主,加以活血化瘀;后期“糖毒”深入,脏腑受损,当以补益为主[15]。
各医家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提出“清热祛湿,活血化瘀”“养阴清热”“温阳化瘀”“凉血散瘀”等治法,并在临床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张传清认为:糖尿病足的主要病机为瘀湿阻络,给予用顾步汤加减,适当配伍桃仁、红花、丹参、地龙等活血化瘀通络之品,蒲公英、紫花地丁、玄参、茵陈、薏苡仁、败酱草等清热祛湿、凉血解毒之品[16]。陈氏外科认为:伤阴是糖尿病足的主要病机,脱疽多为热毒炽盛,阴伤则热毒易侵,毒炽则消耗阴液,形成恶性循环,气阴两伤,血行无力,络脉闭塞,血脉瘀阻加重,以分脏养阴、清热解毒为主要治法,以陈氏养阴汤加减方,达到滋养肝、肾、脾以养阴目的,并指出养阴药清热力度较弱,为防苦寒药克伐生气、化燥伤胃,使热毒不能透达,清热解毒药当选用甘寒之品[17]。魏佳平认为:脾阳不运,四肢失温,寒则瘀生,治疗时采用温阳健脾,活血化瘀为主,辅以益气养阴方法,温阳化瘀贯穿始终[18]。邵鑫等[19]基于对“瘀热致消”理论的研究,认为瘀热搏结是糖尿病足的主要病机,治疗当以凉血散瘀为主,从而提出使用犀角地黄汤类方,以滋阴降火,祛瘀生新,同时兼顾次证,兼用“托法”和“消法”,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外治法对于糖尿病足有其独特的优势,目前常用的外治法有熏洗足浴、清创术、艾灸、针刺、箍围药等。
熏洗、足浴是糖尿病足的局部治疗。据患者整体情况,辨证选方,药物直接作用于病灶,从而达到增强疗效的效果。周卫国等[20]、陈爱美[21]、江树舒等[22]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足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朱广文等[23]用丹黄散足浴治疗糖尿病足0~2 级,疗效显著。李刚[24]以荆芥连翘汤足浴后外敷珍珠粉治疗糖尿病足,试验组溃疡面积明显低于对照组。刘晋[25]以通络养阴汤足浴,可改善患者足背动脉的血流,缓解临床症状。刘玉红等[26]将中药足浴与穴位按摩相结合,可以提高疗效,改善血流动力学。雷芳芳[27]以中药足浴配合穴位按摩可消除临床症状,提升足背血流量,加快神经传导速度。
针灸作为传统的中医疗法,具有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临床上根据患者情况辨证施治,往往能取得满意的疗效。马春霞[28]采用艾灸辅助治疗寒邪凝滞型创面效果明显。齐静等[29]认为循经艾灸可改善糖尿病足临床症状,改善血流动力学。方云丽等[30]在对创面清理后进行辨证施灸,给予艾灸“三步法”(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施灸后涂抹湿润创伤膏,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俞年塘等[31]发现艾灸配合推拿对早期糖尿病足具有良好的疗效。何飞等[32]针刺配合中药熏洗治疗湿热血瘀型糖尿病足效果显著。路春燕等[33]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温针灸治疗糖尿病足,疗效明显。王国强等[34]以中药通痹汤外用熏洗配合针刺治疗糖尿病足,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清创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腐肉不除,损耗正气,邪毒不清,溃疡难愈,清除坏死组织,顾护正气,以达到祛腐生新,愈合创面的目的。奚九一针对糖尿病足肌腱变性坏死症提出了“筋疽”的命名,并针对此病提出“祛腐清筋术”,主张应尽早清创,沿肌腱走向纵向切开,清除坏死组织,保持引流通常,防止邪毒内陷,降低筋疽重症的截肢率[35-36]。吴玉泉[37]根据坏疽程度不同,分别采取中医“鲸吞法”和“蚕食法”进行清创,达到祛腐生肌的作用。钟泉[38]采用由外向内,由软及韧,逐步清创的“蚕食清创”换药法联合局部喷洒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可降低血糖水平,加快创面愈合,疗效显著。李小芳等[39]运用蚕食清创联合银离子敷料,也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箍围药古称敷贴,具有箍集围聚、收束疮毒的作用,早期运用可促肿疡消散;毒邪结聚时,可缩小疮形,促其破溃;肿疡已溃,余肿未消,可消肿截毒。李可可等[40]以油调膏(石膏、黄柏、香油)外敷湿热毒盛型糖尿病足创面,其消肿时间明显低于以庆大霉素和胰岛素湿敷的对照组。孟艳娇等[41]发现对于热毒雍盛型2级B期感染性糖尿病足患者,清热解毒箍围药可促进疮疡愈合,加快水肿消退,改善局部症状。杜丽荣等[42]以将军散(生大黄、玄明粉、生甘草)箍围感染性糖尿病足30例,发现可减少抗生素用量,促进创面愈合,特别是针没有缺血的对神经性溃疡,疗效显著。
糖尿病的基本病机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患病日久,易发生两种转变,一为阴损及阳,阴阳俱虚;二为久病入络,血脉瘀滞。血脉瘀滞时,血行不畅,气机不通,脏腑经络失于濡养,因“瘀”至“虚”,故糖尿病足的基本病机当以虚为本。在本虚的基础上,各种生理或病理产物不能及时代谢,蓄积体内,聚而成毒,或患者正气虚衰,卫外不固,易受外邪侵袭,邪毒凝聚,表现出标实。总结各家经验不难发现,实邪以瘀为基础,根据“脉络-血管系统病”理论,糖尿病足是糖尿病血管病变的结果,即瘀血阻络。故而通络疗法可作为糖尿病足的基础疗法,并在此基础上给予辨证治疗。各医家从不同角度出发,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故而总结各家经验,探寻其方药的适用性,寻找治疗糖尿病足的基础方药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医外治法作为糖尿病足治疗的一大特色,中药熏洗、清创术、箍围药等,以其安全性高、疗效良好、价格低廉等特点在临床上被广泛运用。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依然存在着疗效不稳定现象,需要进一步的总结、规范、推广,提高疗效。中药足浴熏洗大多被用在治疗没有溃疡或者溃疡面积较小的患者,防治在熏洗时感染邪毒,加重病情,但根据记载,溃疡创面较大时可采用熏洗和湿敷,临床上此类报道不多,其安全性有待进一步验证。针灸对于治疗疼痛、感觉异常及神经性的溃疡等有其独特的优势,但由于针刺是有创治疗,糖尿病足患者伤口愈合缓慢,易感染的特点,为安全起见,多数医生和患者并不能接受此项疗法,有关糖尿病足患者针刺后感染的报道不多,无从考证,个人以为提高无菌意识,充分消毒,感染应可避免。
中医治疗糖尿病足具有安全、有效、价廉的特点。目前,糖尿病足治疗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各医家切入点不同,对糖尿病足的病机尚无一致定论,临床特效的治疗方法也待进一步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