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翠霞,宋红湘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4)
宋红湘主任医师是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河南省名中医,出身中医世家,宋主任从事临床、科研工作近40余年,擅治妇科杂病,权变灵活,屡起沉疴。余有幸侍诊,收益颇多,现将宋师膏方防治妇科疾病的思路与方法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膏方俗称“膏滋药”,处方时可以选择多种中药饮片反复煎煮,浓缩,加入阿胶、龟甲胶或鹿角胶、冰糖蜂蜜等制成膏剂,便于临诊医师以辨证施治为基础。从患者的体质出发作综合考虑,对阴阳气血进行调整,对脏腑虚实进行调理,起到治病纠偏、滋补强身、抗衰延年等多种作用,口感优于汤药,服用和储存比较方便,是中医一种比较独特的治疗方法。中医学强调“天人合一”“冬令与肾气相通”“肾藏精”等理论,认为该季节气候寒冷,万物进入封藏阶段,也是机体养精蓄髓的最佳时机,饮食精微及营养容易吸收。同时,膏方也是冬季进补的重要方剂。宋主任认为:妇人以血为用,妇女的经、孕、产、乳等生理特点数耗于血;现代工作节奏快,生活压力大,熬夜、缺乏锻炼,加之节食减肥等,身体抗病能力下降,易患经、带、胎、产等疾病,以虚证、慢性病为主,膏方药味多、全面,药性缓和、持久,长于调补脏腑、气血,故膏方在女性疾病的调治中有其独特优势。宋主任认为:凡因气血虚弱、脏腑亏损、阴阳不足、冲任失调所引起的月经病、不孕症、妊娠病、产后病、绝经前后诸证及癥瘕等均可服用膏方。笔者在跟师临床中体会到,宋主任运用膏方调理妇科疾病有以下特点。
宋主任首先强调“个体化进补”,详询病史,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概况,以及目前的状况,追根求源,探究机体虚实,求其本,详察四诊,做到审证求因,审因辨证,补虚纠偏。四诊合参审辨脏腑、气血、阴阳之虚实,方使补养有度。其次是辨析体质,宋主任认为:机体的体质大致分寒性、热性、平性,膏方以滋补调虚为主。寒性体质就是阳气虚,临床可表现为面色苍白、畏寒喜暖、四肢不温、大便稀溏、神疲倦怠等,方药以右归丸加减;热性体质是阴血(精)亏虚,可表现为面色红赤,心烦口渴,性情急躁,尿赤便干等,以左归丸合丹栀逍遥丸加减;中性体质者或平和体质者则介于寒性体质与热性体质之间,方以肾气丸加减;挟痰者合二陈丸,挟瘀者合桃红四五汤,湿重者合苓桂术甘汤或参苓白术汤。宋主任常以小方、合方为主,权变灵活,纠正体质偏颇,使阴阳平衡,脏腑平衡,气血平衡,从而达到防治妇科疾病的目的。
综合分析,辨证施治,根据所采集的病史和患者的体质,按照中医学的四诊八纲进行辨证,据证组方。宋主任强调,膏方更要考虑周全,考虑到君臣佐使,要有综合辨证分析的思维方法,处方布局合理才能取得好的疗效。
肾为先天之本,肾中阴阳主宰一身之阴阳,关系到女性的生长发育及生殖功能,妇科重视补肾,宋师强调在补肾中先别阴阳,阴阳互补,精气互生。肾为作强之官,封藏之本,内寄元阴元阳,生命之原动力,故为先天之根。补肾之药多黏滞,多有碍胃伤脾,补肾与健脾药结合,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根,生命之根本在脾与肾。胃主受纳,脾主运化,气血之化源,元气之由生,五脏六腑皆禀气于此,故为后天之本。脾胃虚弱,后天生机不旺,各脏腑器官失养而功能低下,抗病能力减弱;肾气虚,精不足,力不强,根不固。脾肾不足,气血不和,整个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因此,宋主任临床重视脾肾,先后天同补。宋主任强调膏方以滋补为主,补益药物碍胃,特别注意保护脾胃功能,适量增加消导之剂,如谷芽、麦芽、鸡内金、山楂等。
从气血论,《灵枢·五味五音》曰:“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中医学认为: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气血相依,临床往往出现气血双亏的情况。因此,常治血以调气,治气以养血,使气盛则血充,达到气血同补之效。妇女以血为养,血赖气行,血为阴,源于脾胃,故脾胃元气旺则气血足;盖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旺则帅血循行;血足则一气周流,气血调和,百病不生;气血一旦因各种因素导致怫郁,诸病丛生,妇女尤凸显月经不调,甚或衍生诸病。膏方所用基础方多以八珍益母汤为主,同时用芳香流动之品,宣散气机,使血脉流畅。宋师认为:治疗还应注意动静结合,当归白芍柴胡常配伍,当归补血活血,柴胡理气调肝为动,白芍养血柔肝为静,3者配伍养血柔肝,理气调经;川芎行气活血,醋香附理气,熟地黄养阴补血,3者动静结合,增强补血之力。
凡脏腑功能失调、病后体亏、体质赢弱者,适时进服膏方,确有祛病强身、恢复机体抵抗力和增加免疫等功效。服用膏方之前,常先令其服开路方,以香砂六君之类加减,其目的是健脾和胃,为服用膏方做准备。服用膏方时忌生萝卜等消克之品及辛辣生冷食物,如遇感冒等杂证宜暂停,需调理后再服。
患者,女,29岁,2015年8月24日初诊。主诉:5年未避孕,未孕,13岁初潮,月经周期3~10个月,月经量少,末次月经2014年4月15日,现闭经6个月,身高1.58 cm,体质量65 kg,体型肥胖,自幼脾胃虚弱,纳差食少,虚胖无力,全身困乏,虚汗淋漓,动则益甚,反复感冒,大便溏,查彩超及性激素六项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现症:白带量多,色白,质清,大便溏,小便正常,脉沉细无力,舌淡胖大、边齿痕,苔白厚腻,舌下脉络瘀阻,输卵管通液正常。男方精液正常。西医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诊断:闭经病,证属脾肾两虚,痰瘀互结。治宜补气健脾,升阳除湿。方药以升阳益胃汤化裁,调理1个月,食欲增进,食量增加,体质量下降2.5 kg,自感有力,2015年9月28日月经来潮,脉沉缓有力,舌质淡红,苔薄白。湿去邪减,尚需补气和血,温肾健脾以固本。正值入冬,给予膏方继续调理。处方:黄芪150 g,党参150 g,炒苍、白术各100 g,熟地黄100 g,当归100 g,炒白芍150 g,柴胡60 g,炒川芎60 g,怀牛膝60 g,紫丹参100 g,茯苓120 g,浙贝母100 g,制半夏60 g,陈皮60 g,炮姜60 g,郁金100 g,醋香附60 g,石菖蒲100 g,酒山萸肉150 g,枸杞子150 g,鹿角霜150 g,淫羊藿150 g,覆盆子150 g,紫河车150 g,紫石英150 g,菟丝子150 g,杜仲150 g,桑寄生150 g,天冬100 g,炒麦芽100 g,炒谷芽100 g,苏梗100 g,焦六曲100 g,红枣150 g,炙甘草60 g。另阿胶200 g,鹿角胶100 g,蜂蜜500 g,黄酒250 g,收膏。每日中、晚饭后1 h以沸水冲饮一匙。服膏方期间告知患者生活规律,坚持运动,忌食辛辣生冷。膏方调理期间回访,告知于2015年11月20日和2016年1月10日月经各来潮1次,经量可。2016年2月15日膏方服用完毕来复诊,告知月经未潮,嘱其尿妊娠试验,已孕。
按 陈氏《素庵全书·经水不通有痰滞方论》曰:“大率脾气虚,土不能制水,水谷不化精,生痰不生血。痰久则下流胞门,闭塞不行,或积久成块,占住血海,经水闭绝。”补气健脾、升阳除湿,则阴邪去、阳气生、气化水行,邪去正复,则瘀积臃肿、虚胖自消。脾为湿土,喜燥恶湿,湿为阴邪,妨碍脾运,湿去则脾健,脾健则湿化,胃气复,饮食进,气血生则月经自调。《圣济总录》云:“妇人所以无子,由于冲任不足,肾气虚寒故也。”患者禀赋不足,脾肾阳虚,命门火衰,胞宫失于温煦,影响了孕育功能;求子心切,心情郁闷,而有肝郁气滞。方用八珍汤合右归丸益气养血、补肾健脾,女子以肝为先天,肝主藏血,主疏泄,佐以柴胡、制香附等疏肝养血,使肝气条达,冲任调畅;更有阿胶、鹿角胶、紫河车等血肉有情之品补肾填精。诸药相合,脾肾同补、兼疏肝,使肾阳得充、脾土得运,精血得充、冲任得调,胞宫得养,从而顺利受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