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成
(喀左县保护地技术服务总站,辽宁 喀左 122300)
当前日光温室蔬菜专业化生产和复种指数的增高,极易出现土壤连作障碍,严重制约了蔬菜产品供应和质量的提升。
一种蔬菜在同一块地上连续栽培,会让土壤里的某些元素被大量吸收,造成土层内单一元素严重缺失,地力下降,蔬菜发育生长受阻,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
一年四季不间断的连作栽培会使许多病菌孢子和害虫大量积累,周而复始的倍增,从而使种植地块病害、虫害发生越来越重,甚至会导致作物减产、绝产,影响整体品质。
同一科目的蔬菜在生长发育中根系会大量的分泌基本相同的化学物质,加之浇水次数过多、过勤,土壤团粒结构遭到破坏,土壤化学性状恶化,坚硬、板结,有害菌的数量越聚越多,导致土壤有益微生物量下降,影响蔬菜正常的生长发育。
日光温室蔬菜施肥量大,常常出现氮、磷、钾营养过剩,大量的盐离子积聚,残留到土壤当中,造成土壤酸化或碱化,直接影响作物对钙、镁、铁、锰、锌等微量元素的吸收利用,致使蔬菜作物生长发育受阻,品质降低,产量下滑,效益减少。
在作物定植之前的7~15天,需在预先挖好的宽50~60厘米、深25~30厘米的沟内铺玉米秸秆,每亩用秸秆2000~3000公斤,垄沟两头要裸露出10厘米。把购买的菌种活化剂120克(1瓶)与菌种4公斤(1袋)同时加入80公斤水中,搅拌均匀后需在3小时内撒于秸秆表面,回土坐台,向沟内浇水,水面高度要达到垄高的2/3,直到秸秆浇透为止。浇水后4~5天,每隔30厘米在畦床的两侧及时用2厘米粗铁钳子或木棍斜着打孔,孔要深到秸秆的底层,这样可以促使外部空气与秸秆反应堆产生的二氧化碳相互交换。
通过施用生物菌肥,可改善土壤生物性状,促使微生物活化土壤有机与无机养分,分解有机物,释放供蔬菜作物吸收利用的营养元素。
针对土壤类型和土壤酸碱性,应合理把握用量,从而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
用一层秸秆加一层牛、马粪便,跺在一起腐熟发酵,这样能把更多的秸秆有机质腐熟出来,施入到日光温室中,对改善土壤、消除连作障碍,提高作物产量效果明显。
合理布置植株密度和株行距,提高适宜的叶面指数,从而提高作物对光能的利用率,增加冠层基部的光量。还应及时调整棚室内适宜的二氧化碳浓度,以增加空气的流动性。土壤含水量要根据作物生长的不同阶段随时进行调节。
首选抗病嫁接砧木,以增强植株的抗逆性能。
可采取软管喷灌、滴灌、渗灌、膜下暗灌等方式。原则是:“阴天不浇晴天浇”“下午不浇上午浇”。浇水和密闭棚室增温工作结束后要逐渐放风排湿,以减少夜间结露。
对于土壤盐渍化严重的棚室,应该安排适当时间进行休耕。可采取高温闷棚、深翻晾晒等方式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可采用物理高温闷棚与施用辣椒素、氯化苦、垄鑫、甲醛、溴甲烷等药剂结合的方式进行土壤消毒。消毒时要用塑料紧贴地面密闭封严,这样膜下15厘米左右深的土壤温度可高达60℃以上。这样经过10天多的时间可把土壤中和室内墙体残存的病菌、病毒、根线虫和其他虫卵、虫蛹杀死,从而起到改善土壤团粒结构,使土壤变得更加松软的作用。
轮作倒茬是合理利用土壤肥力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方法。种植时应合理增施肥料,要减少施用含硫、高氮的化肥。加强田间管理,及时发现并清除病株病叶。应避免病株病叶与健康植株相互接触,同时要避免人为作业导致的病害传播,尽量减少病虫害传播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