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詹立晶 吉林市食品药品检验所
食品安全问题是当下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而食品检测是检验食品安全性的有效途径。食品检验技术的综合水平对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出率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但是,在我国,食品检验技术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这对食品检验的质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不利于保障食品安全。
在食品农药和兽药残留检测中,色谱、质谱、高效液相色谱、液相色谱-质谱及气相色谱-质谱法应用十分广泛。化学快速检测法利用有机磷溶液在金属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磷酸水溶液酸和醇,反应后,检测液体的紫色逐渐褪去,结合检测液体的概况,明确蔬菜中有机磷农药的残留量。抑制酶活性技术也称为分光光度法,该技术发展时间较长,成熟度较高,也是当前应用最广的食品检测技术,以此为基础的痕量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利用有机磷与氨基甲酸酯农药对乙酰胆碱酯酶的特异性生化反应,检测食品当中的农药残留。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主要借助带有标记物的酶催化底物发生显色反应,从而实现酶催化底物与抗原抗体特异性的有机结合。
在现阶段的食品质量检测中,检测部门主要依据当前的执业标准、地方标准或国家标准检测受检食品,按照现有的规范判断食品的质量,如食品质量无法满足规范的要求则应不予上市销售。受多种因素的限制,体系分析的方式无法大范围推广,食品中违禁添加剂尤为明显。如辣椒粉中添加苏丹红,这一问题曝光后,有关部门十分重视苏丹红的检验工作,同时也制定了专门的检验标准;三聚氰胺是一种化工原料,而一些不法分子为了降低奶粉的生产成本,以三聚氰胺冒充蛋白,严重威胁了我国的食品安全。“三鹿奶粉事件”就是在奶粉中添加了大量的三聚氰胺,致使食用奶粉的婴幼儿出现不良反应。
当前,我国十分重视农药残留检测的研究工作,在研究工作中应将重点放在提高检测的灵敏度上。从环境污染检测与分析的角度来看,检测二噁英的超痕量、瘦肉精及氯丙醇的含量时,必须要有专业的技术和设备作为物质基础。与此同时,部分发达国家也在检测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物力和财力,引入了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检测技术。我国在检测技术监督方面仍存在着十分明显的不足,并未提出监督检测技术的方法。在我国的食品检测工作中,技术和设备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检测机构应积极采取多种措施解决食品检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创新检测方法,并积极研发新的检测手段,从而提高食品安全检测和分析能力。
现如今,我国的食品检测设备相对落后。由于资金支持不足,部分食品检测部门的设备性能较差,虽然我国食品检测机构普遍应用高效色谱仪和气相色谱仪等,但是此类设备无法大范围应用,超痕量技术检验方式的研究进展缓慢,很多食品检测部门为了简化检测流程,依然采用传统的食品安全检测方法,不仅无法保证检测的准确性,而且无法充分满足我国食品安全检测的发展需求。
国家级检测机构在日常工作中应高度重视食品源头控制,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食品安全问题。相关人员需加大对食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监督力度,以更好地控制食品安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也需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对所在辖区的食品安全加强监管,更好地发挥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积极作用,为技术研发和食品安全检测提供更加丰厚的资金支持,进而推动食品安全检测事业的健康发展。
在食品安全检测中,要将快速检测技术的研发作为重点内容,与此同时,还需研究与之配套的检测方法和检测仪器设备,在研发的过程中可查阅大量的资料,不断学习和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检测技术和检测设备,与我国食品安全检测现状有机结合,从而研发出与我国食品安全检测现状相适应的检测设备和检测技术。
健全检测信息和资源共享平台对我国食品安全检测的发展也有着较为关键的作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食品安全检测机构各部门应当加强沟通协作,明确分工,保证技术交流的顺畅性和资源共享的及时性及广泛性,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检测效率。
为了更好地改进并完善食品检测技术,食品检测机构应合理采用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检测方式,与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标准有机结合,满足标准的要求,同时在检测中准确标记食品添加剂、有机污染物和农药等化学成分。再者,食品安全检测人员需要在日常工作中积极研究更加完善的检测设备,以先进设备促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综上所述,食品检测与食品安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在食品安全检测工作中,务必正确认识当前食品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进而全面维护我国的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