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人们常常将农民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产生活画上等号。如今,随着现代农业建设的方兴未艾,农民的思想观念、生产方式、生活状态也是日新月异,他们盯市场、追技术、职业化……新型职业农民不断涌现,成为推动农业升级、农村进步的生力军。
在山西省阳泉市盂县西烟镇,建明农场的500亩玉茭收割完毕,在农场一片大约5亩左右的空地里,收回的玉茭整整齐齐地码放着,一派丰收的景象。
“今年的行情比去年好。前几天,河北的客商来收粮,俺卖了70吨玉茭穗子,每斤五毛二到五毛六不等。看今年的收成也应该是个丰收年。剩下的玉茭,俺计划脱粒、烘干,卖到饲料厂。看样子,今年的粮价比往年高,也不愁卖。”郭建明乐呵呵地说,“不光卖粮,农场还有代耕代种服务,附近的种植户用的还不少。俺还帮人代收玉茭,每亩100元,现在帮人收了2000多亩了。”
在盂县西烟镇的种粮大户中,郭建明排得上号。2014年开始至今,他创办的农场不仅规模大,新技术还用得多。他和太原的一家农业公司合作,由这家公司提供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产品和测土配方等免费的技术指导服务,“自打和农业公司联合,有了技术扶持,种粮变得简单多了”。后来,农场与多家公司合作,通过种植不同品种的玉米来延长收获期,这样就可以边卖粮边收粮,不需要太大的晾晒场地。
近年来,在好政策的引导下,各地举办的培训越来越多。听培训的次数多了,一来二去郭建明也成了种粮行家。“既要会种田,还要学会降低成本。学会用科技,再直接对接厂家,这样来节约成本才是经营之道。”郭建明说。他和许多厂家合作,从农资到农机,再到粮食收获,每一个阶段都尽量减少中间环节就能节省资金;比如,利用科技减少人工就能节约成本。这样算下来,每亩地比原先能减少开支近200元。
“现代农业不了解市场不行,还需要有知识有技术。”郭建明说,新型农民一头立足田野,一头紧盯市场,在乡村振兴中才会大有作为。
金秋时节,来到位于阳泉市平定县张庄镇南阳胜村的庆泉农场,走进农场的果蔬种植基地,一排排大棚整齐排列,大棚里长满了生机勃勃蔬菜,西葫芦、茄子、黄瓜、西红柿、奶白菜、菜心、苋菜……基地技术负责人田仁鹏介绍说,前几天,基地6种蔬菜的无公害认证已经完成。
这里的丰收季比别处更早,从中秋节就开始了。中秋节前,农场联合顺风配送无公害蔬菜,销售十分火爆,“大棚里都没菜可卖了”。从基地到顾客家里,只需大约三四个小时,蔬菜也是根据个人喜好搭配,样数多、品质好……菜品新鲜、质量可靠、下单方便、配送迅速,良好的消费体验令“农格兰”蔬菜受到更多市民的青睐。
每天早上6点,农场迎来一天当中第一个忙碌高峰——配送公司到基地取菜。“夏天,农场会在前一天晚上摘菜、包菜,放在冷藏库。秋冬季节是前一天下午开始摘菜、包菜。这样是为了尽可能地缩短蔬菜从采摘到餐桌的时间。”田仁鹏说。
田仁鹏和其他几个青年是返乡种菜的合伙人,他们根据自身的特长负责基地的运营管理。田仁鹏是技术指导,韩鹏、郭健负责宣传和营销,他们又找到了另外一个帮手——多年从事蔬菜大棚管理的韩逵负责基地的生产。在他们看来,自己是现代农业中的新农人。郭健说:“和传统农民相比,新型职业农民的‘新’,体现在更多地依靠新理念、新技术。”
蔬菜授粉引进了物理震荡授粉技术,既不用激素,还能有效减少病虫害;采用滴灌技术,既能降低蔬菜大棚中的湿度,减少病虫害,还能节水;种植过程中全部使用发酵鸡粪制成的有机肥,不使用化肥……在各种各样的现代种植管理技术的运用下,蔬菜长势好、品质好、口感好,还能大大减少人工的投入。
科学管理生产环节,再辅以现代营销模式,让农场的“农格兰”蔬菜在本地逐步有了名气。“我们采取的是会员制销售,每年4600元,每周两次鲜菜,每次约10斤,品种不同。在特殊的节庆时节,蔬菜还会以每箱50元到100元的价格上市,有的会员一次就买一二十箱。蔬菜已经成为了走亲访友的新型礼品。”
九、十月份正是阳泉郊区西南舁乡苹果采摘节,代家庄村果农代喜存却没有往年那么着急售果。“今年果子不愁卖,虽然春天那阵受了灾,可今年的果价比往年都高。”代喜存的话语中透着兴奋,“咱种果这些年,还没遇上10块钱一斤的果,今年就有。一个八九两的果,就能卖10块钱。”
今年,对于西南舁乡的好多果农来说,并不算是丰收。春季的倒春寒,让正值花期的苹果树受了冻。代喜存家也是这样,20亩的苹果,有15亩就没产量。但5亩果树收了1.3万公斤,这样的产量是他没有想到的。“这5亩地在山坳里,开花晚些,躲过了一劫。”代喜存这样说,“可产量、品质全靠科学种果。”
西南舁乡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种出的水果含糖量高、口感好,是远近闻名的“苹果之乡”。代喜存种苹果有30年,现在经营着20亩果园。2004年,代喜存种植了8亩果树;2007年,他赴山东烟台引进了“冬富士”品种,将果园面积扩大至15亩。去年亲戚把5亩果园也交给他打理。经过细心管理,去年果树全部挂果,部分果树进入盛果期。多年来,代喜存学习果树管理技术,种出的苹果品相好、口感脆甜,每年苹果还在树上,就早早被人预定出去。
代喜存说,多年前,自己也不舍得剪枝,果子长得好赖,全凭年景。后来,听培训、请专家,慢慢地科学种果才入了他的脑。“种果树得使‘巧工’,不然白费劲。”代喜存说,“不懂技术就会走弯路,想种果致富就得学会使‘巧工’。咱跟着师傅学,参加培训、听专家讲课,到外地参观学习。打听到哪里有讲座,不管多远也跑去听,山东、河北我都去过。听课多了,加上自己多琢磨、多实践,也就摸出门道了。”
代喜存的20亩果园全部实现了无公害种植,防雹网、粘虫板、驱虫灯一应俱全,就连肥料也用的是有机肥。“前段时间全乡的丰收节在俺村举办,大家把果子都展示出来,人们说数俺家的果子好哩。眼下卖了八九千斤,平均每斤在5元以上,剩下的果也不愁。”代喜存的话语间透着一股子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