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骨动静脉畸形的介入微创治疗体会

2019-01-05 15:16丁浩南孟箭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19年19期
关键词:颌骨下颌骨动静脉

丁浩南 孟箭(通讯作者)

(1遵义医科大学珠海校区口腔医学系 广东 珠海 519040)

(2江苏省徐州市中心医院口腔科 江苏 徐州 221009)

颌骨动静脉畸形,临床上虽较少见, 但可发生致命的大出血[1,2]。面对传统手术方式的出血量大和止血困难等原因,近期多数医生建议采取微创治疗方式,本次研究将对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后动脉栓塞结合无水乙醇局部硬化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股动脉畸形部位:上颌骨:2例,下颌骨:3例; 出血部位前磨牙和后磨牙区。

1.2 治疗方法

全身检查和局部检查,通过影像学资料进行病变范围和病变软组织和骨骼的关系了解利用Sedinger技术行股动脉穿刺,在经过颈内外动脉影像学确诊后,根据供血动脉位置及粗细,随后选择至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内,尽量靠近血管团,在微导管的帮助下对动脉栓塞进行选择,栓塞剂弹簧圈、聚乙烯醇(PVA)、a-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胶和线段栓塞。植入栓塞后进行造影检测,根据造影结果进行外侧颈动脉的造影,进行栓塞操作的选择。

随后局部穿刺造影观察病灶体积及异常血管位置,调整注射针尽量靠近异常血管团,缓慢注射入碘化无水乙醇,边退边注射无水乙醇不超过病灶体积的1/3,最大剂量为1ml/kg,间隔3周可重复治疗。

2.结果

颌骨动静脉血管畸形5例造影显示:病变区责任血管增粗、迂回和血流量明显变大,在远侧具有异常的血管团和血管网,同时静脉增粗和回流速度加快。术后随防36~46个月,栓塞后1~3天病人栓塞部位明显疼痛,肿胀明显,保存了下颌骨,骨腔新骨形成,面形及口腔功能恢复良好;均取得满意的疗效,避免了手术切除所致器官缺失、面部畸形及功能障碍,达到安全、微创、高效、治疗与功能兼顾的目标。

3.讨论

动静脉畸形临床较少见,作为一种缺失毛细血管团变化,在其组织病理学上的主要表现是出现了动静脉的直接连通。动静脉交通的直接后果即为局部血液高度充盈及静脉高压,由此可致病变区畸形,持续出血,严重可导致高输出型心衰。传统治疗方法为同侧颈外动脉或营养动脉结扎术,同期或择期病变组织广泛切除。但实验研究表明:24~48h后侧枝循环开放加剧了病变的发展并为后期治疗增加难度,而手术治疗不但难以完全切除病变组织致术后复发,同时所致面部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及生理功能。本研究引进介入治疗的新理念,首先栓塞其营养动脉以降低病变内血流速度,然后局部穿刺注入硬化剂栓塞其异常血管团及“静脉池”以彻底消除病变新的治疗方法,保存了颌骨的功能[1,2,3]。通过经股动脉选择栓塞治疗颌骨动静脉畸形,前提是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辅助下进行,目的是控制急性出血和预防可能引起的大出血,通过早期病变部位特点的确定,进行及早对血管静脉池的消灭[2,3]。“静脉池”作为供血动脉分支相连的一个缓冲蓄血池,蓄血池相应可能也是导致其复发的主要原因[4,5]。消除这种根源的保证便是永久消灭颌骨内“高压蓄血池”即“静脉池”。

在这个手术过程中颈外动脉选择栓塞,栓子的形成是导致颈内外动脉的发生坏死和脑梗死的主要原因,必须引起高度警惕,通过DSA技术进行颈动静脉的解剖特点的了解,超选择导管尽可能接近病变区等是可以避免的, 在发生栓塞下颌骨病变时,进行准确的下牙槽动脉的插入异常非常重要[6]。本组患者无一发生栓子意外进入颈内动脉的现象。下颌骨动静脉畸形介入微创栓塞治疗是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方法,符合现代外科微创、高效、治疗与功能兼顾的理念。由于病例少, 其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猜你喜欢
颌骨下颌骨动静脉
种植体-颌骨界面微动损伤的多指标评价
髓周动静脉瘘1例报告
下颌管在下颌骨内解剖结构的锥形束CT测量
46例牙源性颌骨囊肿的治疗体会
肺动静脉瘘38例临床分析及诊治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的研究进展
数字化技术在下颌骨重建中的应用与展望
重建钛板修复下颌骨缺损术后32例失败的临床分析
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折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