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新品种嫩单23 及栽培技术

2019-01-05 15:14:24孙善文马宝新刘海燕王俊强韩业辉于运凯孙培元
中国种业 2019年9期
关键词:积温籽粒黑龙江省

孙善文 马宝新 刘海燕 王俊强 韩业辉 于运凯 许 健 周 超 孙培元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齐齐哈尔 160001)

玉米是全球分布区域最广、产量最大的作物,居三大粮食作物之首,在食用、饲料及工业等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我国是玉米生产和消费大国,播种面积、总产量、消费量仅次于美国,均居世界第2 位。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大省,素有中国大粮仓的美誉,其中玉米产量占有重要比重。近年来,由于粮食收储政策的调整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玉米价格有所降低,同时,随着世界贸易格局变化,大豆振兴计划的提出,黑龙江省玉米播种面积明显下降。为此,适应当前产业形势,稳定玉米需求总量,降低种子和大田生产成本,提高玉米单产,选育高产优质多抗玉米品种尤其重要,也是玉米育种工作者一直不懈的追求。玉米新品种嫩单23 是在此基础上,通过严格把控自交系多重抗性指标,兼顾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等特点,利用远缘杂优模式,经多年多点鉴定后参加黑龙江省品种试验,并于2019 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黑审玉20190013)。适宜在黑龙江省≥10℃活动积温2600℃区域种植。

1 品种选育

嫩单23 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于2009 年以自育自交系嫩H75121 为母本、自育自交系NL881 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2010-2013 年在本院进行品种鉴定和比较试验;同时2014 年在相同积温不同生态区进行多点次品种比较试验;2015 年参加黑龙江省玉米预备试验;2016-2017 年参加黑龙江省玉米区域试验;2018 年参加黑龙江省玉米生产试验;2016-2018年黑龙江省种子管理局统一进行抗病鉴定;2017-2018 年种子管理局统一在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进行品质分析。

2 亲本来源

2.1 母本嫩H75121 为黄早四×丹705 二环系,经连续自交8 代选育而成[1]。生育期120d,需≥10℃活动积温2450℃。株高160cm,穗位高50cm,株型紧凑,叶色浓绿,雄穗主轴明显,一级分枝数5~9 个,花粉量大,自身花期协调;花药、花丝黄色。果穗圆筒型,穗轴白色。籽粒橙黄色、中硬质型,穗长16.0cm,穗粗4.2cm,穗行数12~14 行,行粒数35 粒,百粒重32.0g。2.2 父本NL881 是以美国杂交种为种质基础,连续自交7 代选育而成。生育期125d,需≥10℃活动积温2600℃。株高175cm,穗位高55cm,株型半收敛,叶色浓绿,雄穗主轴明显,一级分枝数5~8个,花粉量大,自身花期协调;花药黄色,花丝红色。果穗圆筒型,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穗长14.0cm,穗粗4.5cm,穗行数14~16 行,行粒数28 粒,百粒重29.0g。

3 品种特征特性

3.1 幼苗及植株性状幼苗期第一叶鞘浅紫色,叶片、茎绿色。株高277cm,穗位高108cm,成株可见17 片叶。雄穗分枝数中等,颖壳绿色,花药黄色,花粉量充足,花丝黄色。

3.2 果穗及籽粒性状果穗圆筒型,穗轴红色,穗长20.0cm,穗粗4.9cm,穗行数14~16 行,籽粒中齿型、黄色,百粒重38.0g。

3.3 物候期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期为122d,需≥10℃活动积温2600℃。

3.4 抗病性黑龙江省种子管理局统一进行抗病鉴定(3 年)结果:大斑病5~7 级,丝黑穗病发病率7.4%~26.3%。

3.5 品质性状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验(2 年)结果:容重788~789g/L,粗 淀 粉71.99%~72.74%,粗 蛋 白11.87%~13.13%,粗脂肪4.07%~4.36%。

4 产量表现

4.1 多点鉴定2010-2014 年在本院进行品种鉴定和比较试验,3 年试验每hm2平均产量为11387.9kg,比对照品种鑫鑫1 号平均增产18.1%;同时2014 年在相同积温带不同生态区进行多点次品种比较试验及小面积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2006.0kg,比对照品种鑫鑫1 号增产15.4%。

4.2 区域试验2016-2017 年参加黑龙江省区域试验,2 年每hm2平均产量11537.1kg,比对照品种鑫鑫1号平均增产8.4%,其中2016 年平均产量11695.1kg,比对照品种鑫鑫1 号平均增产8.5%;2017 年平均产量11379.1kg,比对照品种鑫鑫1 号平均增产8.2%。

4.3 生产试验2018 年参加黑龙江省生产试验,每hm2平均产量10362.1kg,比对照品种鑫鑫1 号平均增产3.2%。

5 栽培技术要点

5.1 播种播种前应精选种子,对种子进行包衣或药剂处理。适时早播,在适应区4 月25 日左右播种,播种深度依土壤质地和墒情而定,一般为4~5cm,若土壤粘重或土壤含水量高,应浅播。覆土厚度2~3cm。若土壤墒情不足,应深播8~10cm,盖土厚度6~8cm。采用精量直播栽培方式,西部半干旱区可采用免耕机械播种[2],保苗6.8 万株/hm2。

5.2 施肥每hm2施基肥有机肥10t,施N∶P∶K比例14∶22∶14 玉米专用复合肥375kg,在拔节至孕穗期追施尿素300kg。免耕播种地块可采用每hm2施缓效控释肥750kg。

5.3 间苗幼苗健壮,生长较快,3~4 叶期查田补间苗,5~6 叶期定苗。

5.4 除草玉米除草可分为2 种方式,一是播后芽前进行土壤处理,可使用乙草胺进行地面喷雾,封闭杂草;二是玉米苗期可进行叶面喷雾处理,可选用对玉米安全的苗后除草剂进行全田叶面喷雾,如莠去津+烟嘧磺隆,或莠去津+异丙草胺,或硝磺草酮一类药剂。

5.5 注意事项玉米籽粒达到完熟期后及时收获,肥水条件差的地块,种植密度不宜过大。

6 制种技术要点

6.1 种子处理播前进行种子精选,去除杂粒、霉变粒、虫蛀粒和小粒。晾晒种子2~3d 以增强种子活力,做好发芽试验,发芽力弱的种子可进行催小芽播种。在播种前可进行种子包衣处理,防治地下害虫和鼠害。

6.2 播种选择隔离安全的区域及土壤肥力条件较好的地块,在地温稳定通过10℃以上时采用机械精量播种,可适期早播,地膜覆盖播种可适当早播10d。父母本采用同期播种方式,父母本播行比为1∶5,保苗7.5 万~ 8.5 万株/hm2。

6.3 去雄去杂从间苗开始拔除弱苗和杂苗,到大喇叭口期重复检查去除杂株;母本去雄时可带1~2片叶,分4~5 次去雄;每天必须安排专人负责严格检查,防止去雄漏拔或拔断等问题出现;在散粉结束后割除父本。

6.4 降水收获蜡熟期如遇低温可采取砍断穗上茎秆、扒皮晾晒、挂茬晾晒等方法降水,当达到种子安全水分后进行收获,脱粒。严格防止机械混杂,人工混杂。

猜你喜欢
积温籽粒黑龙江省
籽粒苋的饲用价值和高产栽培技术
籽粒苋的特性和种植技术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湟源县30年0℃活动积温变化特征分析
石河子地区近50年积温变化特征分析
玉米机械脱粒籽粒含水量与破碎率的相关研究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商麦1619 籽粒灌浆的特性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