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强 尹宇杰 李 英 谌国鹏 黄世超 黄志零 朱 均
(1 四川邡牌种业有限公司,什邡 618400;2 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陕西汉台 723000)
油菜是中国重要油料作物之一,长江流域是世界最大的冬油菜种植区,也是中国最集中的油菜产区,油菜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85%[1-3]。邡油777 是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和四川邡牌种业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杂交油菜品种,2015-2018 年在陕西省南部,长江上、中、下游等冬油菜区进行多年多点的区域试验,表现出了高产、高含油、高抗、品质优、适应性强的诸多优点。2019 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第182 号公告予以登记,登记编号:GPD 油菜(2019)510073。该品种适宜在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和陕西汉中、安康地区作冬油菜种植。
1.1 母本Z11 是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2006 年用诱变剂EMS(甲基磺酸乙酯)对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引进的材料P4009 进行诱导,在后代自由授粉群体中选择变异单株连续自交,并经熟期、丰产性、抗性、品质的选择,于2013 年历经6 个世代选育而成的优良油菜自交系,定名为Z11。该自交系性状稳定,综合性状优良、低抗菌核病、高抗倒伏、熟期适中、品质优良,芥酸0、硫甙20.47μmol/g(饼)、含油量48.29%。
1.2 父本Y4 是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本所自育的2 个双低油菜品系98-581 和98-342 杂交后,经过7 年7 个世代的综合性状、品质、抗性的筛选,于2006年培育而成的优良自交系。该自交系性状稳定、综合性状优良,熟期较早,抗倒伏、配合力高,品质优,芥酸含量0、硫甙含量22.01μmol/g、含油量42.38%。
1.3 选育过程邡油777 是四川邡牌种业有限公司与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2014 年用自育的优良油菜自交系Z11 与Y4 配制的甘蓝型化杀两系杂交油菜新品种。2015-2018 年在长江上、中、下游冬油菜区进行多点区域试验表现优良,表现出了产量水平高、适应性广、熟期较早、抗病、抗倒、含油量高等优点。2019 年经过四川省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审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复核,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第182 号公告予以登记,登记编号:GPD 油菜(2019)510073。
2.1 农艺性状属甘蓝型半冬性化杀两系杂交种。幼苗半直立,叶色绿,叶缘锯齿状,裂叶2~3 对,有缺刻,叶面有少量蜡粉,少刺毛;花瓣黄色、侧叠、复瓦状排列;角果平生,长、中宽;籽粒黑色,抗倒性强。在长江上游(四川、重庆、贵州、陕西、云南)生育期平均209.8d,株高193.5cm,分枝部位63.7cm,单株有效角果数352.2 个,每角粒数19.0 粒,千粒重4.35g。在长江中游(湖北、湖南、江西)生育期平均215.7d,株高171.5cm,分枝部位77.8cm,单株有效角果数271.7 个,每角粒数18.5 粒,千粒重4.37g。在长江下游(安徽、江苏、浙江)生育期平均224.8d,株高161.9cm,分枝部位57.2cm,单株有效角果数283.8 个,每角粒数21.7 粒,千粒重4.60g。
2.2 品质经陕西省杂交油菜中心品质检测:2015-2016 年度芥酸含量0.04%,硫苷含量18.42μmol/g,含 油 量46.00%;2016-2017 年 度 芥酸含量0,硫苷含量18.38μmol/g,含油量45.11%。2 年平均芥酸含量0.02%,硫苷含量18.40μmol/g,含油量45.56%。
2.3 抗性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病圃诱发鉴定:2015-2016 年度菌核病抗病鉴定为高抗;2016-2017 年度菌核病抗病鉴定为低抗。2 年综合菌核病抗性鉴定为中抗。
2015-2017 年度参加陕西省陕南灌区油菜区域试验,第1 年度每667m2平均产量181.47kg,比对照秦优10 号增产6.48%,居试验第1 位;第2 年度平均产量205.57kg,比对照秦优10 号增产7.96%,居试验第1 位;2 个年度平均产量193.52kg,比对照秦优10 号增产7.4%。
2016-2018 年度在长江上游区进行油菜区域试验,第1 年度每667m2平均产量204.3kg,比对照蓉油18 增产5.23%,居试验第3 位;第2 年度平均产量199.6kg,比对照蓉油18 增产3.23%,居试验第4 位;2个年度平均产量201.9kg,比对照蓉油18 增产4.23%。
2016-2018 年度在长江中游区进行油菜区域试验,第1 年度每667m2平均产量195.1kg,比对照华油杂12 增产10.9%,居试验第1 位;第2 年度平均产量203.8kg,比对照华油杂12 增产10.2%,居试验第2 位;2 个年度平均产量197.9kg,比对照华油杂12 增产9.7%。
2016-2018 年度在长江下游区进行油菜区域试验,第1 年度每667m2平均产量215.8kg,比对照秦优10 号增产7.23%,居试验第1 位;第2 年度平均产量216.5kg,比对照秦优10 号增产6.27%,居试验第3 位;2 个年度平均产量216.2kg,比对照秦优10号增产6.75%。
4.1 前期准备播种前7~10d 进行化学除草;底肥每667m2施复合肥(15-15-15)40kg;机耕,开好围边沟和厢沟(或十字沟)。
4.2 适期播种,早施追肥9 月下旬至10 月上旬直播。一般每667m2播种量240g,成苗2.5万~3.5万株;播种期偏迟、墒情较差的田块适当加大播种量,播量不超过300g。播种时每667m2种子混尿素5kg,分厢定量均匀撒播。播种后3d 种子未萌动出苗应灌1 次渗沟水,以沟水浸湿厢面为宜,确保一播全苗。采用多功能油菜播种机实行种肥同播,肥料应施于种子下部,机播时即喷乙草胺等药剂进行封闭除草。油菜3~4 叶期,追施尿素10kg、钾肥10kg。
4.3 绿色防控油菜直播后3d 内用乙草胺兑水均匀喷雾进行封闭除草,喷后24h 内遇雨需重喷。对未进行化学封闭除草或草害较重的田块,要抢在油菜4~5 叶、杂草2~3 叶期间喷施油菜田专用除草剂除草。冬至时采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00g 或5%烯效唑40g 兑水50kg 均匀喷雾控旺,防止早薹、早花而遭受倒春寒冻害。
4.4 适时收获机收油菜的适宜收获期较短,只有4~5d 时间,当油菜籽粒黑色、植株变黄还未枯朽时是最佳的机械收获时期。
5.1 选择优势制种基地建立良好的制种基地是保优高产的首要条件。制种基地要求:一是隔离条件要好,要求制种区周边1000m 范围内不能种植异父本及其他十字花科类蔬菜,最好有山体、树林等屏障隔离,无屏障条件的应种父本隔离;二是土地要相对集中连片,土质肥沃、排灌方便、旱涝保收;三是劳动力充足,栽培规范;四是群众制种积极性高,各项技术措施能贯彻落实到位。
5.2 培育壮苗
5.2.1 苗床选择与面积每667m2制种母本需苗床地133.4m2、父本需33.4m2,苗床地应选用土质疏松、肥力中上、前茬不是油菜的田块作苗床,苗床地要深沟高厢,防涝排渍。
5.2.2 精细播种播种前施足底肥,苗床地每667m2施有机肥1500~2000kg,碳酸氢铵、磷肥各40~50kg。9 月15 日左右播种,精细整地平整畦面后播种,先播母本,隔2~3d 再播父本。播种时掺入适量尿素,分2~3 次均匀撒播完,播后轻掩籽,播种当天傍晚,每分苗床地用杀虫单粉剂40g 拌南瓜丁1000g 或麦麸500g,制成毒饵,诱杀蟋蟀。
5.2.3 匀苗、定苗子叶平展后极早拔掉堆堆苗,1叶1 心后要间苗、匀苗,拔去长相不一样的杂株;3叶1 心时匀密补稀进行定苗。
5.2.4 苗床管理出苗后1~2 片真叶时,用速灭杀丁或氯氢菊酯等速效杀虫农药防治跳甲、菜青虫、蚜虫等害虫;2~3 片真叶时,每667m2追施尿素4~6kg或淡尿素水600~1000kg 浇施;4~5 叶以后或移栽之前进行1 次苗床去杂,认真拔除自生苗、混播株及与父母本叶、株型不同的杂株。
5.3 移栽制种油菜移栽时间以苗龄不超过30d 为宜,先栽母本,后栽父本,在11 月5 日前移栽完毕。搞好药剂浸苗处理,全部要求带药下大田。父本与母本行比为1∶3,行向应与风向垂直。等行距移栽,行距67~76cm;为了促使父本多分枝拉长花期及标记,父本宜稀植,每穴栽双株,母本宜密植,每穴栽单株,因此父本穴距为40~50cm,母本穴距为20~25cm。
5.4 田间管理
5.4.1 查苗补缺栽后成活返青期间,及时查苗补缺,按父母本分别补苗,保证有足够的基本苗数,同时对父母本行比栽错或栽混的要及时纠正。
5.4.2 施足底肥,及时追肥每667m2施肥量为:尿素30kg、磷酸二铵30kg、氯化钾20kg、硼砂250~500g,应根据前作的施肥量和以往种植油菜的经验进行合理施肥,底肥与追肥各占50%,以达到冬前壮苗、春后不衰。
5.4.3 防治病虫害主要防治蚜虫、菜青虫、霜霉病、缺素病等,在不同的生长时期要随时到田间检查,发现有病虫危害要选择正确的农药及时组织防治。
5.5 化学杀雄
5.5.1 器械、药剂的准备在进行化学杀雄前提前做好药械准备,一般可用工农16 型或电动喷雾器,喷头应加装防护罩。
5.5.2 制种专业队的组建专业队员应选择有责任、听指挥、悟性高的人员组成,负责大田生产的去杂、喷药前的摘叶、父本打顶、清理污染源、清割父本等全程田间作务。喷化学杀雄之前,要严格喷药技能培训,进行田间喷清水演练,对徒步速度、喷头高度、换行调头等均要按规定动作统一操作,凡喷药演练不达标的,不得上岗,喷药应做到村不漏块、块不漏行、行不漏株,杜绝重喷、漏喷、喷施不均匀等问题,确保单位叶面积的喷药量均匀一致。专业队以7~9 人为宜,年度间不宜变动;公司技术员要现场督导、配制药液,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每天收工前做好喷药田块的标记。
5.5.3 喷施时间需喷施2 次化杀剂:当薹高20cm左右且最大花蕾长度2mm 左右时第1 次喷药;第1次喷药后12~14d 进行第2 次喷药。
5.5.4 药剂选择及剂量杀雄药剂应选择安全阈值宽、不易产生药害的笫3 代增产型化杀灵SA2。药液配制:用原药先配制成母液,再用母液加水喷雾,即取摇匀的原药5mL,兑水1000mL,充分震荡摇匀后为母液,再取母液80mL 加水15L(背负式喷雾器容量)喷222m2左右。喷药前1 周,将相互掺搭的叶片要摘掉,防止因叶片遮挡邻株引起喷药不匀,影响种子纯度。
5.5.5 喷施操作及要领采用背负式喷雾器(容量常为15L)。喷雾器在油菜心叶上部左右移动扫射,每株停留勿超过0.2~0.3min,保持匀速前进。如果风速较大,超过2 级,在下风头以及靠近父本一侧,另外1~2 人手持薄板与喷药人同步移动,杜绝药液漂移到父本上(或者采用两侧带有护板的喷头)。喷药后叶片呈现较均匀药水斑点,凹陷处局部有残液即可。为避免最后喷药不匀,在喷雾器剩余溶液很少时应关掉喷头,补充配好的溶液。不能局部用药过多或过少,过多,药害严重;过少,影响纯度。
5.6 去杂去劣
5.6.1 制种地块内去杂在苗期、蕾薹期和初花期进行3 次田间去杂,重点是始花至齐花期,要对制种地逐块逐行去杂,主要是去掉父母本行内的优势株、白菜型、芥菜型杂株、异型株和早花株、肉秆株、生育期偏晚株。对父母本栽错位的也要清除,在制种齐花期,要逐片、逐块田间检验去杂结果。父母本去杂是制种保纯的重要措施,要根据父母本特征特性详细辨认,做到干净、彻底。
5.6.2 清除十字花科蔬菜和自生油菜在制种始花之前,彻底清除白菜、青菜和上海青等十字花科蔬菜;同时拔除荒地、麦地、河坎、坎和房前屋后的自生油菜、山油菜和野生油菜等;对隔离区内种植的父本油菜也要进行去杂,杜绝其他油菜传粉,确保制种质量安全,种子纯度达标。
5.7 砍除父本父本终花前及时砍除父本,可防止收获时父本种子混杂到杂交种内,提高种子质量,同时也有利于母本行的通风透光,降低母本后期病害的发生率,提高制种产量和种子的商品性。该措施要求在父本终花前1~2d,及时将其砍除,并移出制种地,彻底消毁,确保制种优质高产。
5.8 适时收获,及时晾晒在母本角果80%左右黄熟时收获。收割后拉运到场上,堆垛(头朝外,根向内)促后熟,堆放4~5d,选晴天摊晒脱粒;或直接在田地里高茬收割,摆放茬上晾晒,就地平场脱粒。脱粒应在彩条布上进行,严禁在土场上进行。脱粒后的种子必须及时晾晒扬净。晒干的种子单藏并加附种子标签。在收打、晾晒和储藏过程中,严防混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