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秀芳 穆玉玲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起凤整骨医院骨伤科 山东 淄博 256407)
髋部骨折是骨科常见疾病,60岁以上老年人多发,通常为股骨粗隆间或股骨颈骨折。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加重,发病群体日益庞大,且老年人易出现多种并发症[1]。静脉血栓系深静脉血管内出现血液异常凝结进而阻塞血管腔导致的静脉流通不畅的疾病,髋部骨折病人发病率高,可导致下肢肿胀,严重时可出现肺栓塞,对病人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威胁,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病情进展[2]。本文通过对本院收治的髋部骨折的老年患者研究,针对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并探讨分析,现汇报如下。
选取本院骨科2016年8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04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其中男58例,女46例,年龄61~89岁,平均年龄73岁,股骨粗隆间骨折54例,股骨颈骨折50例,手术治疗55例,非手术治疗49例,其中非手术治疗患者未发生静脉血栓,手术治疗患者中有3例发生深静脉血栓,1例出现肺栓塞,1例死亡。
年龄的增高是静脉血栓症发病的不可抗因素,老年患者骨折后易出现摄入不足、持续出血等造成机体体液丢失、外周血容量降低,进而造成血流持续减慢、血管壁无弹性,最终出现淤血。且老年患者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基础性疾病,血管基础条件欠佳,出现血栓的危险性倍增[3]。
髋部骨折后常出现局部软组织肿胀、周围部位出血,股静脉易受压迫导致回流受阻。曾权等人研究表明髋部骨折使静脉血栓风险上升7倍左右,合并多发伤的患者出现静脉血栓症的几率增加4倍以上[4]。
髋部骨折后患者通常因病情恢复需长期卧床,且由于疼痛伴活动障碍,运动功能明显下降,手术和非手术患者由于支具、石膏等固定物限制,凝血酶原系统功能异常,血液循环瘀滞,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增加[5]。
患者自髋部骨折发生后,24h内凝血酶原系统即被激活,魏俊强等人通过统计分析发现等待手术时间超过48h患者发生静脉血栓几率高达60%以上。手术过程中,由于麻醉、止血药物的应用,肌肉泵功能消失,局部组织肿胀是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诱导静脉血栓症的发生[6]。
骨折患者常用药物包括维生素K拮抗剂、低分子肝素、肝素、Xa因子抑制剂等,注意观察患者用药后的症状,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
遵医嘱执行补液治疗,使用止血带时保持动作轻柔,防止二次损伤;静脉输液杜绝在患侧肢体进行,为保持血管壁的良好功能,穿刺选择不同部位操作,最大程度减轻对血管内膜的损伤,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防止医源性感染;如输注药物对患者血管壁刺激反应较强,需充分稀释并保持缓慢滴速,根据实际情况可重新开放静脉通道;辅助患者保持正确的卧床、翻身姿势,避免患侧肢体受压;注意抬高患侧肢体,并高于心脏水平;指导患者及患者陪护人员行康复功能锻炼,包括股四头肌等长肌力训练,踝关节主、被动屈伸、旋转活动以及臀大肌的主动收缩运动,每次20min,每天2~3次训练过程中注意避免憋气;加强患侧肢体的按摩,一天两次,每次10~15min;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忌烟酒,优质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保持二便通畅。
配合使用足部脉冲泵、梯度压力袜或间歇式气压治疗仪。压力袜进而形成压力梯度,充分包裹下肢,进而起到促进血压循环预防血栓的作用,使用方便且相对廉价。我科常规使用间歇式气压治疗仪,根据机械作用原理使下肢血液循环加速,防止静脉血液瘀滞,预防静脉血栓的发生。由专业护士根据间歇式气压治疗仪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治疗前行下肢动静脉彩超检查,排除禁忌症,治疗过程中告知患者注意事项,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处理。
告知患者及患者家属静脉血栓的严重性和危害性,遵从医嘱使用药物,注意复查血凝七项等相关检查,出院后加强随访。
通过对104例患者分析发现,通过对患者的药物治疗,结合一般护理干预措施,辅助物理因子治疗和健康宣教可有效预防老年髋部骨折静脉血栓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