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素枝
(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药剂科 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2000)
中药房是医院管理与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中药管理关系着医院的社会形象、声誉以及经济效益[1]。中药房的药品和服务质量是患者对医院综合能力最直观的体验,一旦患者不予认可,医院的形象声誉和经济效益则大打折扣。制定科学合理的中药管理体系,落实具体措施,可有效阻止药源疾病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由于药房服务引起的医患纠纷。
中药是具有治疗和保健作用的天然动植物及其加工品,资源丰富、来源广泛,且性质较为特殊。生长地区、采收方式、晾晒质量等都会对药材成分和药效造成一定影响,供货商弄虚作假、不合法供货是直接导致医院药房中药来源缺乏规范的重要因素。
大多数医院药物炮制尚未制定统一流程和标准,导致炮制方法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因而难以充分发挥药物本身应有的药效。不同时期的同一种类中药半制成品往往由于炮制方式差异使色泽、气味可能都存在不同,甚至炮制过程中发生糊片,可严重降低药物质量或使药物作废。
中药保存过程中需格外注意霉变、虫蛀、潮湿等预防措施,因此中药房药物对储存环境要求较高。一些医院对采购的中药材保存和养护缺乏科学管理,容易导致药物失效或变质,同时缺乏失效或变质药物管理措施,可能使其流向患者,延误患者病情、引起医疗纠纷。
为确保药品药材质量,医院应严格通过具有GSP资格认证的企业进行药物采购,完善购药流程和验收相关制度。采购人员尽量勤购快销,既满足临床用药需求又避免药物长期积压;同时还应对每次购入的药物留样存档,及时鉴定其成分和药效是否达标,检验每一批次药物与同类药物质量差异,对不合格药物立即联系供应商进行退换。药物采购入库时再次核查品名、产地、规格等详细信息,依据标准全面质检。质检应任用接受过专业培训、具有相当知识和技能水平的药学人员。
首先,药物炮制应遵循“先进先出、后进后出”的管理原则以确保药物质量,炮制前严格检查药物是否有效,避免变质、不合格药物使用、流通;其次,制定药物炮制流程标准,严格审核处方用法用量是否适用于患者,如存在异常则第一时间联系主治医师核对具体情况,再三核对药物配置,避免药物用错或剂量失误。炮制后药品需进行成分质量检验,确认是否达标,并记录同一种类中药制成品特点功效,确保炮制工艺、流程和质量稳定。
对购入的中药科学合理进行保存和养护,药房环境一般温度低于25℃,湿度低于70%,药材含水量9%~13%[2];特殊性质药材应另行保存,如低温、隔绝空气防氧化等条件,检查药物有效日期。对于长期保存的不常用药物应进行定期检查,记录每次质量相关数据[3]。若出现药物失效或变质应及时依据相关流程和制度予以销毁处理,杜绝流通以避免造成严重后果[4]。
中药管理人员药材鉴别能力、管理能力以及服务水平是药房管理工作的关键内容,因此医院应定期对其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和考核[5]。准确的鉴别能力是判断药材真伪、优劣的基本保障,可有效避免购入劣质药物[6]。同时中药管理人员要熟知每种药材的特点、功效、用法、用量等,便于药物配置、炮制,确保患者购药、用药安全性,并正确解答患者相关咨询问题,展现医院服务水平[7]。
医院药房中药管理较西药更为复杂,药物质量、配置、炮制等管理失误都可能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管理人员应提高自我职业能力,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药物管理和质量把控。医院应对此加以重视,针对实际情况实施可行的管理对策,保证药物供应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相关医疗纠纷,从而提高医院整体运营和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