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肠道菌群紊乱且多样性降低

2019-01-05 12:42
医药前沿 2019年34期
关键词:免疫性肝炎菌群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科马雄教授研究团队在消化领域权威期刊《胃肠道》在线发表了题为《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肠道菌群改变》的原创性研究成果,揭示了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的肠道菌群特征。

自身免疫性肝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由于最初的临床症状与病毒性肝炎症状相似,临床上诊断比较困难。因此,准确及时地监测出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特异性指标无疑对诊断以及进一步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态改变与多种肝脏疾病的发生相关。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马雄研究团队在一个未经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大样本AIH队列中对患者的肠道菌群结构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发现,AIH患者的肠道菌群失衡表现为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且总体菌群结构和健康人群有所不同。有11种菌属的相对丰度在AIH患者和健康对照中有差异,主要表现为专性厌氧菌的相对丰度下降,潜在致病菌的相对丰度增加。基于AIH患者特有的肠道菌群结构构建疾病预测模型,能够有效判别AIH患者和健康对照。韦永氏球菌属(Veillonella)在AIH发病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其相对丰度在AIH患者中增高最为显著,且与患者的血清AST水平以及肝脏炎症分级正相关。研究明确了AIH患者粪便菌群结构与功能的改变,提示肠道菌群作为非侵入性生物标记物用于AIH疾病分层的潜在可能性。

据悉,这是马雄研究团队关于自身免疫性肝病肠道菌群变化的另一项研究成果,关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肠菌紊乱的研究于2018年发表于GUT封面文章。

猜你喜欢
免疫性肝炎菌群
“云雀”还是“猫头鹰”可能取决于肠道菌群
《世界肝炎日》
从扶正祛邪法探讨免疫性复发性流产的防治
世界肝炎日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水土不服”和肠道菌群
Atg5和Atg7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战胜肝炎,沿需努力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
肉牛剩余采食量与瘤胃微生物菌群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