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晓艳 孙 娜 王义红 吉林省安信食品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金哲勇 吉林农业大学图书馆
伏马毒素主要是由串珠镰刀菌和多育镰刀菌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下产生的由不同的多氢醇和丙三羧酸组成的,结构相类似的双酯类水溶性化合物的总称。这其中包括伏马毒素B1、伏马毒素B2和伏马毒素B3等,其中伏马毒素B1毒性最强,污染最普遍。因此研究伏马毒素的检测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对食品检验方面有重要意义[1]。
近几年,关于伏马毒素在食品检验中的研究主要有色谱分析法、免疫学方法、快速检测技术、毛细管电泳—化学发光联用法以及红外光谱技术等。其中应用最多的是色谱分析以及免疫学方法与色谱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张林[2]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分析检测玉米中的伏马菌素,这种新的技术不仅可以高效地检测出伏马菌素的含量,同时也很好地避免了地域间的差异性干扰。他们这个实验室的成员们研究了不同产地的玉米,通过共生距的分析方法,利用经典的建模方法分别建立了不同产地和混合产地的玉米伏马菌素预测模型,而且验证了模型的预测精度。为了减少这个过程中的繁重的运算,他们采用一种新的处理方法,成功避免了大量的运算工作,节省了大量实验时间,首先对不同产地的玉米进行了筛选,筛选出特征光谱后再进行进一步的实验,这样一来就大大减少了实验的运算工作,提高了实验的准确度,经过实验数据得到相关系数为0.954,为今后玉米中伏马菌素的检测提供了新的方向。
魏云计[3]等人建立了饲料中伏马毒素B1、B2、B3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分析方法。用乙腈∶水∶甲酸=50∶49∶1提取处理试样,然后用固相萃取柱净化后,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150 mm×2.1 mm,3.5 μm)分离,流动相则用乙腈-5 mmol/L乙酸铵溶液(含0.1%甲酸)梯度洗脱,采用EI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检测,采用基质校正曲线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表明,3种化合物在5.0~250.0 μg/L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5,方法的检出限(LOD)和定量下限(LOQ)分别为 3 μg/kg 和 10 μg/kg。在 10、20、50 μg/kg的3个加标水平下,实验结果表明伏马毒素的平均回收率为80.3%~93.7%,相对标准偏差为7.5%~13.4%,满足实验要求。该方法简单、快速、稳定,适用于饲料中伏马毒素的检测。
任文洁[4]等人为了研制出了一类可以快速测定玉米中伏马菌素B1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在实验过程中,采用碳化二亚胺法合成检测抗原FB1—BSA,制备胶体金溶液的方法则是柠檬酸三钠还原法,纯化了FB1单克隆抗体腹水,用的方法是辛酸—饱和硫酸铵法,具体方法为:把金标抗体喷到金标垫上,把检测的抗原FB1—BSA(T线)和羊抗鼠二抗(C线)喷涂到硝酸纤维素膜(NC膜)上。实验后得到的单克隆抗体效价为1.28×105。这种试纸条的NC膜喷涂的检测抗原浓度为200 μg/mL,羊抗鼠二抗浓度为1.0 mg/mL,喷涂量为0.74 μL/cm,试纸条灵敏度为20 ng/mL,检测时间只需要5 min,试纸条在4 ℃的条件下可以保存12个月。采用研制出的这种试纸条与、高效液相色谱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同时对玉米样品进行测定,这三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完全相一致,说明研制出的这种试纸条可以用于现场快速检测伏马菌素B1。
近年来,伏马毒素中毒事件频繁发生。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关研究人员对于伏马毒素的预测和防治已经日进成熟。在检测方面,相关人员应该向着更加快捷、精准的方面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