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华德
吉森研究会林蛙分会
蝌蚪饲养与变态技术管理是半人工养殖林蛙最关键的技术环节。蝌蚪期饲养是全人工养殖过程,饲养管理好坏直接影响蝌蚪的生长发育,变态率和变态后幼蛙的质量和数量。如果技术处理不当,会导致蝌蚪大批死亡,变态率低。
放养密度要合理,过密会影响蝌蚪生长发育,过稀又浪费水面及人工等。蝌蚪饲养参考密度:15~25日龄每m2放1 500~2 000只蝌蚪,25日龄以后每m2放蝌蚪500~1 000 只。也有推荐活水饲养池每m3可饲养变态前期蝌蚪500~600 只,死水饲养池每m3可饲养变态前期蝌蚪200~300只。蝌蚪池水质透明度30~50 cm,每L水体溶氧5 mg以上,水温15~25℃,最适宜水温15~20℃。
采用孵化池和蝌蚪饲养池共用,卵的孵化和蝌蚪饲养在同一池中进行。每m2水面投放二年生蛙产卵团2~3个,三年生蛙产卵团1~2个(二年生蛙产卵,每个卵团有卵粒1 000~1 400粒;三年生蛙产卵,每个卵团有卵粒1 500~1 800 粒)。卵孵化以后,除去孵化中的死卵和不受精卵,池水每m2大约有蝌蚪3 000只。从卵孵化到蝌蚪15日龄可以保持此密度;15日龄起开始疏散蝌蚪,每m2水面蝌蚪为1 500~2 000只为宜;25日龄蝌蚪进行第2次疏散,每m2水面蝌蚪数为500~1 000只为宜。疏散方法是用长柄网勺捞取蝌蚪,放到预先放有半桶水的水桶中,达到一定数量时再移到另一备用的蝌蚪饲养池中。
采取先密放后疏散方法。在蝌蚪饲养池中投放卵团多,每m2水面投放二年生蛙产卵团3~4个,每m2水面投放三年生蛙产卵团2~3个。每m2水面蝌蚪数量为5 000~6 000 只,然后按直接饲养法标准进行疏散。优点是可以节省饲养池,而且也便于针对蝌蚪发育早期进行管理,实行精工细养,确保蝌蚪早期发育正常,体质健壮,增加蝌蚪的生命力。不足之处是疏散蝌蚪费工费时。
蝌蚪期的人工管理主要有水温的调节,水量的控制,防止蝌蚪流失及防除敌害。水温的调节与水量的控制是蝌蚪饲养管理的关键技术之一。
蝌蚪生长发育初期,气温较低,这时可以通过调节灌水量提高水温。白天浅灌水,晚上深灌水,晴天浅灌水,阴雨天深灌水。水层浅,阳光照射后水温提高快;夜晚及阴雨天温度低,通过深灌水有利于保持水温。浅灌水水深为15~20 cm,深灌水水深为30 cm。
蝌蚪生长发育中期,时值6月中旬以后,气温较高,有时达到30℃以上;有时夜间气温又较低。如果水温达到25℃以上时,就要采取深灌,加深水层,加大流量和流速,降低水温;如果水温较低,可以浅灌,使水面充分吸收日光热能,提高水体温度。一般来说,此时期水温不要超过30℃,否则蝌蚪会大量死亡。
蝌蚪日龄达到1个月时,生长速度快,新陈代谢旺盛,取食量及排泄量很大,耗氧量也高,要加强灌水,保证水质清新和充足的溶氧量。
由于蝌蚪喜欢在静水中生活,在排水、灌水时要注意尽量使池水平静,流速不可过大。同时注意灌入的水和池水温差不能过大。如果温差太大,特别是注入地下水时要晾晒1 d再灌为宜。
整个蝌蚪饲养期都要防止农药、化肥和生活垃圾污染以及水质污染。
在排灌水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蝌蚪的流失,要经常检查出水口的纱网,及时除去纱网上的杂草和淤泥;破损的纱网要及时更换,并固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