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例脑动脉瘤患者介入栓塞术后并发症及防治分析

2019-01-05 06:55武曰才郑晓云
医药前沿 2019年32期
关键词:脑血管痉挛栓塞

武曰才 郑晓云

(山西省汾阳医院 山西 汾阳 032200)

脑动脉瘤为脑动脉壁的局限性的囊性膨出,好发年龄40岁~60岁,病因有先天性、感染、动脉硬化等,发生位置80%在Willis环,其中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发生最多,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次之。脑动脉瘤好发于脑动脉分叉和主干的分支处,常因动脉瘤破裂出血致头痛、呕吐等症状就诊,严重时伴意识障碍;临床治疗方法包括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和介入栓塞术。随着设备的更新和技术的进步,介入治疗已经成为颅内动脉瘤首选的治疗方法,较开颅手术具有明显的优势[1],如创伤小、手术时间较短、出血量少、患者恢复较快等,还因该术式在血管内进行,有助于减少手术损伤脑组织及引起脑部感染,可较好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改善预后[2],因此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在治疗中仍有部分患者发生术中或术后并发症,影响其预后[3]。作者对62例脑动脉瘤患者实施介入栓塞治疗后发生临床并发症及防治情况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科收治的62例脑动脉瘤行介入栓塞术后的患者,其中男39例,女23例,最大年龄76岁,最小35岁,平均年龄55.5岁,这些患者中均没有重大脏器功能衰竭、恶性肿瘤等基础疾病。

1.2 临床表现

多数患者突然发病,以头痛和意识障碍为突出表现,伴有颈项强直、恶心、呕吐,或有偏瘫、失语,并伴有全身症状,如血压增高,体温升高、胃肠出血等。

1.3 治疗方法

根据动脉瘤体大小及瘤颈宽度选择不同类型、直径、长度的弹簧圈,经股动脉(59例为右股动脉,3例为左股动脉)穿刺,插管,动脉瘤血管肝素化,选择大小符合的弹簧圈推进动脉瘤腔内,直到腔内完全填塞为止,必要时结合支架置入,术后进行抗凝治疗等常规性药物。

2.结果

2.1 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发生脑血管痉挛4例,占30.8%;脑梗死2例,占15.4%;肺部感染2例,占15.4%;尿崩症2例,占15.4%;再出血1例,占7.7%;应激性胃溃疡1例,占7.7%;穿刺部位血肿1例,占7.7%;其中1例患者死亡,其余患者症状均好转或痊愈。

2.2 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动脉瘤栓塞术中,需要注意手术的操作方式尽量减少对血管的刺激及对血管壁的损伤,术后要维持好患者血压,注意血容量情况,必要时扩容升压,保持血压平稳,避免血压忽高忽低,维持血压140~160/80~90mmHg,术前、术中、术后持续注射泵泵入尼膜同2ml/h,蛛网膜下腔出血多者,置腰大池引流管引流血性脑脊液,减少出血对脑血管的刺激,能有效预防或治疗脑血管痉挛;动脉瘤手术术中、术后血栓形成或血栓栓塞引起脑梗死是手术的并发症之一[4],手术操作技术熟练,注意控制术中血压不能太低,术后注意观察患者血压、中心静脉压的变化,血容量如不足的情况下予以大量补液,能有效防治并发脑梗死的危险;对于年老体弱、长期卧床患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定时翻身、拍背,保持病室内空气新鲜,适时采取相关的抗感染药物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非常重要;术后给患者合理补液和进食,密切观察尿量及尿比重,必要时记录每小时尿量,注意及时发现尿崩症并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术后密切观察患者引流液的颜色和量,警惕突然发生的病情变化,有效控制躁动,维持血压平稳,对于再出血的防治非常重要;术前预防性使用制酸剂或质子泵抑制剂,减少胃酸的分泌,防治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穿刺部位血肿的预防应注意术前评估患者凝血功能、血管情况,注意观察患者股动脉穿刺局部有无渗血及血压有无下降,应用一次性压迫止血器正确有效的压迫止血,并减少肢体活动。

3.讨论

脑动脉瘤是以动脉瘤破裂出血为主的脑血管病,出血导致的脑血管痉挛、脑梗死是造成患者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并发症,发生脑血管痉挛后,脑组织缺血缺氧,进一步引起脑梗死,所以对于脑动脉瘤介入手术的患者,脑血管痉挛的预防和治疗非常重要。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治疗用药的过程中,还应该重视观察患者有无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尿崩症等的相应的临床预兆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有效防治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猜你喜欢
脑血管痉挛栓塞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水蛭破血逐瘀,帮你清理血管栓塞
阴道痉挛应用手法按摩联合仿生物电刺激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尼麦角林注射液治疗脑血管功能不全观察
头针加舌针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2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