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娜
(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呼吸内科 广西 梧州 5430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是等慢性气道疾病是导致呼吸衰竭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李艳[1]在研究中曾指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的范畴,具有气流阻塞特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残率和病死率很高,可发展为呼吸衰竭等常见慢性疾病。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可能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本文就无创呼吸机治疗该病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漫长,若病情随之发展直至转为急性加重期,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机体凝血功能障碍,并且影响到氧气的运输以及二氧化碳的排放,间接引发呼吸衰竭,甚至导致死亡。相关研究报道[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每分钟耗氧量可高达静息状态的2倍左右,极易引发无氧代谢。说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耐量极低,体力活动严重受限。
支气管哮喘患者发病后支气管壁会出现肿胀、充血等症,使得气道阻力加大,导致通气不足。茅敏华[3]等学者研究报道,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会导致气流受到限制,气道出现关闭等情况,患者通气功能出现障碍,从而导致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引发呼吸衰竭。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测定常表现为残气容积(RV)/肺总量(TLC)显著增加,而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显著下降。当患者机体肺通气功能出现障碍并达到一定程度时,动脉血氧分压会显著降低,黏液对气道造成一定阻塞,使得气道过早关闭,从而引发Ⅰ型呼吸衰竭,若病情进一步加重,导致出现二氧化碳潴留,则会诱发Ⅱ型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由于气道阻力加大,会出现呼吸不畅等症,并且由于受到炎性反应的影响,患者呼气气流会逐渐变缓[4]。国内外研究证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一般伴随肺实质组织破坏,因此患者肺部内气体不能完全呼出从而导致肺过度充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期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增强通气功能。涂峰[5]等学者研究结果显示,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患者经治疗后呼吸频率、心率等较接受有创呼吸机治疗的患者来说更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患者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时,加压支持通气为12~16cmH2O,呼气末正压为3~16cmH2O,通气时逐渐降低压力支持水平,并适时撤离通气机,每次治疗2~4h,每日治疗2~3次,间接性使用即可。并且在胡斯明[6]等学者研究中显示,经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患者治疗时间显著缩短,且肺部感染几率有所降低,临床治疗安全性更高。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发病较为特殊,清晨及夜间是该病的主要发病时间。支气管哮喘患者发病后支气管平滑肌会产生痉挛,并且黏膜出现异常肿胀情况,极大的提高了患者的粘液分泌量。目前我国支气管哮喘的发病人数逐年增长,截止目前为止,支气管哮喘患者已接近3000万名。支气管哮喘致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机械通气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气体交换障碍、气道阻力增大的症状。李蕾[7]学者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经无创呼吸机治疗治疗后气道阻力有所降低,并且血流动力学有所改善。郭莉娜[8]等学者研究中,无创呼吸机治疗后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显著降低,并且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病死率极大降低。证实无创呼吸机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且早在杨全福[9]学者研究中曾提出,经无创呼吸机治疗可有效降低支气管扩张剂的使用剂量,因此间接降低了气管插管的几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所致呼吸衰竭近年来发病几率有所增长,如何采取及时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来说意义重大。临床上曾通过有创机械通气等方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所致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通过建立人工气道来对患者进行通气,虽然对患者呼吸肌疲劳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治疗时间过长可能导致其它并发症,安全性较低,近年来使用较少[10]。
随着我国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无创呼吸机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无创呼吸机由于具备损伤小、感染率低、易脱机等优势,被广大患者所接受[11-12]。
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所致呼吸衰竭患者来说,要特别注意自己的饮食习惯,应以清淡为主,尽量不食用辛辣、生硬等刺激性食物,并且要注意戒烟戒酒,避免加重支气管的炎症反应,同时可以多饮水和茶,茶中的茶碱能够促进支气管的扩张,间接达到减轻咳嗽的效果[13]。此外,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好个人卫生与居住环境卫生。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患者还可以适当做一些运动,帮助增强自身免疫力,改善肺功能,换季时做好保暖工作,避免感冒、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发病。
综上所述,无创呼吸机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及支气管哮喘所致呼吸衰竭均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并且该方式治疗安全性较高,改善临床症状的同时可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对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预后意义重大,可在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