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涛
(德宏州人民医院骨科 云南 德宏 678400)
部分肘关节脱位患者多同时存在尺骨冠状突骨折,冠状突骨折和不同肘关节不稳定机制存在相关性,冠状突高度恢复情况,尺侧副韧带损伤修复或重建直接影响着临床治疗效果[1]。我院通过肘关节内侧入路Herbert钉内固定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对2015年8月—2018年8月4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总结如下。
选择我院2015年8月—2018年8月中的40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包括25例男性15,例女性,年龄平均(45.28±5.36)岁,左侧骨折有12例,右侧骨折有28例;15例为单纯尺骨冠突骨折,25例为肘关节后脱位或半脱位;6例是因为坠落伤,10例因为交通事故伤,24例因为严重摔伤。
保持平躺,实施臂丛阻滞麻醉,保持患肢外展90°放置在手术侧台上。选择内侧入路,起点为肱骨内上髁上1~2cm,经内上髁纵行向远端延伸,保持切口长度在8cm左右,对尺神经进行游离,在尺侧屈肌腕肌二头起点之间顺着尺神经走行分离进入,使尺侧副韧带前束、关节囊显露出来,将关节囊切开至冠状突骨折端,保持肘关节屈曲45°,使肱肌松弛,松弛内侧副韧带,对骨折块进行复位,按照骨折块大小借助1~2个AO3.0mm无头埋头空心(Herbert)螺钉进行固定。如果骨折块粉碎严重,固定难度大,通过自体髂骨块重建。利用CT对内侧副韧带进行探查,如果出现断裂,通过锁边缝合编织方法进行修复,止点撕脱通过锚钉进行固定重建,术后借助石膏进行固定,3个星期后指导进行功能锻炼。
本组40例患者均接受为期一年的持续性随访,全部患者在随访期间肘关节功能均稳定,屈伸功能良好,仅旋转功能稍微受到影响,没有感染,也没有尺神经损伤、异位骨化表现。在术后3个月利用肘关节Flynn评分法评定患者肘关节功能,显示优有12例,良有10例,可有17例,差有1例,优良率为55%。
有理论研究认为前柱和内侧柱的组成中冠状突是重要部分,所以如果尺骨冠状突骨折是原有高度的一半,且开口角是0°,则肘关节的稳定性会下降。环状韧带、桡侧副韧带、尺侧副韧带是肘关节韧带的组成部分,如果尺侧副韧带受损,则肘关节会发生外翻,稳定性会下降,容易引起肘部脱位[2]。有研究以出现尺侧副韧带损伤的患者为对象,在恢复冠状突高度实施内固定的同时,比较修复、不修复韧带的效果,发现肘关节在屈曲0°、30°、60°、90°、120°时外翻角会有明显增加,由此可知,在抗外翻旋转应力中尺侧副韧带前束存在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果是Ⅰ型、Ⅱ型尺骨冠状突骨折合并肘关节脱位的患者,建议先通过手法进行复位,复位后如果骨折块呈良好对位,可以借助石膏托进行固定[3]。针对Ⅱ型尺骨冠状突骨折不伴肘关节脱位的患者,以及Ⅰ型尺骨冠状突骨折不超过冠状突原高度四分之一的患者,如果骨折块呈现良好对位,可以选择石膏托进行固定,3个星期后进行功能锻炼基本能够良好康复。如果是Ⅱ型患者复位后对位不良,或者为Ⅲ型患者,则应该直接实施手术固定。如果是粉碎性骨折,则应该实施冠状突重建。如果患者冠状突没有良好对位,轻为合并碎骨块嵌入关节腔的Ⅰ型尺骨冠状突骨折,则建议通过手术治疗将其取出。
对于手术入路的选择,临床有肘前侧入路,该入路能够将骨折更为清晰的显露出来,能够使医生在直视下完成复位固定,不过可能损伤患者的神经以及血管,且这一入路更适合粉碎性或非粉碎性的Ⅱ、Ⅲ型尺骨冠状突骨折[4]。选择的内侧入路,对于不同类型冠状突骨折合并尺侧副韧带损伤都适用,能够直接修复尺侧副韧带,术中仅需要将部分屈肌切开,所以不会明显影响屈肌力量,术中不会明显损伤神经以及血管,术后出现骨化性肌炎的风险较低。另外内固定选择的是3.0mm空心(Herbert)螺钉,其能够埋头,可以双加压,直径小,加上中空设计使其可以经克氏针引导保证固定的准确性更高[5]。本组40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接受肘关节内侧入路Herbert钉内固定治疗后肘关节优良率为55%,且没有出现明显并发症,呈良好恢复。
综上所述,肘关节内侧入路Herbert钉内固定方法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效果显著,肘关节稳定性高,安全性高,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