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莉 季翠玲(通讯作者)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监护室 江苏 南京 210000)
下肢深静脉血栓指深静脉中血液的不正常凝结现象,可造成血液循环受阻,容易影响深静脉的功能,多为髂-股静脉血栓,如果未及时加以干预,将对患者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甚至导致其残疾。ICU患者受长期卧床以及疾病等因素的影响,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极高,相关统计中指出其发生率高达31%。为实现对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本次研究基于其高危因素,分析了相应的预防措施,现综述如下。
ICU患者普遍病情严重,且常伴随器官衰竭问题,需要长时间绝对卧床,如肢体以石膏等进行外固定,长期处于仰卧或侧卧位,则可发生腘窝血栓,而长期卧床的情况下,发生率将进一步增加。
ICU收治患者中脑卒中、感染性疾病以及肿瘤患者数量较大,而脑卒中患者由于普遍合并高脂血症或糖尿病,其血液粘稠性高,且常有肢体瘫痪等后遗症,再加上自身的应激状态,很容易在儿茶酚胺的作用下,形成下肢DVT。在感染上,中性粒细胞含量过高,炎性因子含量异常,则容易激活凝血系统,增加血液的粘稠度[1]。而肿瘤细胞也可直接激活凝血酶,可引发血小板聚集与沉积,另外化疗药物也可造成血管内膜受损,进而引发下肢DVT形成。
受骨折创伤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可造成静脉内膜受损与软组织肿胀问题,可导致对深静脉的压迫,进而由于血脉不畅引发血栓。
麻醉作用下可造成静脉扩张,肌肉麻痹,继而其收缩能力将明显降低。在内皮细胞牵拉的情况下,胶原纤维将暴露,这也是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
在患者使用脱水剂、利尿剂剂量过高的情况下,将容易出现血液粘稠度大幅度增加的现象,并将释放凝血酶原,引起血小板集聚[2]。
ICU患者受疾病影响,常需要采血检验,而在采血次数过多的情况下,也可加重静脉内膜的损伤。
当前深静脉置管在ICU中已经得到了广泛使用,但可能由于其对血管内皮的损伤而增加下肢DVT形成的几率。
对ICU接收患者,必须做好评估工作,对于高龄、辅助通气、昏迷、使用镇静剂、心功能异常、大量使用脱水剂等患者,应该重点进行监控,必须定时做好对患者下肢皮肤温度、色泽等的观察,并结合其病情于治疗方案,设计相应的护理计划。在预防上,需要定期测量体温、皮温、呼吸频率等,做好几率,并每日对下肢周径进行测试,做好健侧与患侧肢体的对比,如出现直径偏差过大,需要立刻告知医师,并辅助其处理[3]。对于已经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在1~2周内,血栓很容易脱落,故必须加强监护,避免肺栓塞,如出现呼吸困难、咳血等症状,需及时告知医师处理。
对于ICU中无禁忌症患者,可对其下肢进行垫高,以20~25°为宜,并在其膝下设置软垫,做好对患者的保暖工作。室内温度以22℃为宜,并每2h辅助患者完成一次翻身,减少对下腔的压迫,并尽可能减少对肢体的创伤,避免出现静脉压增高的问题。如已经并发,除了抗凝、溶栓之外,不可按摩或被动运动,防止栓子脱落,可利用60~70℃温水对患侧肢体进行泡洗,以缓解下肢肿胀问题。
在静脉给药时,应该优选刺激性小的药物,并且需要杜绝出现同一静脉多次进行穿刺给药的问题,如果穿刺点产生了炎性反应,则需要及时更换位置穿刺。在留置深静脉导管时,应该优选颈内与锁骨下静脉,一般不在下肢穿刺,如果必须在下肢穿刺,则可采用上下轮流穿刺的方案。且在穿刺时,不应选择患侧或肌力不佳的肢体,并确保静脉采血的集中性,减少对患者的损伤,如果同一血管在穿刺5次以上,则需要及时采用硫酸镁进行湿敷,如果伴随局部硬结现象,则需要采用红外线进行照射,每日照射次数为3次,时间控制在30min。
在下肢功能锻炼上,主要以关节的被动运动以及环转运动为主,以加快血液循环,在患者具备主动运动条件时,应该尽量要求其进行主动活动,对于长期卧床患者,可在床上进行运动,并辅助其完成比目鱼肌、腓肠肌的挤压,并配合相应的呼吸训练,加快下肢静脉血液的流速。
可采用循序减压弹力袜限制患者静脉的扩张,对于高危人群,在踝关节位置可控制压力在18mmHg,大腿根部以8mmHg为宜,并使压力呈现为梯度。也可进行周围充气性加压,利用机械的作用,促进血液的搏动,进而加快血液的循环[4]。或利用气压泵对患者的下肢进行气压治疗,按照足、小腿、膝盖、大腿的顺序进行反复施加压力并释放压力。也可利用磁治疗带,通过充气加压,干预血液动力学,并配合定期按摩,可在压迫浅表静脉的同时,促进深静脉的血液畅通,另外利用磁场的作用,也能够提高血液的含氧量以及渗透压,可降低患者血液的粘稠性。或可利用压力抗栓泵对患者的静脉充盈情况进行测定,继而自动控制充气与排气的时间,且各个体位均可利用,操作简单便捷。
综上所述,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较多,对患者预后及康复有着较大的不良影响,甚至可危及患者生命,为此必须做好预防工作。护理人员应该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影响因素,加强对患者的评估与监护,减少对患者血管的损伤,做好体位监控,并利用机械性手段进行预防,以此进一步降低ICU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概率,提高预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