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引引,王淑华
(郑州大学 旅游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旅游产业作为新兴服务业具有较强的经济乘数效应,但是旅游经济的发展却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国内外学者对旅游经济的空间差异性研究非常重视,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区域旅游经济竞争力[1]和旅游经济影响因素[2]的探讨上,相比之下,国内学者的研究内容更加广泛,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旅游经济时空差异[3]、旅游经济重心转移[4]、旅游经济溢出效应[5]等方面,但是总体而言,对旅游经济网络的关注相对较少。但随着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区域间旅游合作逐渐深化,旅游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旅游经济网络化趋势日益明显[6]。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为旅游经济网络结构的研究提供了便利。
在20世纪60年代,国外学者首次将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引入旅游研究中,但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旅游流与空间结构分析[7]、旅游关系网络演变[8]等方面。20世纪90年代国内学者进一步扩展了旅游网络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入境旅游市场分析[9]、旅游目的地角色定位[10]、旅游线路的演化[11]、旅游经济的空间联系[12]等方面。在新时期,全域旅游战略的提出推动了“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的转变。旅游者的跨区域流动增强了区域间的旅游经济联系。旅游经济网络研究得到国内学者的高度重视,在研究方法上,基于传统的引力模型、重力模型等数理统计方法不断引入图论、社会网络分析法等方法[13];在研究区域上,学者们更多关注城市群、都市圈和经济区的旅游经济的网络化[14-16];在研究内容上,学者侧重于对区域旅游经济网络结构的特征演化和旅游地角色定位的研究[17]。但总体来看,学者们对旅游经济网络的分析较多停留在静态层面,网络结构的演化特征未能突出,且对省域旅游经济网络关注不足[18-19],对旅游经济网络结构影响因素的定量化研究也有待提高。
河南省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旅游产业发展迅速。但由于旅游资源、旅游接待设施等客观原因,河南省旅游经济发展不均衡,城市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差异也较大。郑州市虽作为河南省中心城市,但增长极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各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不足,缺乏进一步发展的动力。而学者们对河南旅游经济的研究侧重于旅游经济的演化和发展对策[20-21],对河南省旅游经济联系的网络化探讨不足。本文借助万有引力模型,以旅游经济联系为基础,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2010-2016年河南省18个城市之间旅游经济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河南省旅游业的持续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1.1.1 引力模型
来源于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引力模型最初应用于测量城市间的空间作用,随着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学者们利用修正后的引力模型测量旅游经济联系度。其公式为:
(1)
公式(1)中:Fij为城市i和j的旅游经济联系度;Pi、Pj分别为2016年城市i和城市j接待旅游者总人次(单位:万人次);Gi、Gj分别为2016年城市i和城市j的旅游总收入(单位:亿元);Dij为城市i和城市j之间的最短公路距离(单位:千米)。
1.1.2 社会网络分析法
社会网络是社会行动者及他们之间关系的集合。社会网络分析法(social network analysis)就是分析社会行动者之间相关关系的科学方法。它以关系数据为基础,通过定量指标体系来衡量既定对象之间的互动结构关系,在具体分析的过程中,可以从整体网络和节点网络两方面进行,其中整体网络是测量网络结构的基本形态,而节点网络可以用来进一步明确节点在网络中的地位和角色[22]。从社会网络分析视角来看,河南省是由多个城市构成的网络体系,单个城市是该网络中的“节点”,各城市之间通过旅游经济的互动产生联系,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即是“关系”。社会网络分析法既可以直观地分析河南省城市间的旅游经济网络的整体形态,亦可深入剖析各城市节点的功能角色。所以在借鉴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河南省旅游经济网络研究的实际需要,本文主要选取整体网络指标中的网络密度、核心-边缘模型指标和节点网络指标中的中心度指标对河南省旅游经济网络结构特征进行解析。
(1)网络密度(density):网络密度是衡量旅游经济整体网络结构的紧密程度,用网络中实际存在的关系数量与理论可能存在的关系数量的比值表示。其取值范围为[0,1],密度值越大,网络结构发育越完备,各节点间旅游经济联系越密切。
(2)核心-边缘模型(core/periphery):核心-边缘模型是由城市间旅游经济的相互联系而构成的一种中心紧密相连、外围稀疏分散的特殊结构[23]。它能够揭示各节点在旅游经济网络中所处的相对位置,进而判断核心区和边缘区,并寻找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3)中心度(centrality):中心度用以衡量各节点在旅游经济网络中是否居于中心的地位,主要有3种表现形式:程度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和中介中心度[24]。程度中心度用来测量各城市节点的旅游经济交往能力,度数越高,该节点拥有的权利越大。接近中心度用来测量一个节点与其他节点的旅游经济往来的便利性,用一个节点与其他所有节点的捷径距离之和表示。中介中心度反映各节点在多大程度上位于其他节点交往路线的“中间”地位,并控制其他节点的交往能力。其值越高,控制力就越强,在旅游经济网络中就越具有垄断性地位。
为了保证旅游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文中所涉及的旅游经济统计数据均来自2011年、2014年和2017年《河南省统计年鉴》及相关年份的河南省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其中,城市旅游经济收入是指旅游经济总收入,包括国内旅游收入和入境旅游收入两部分,为保证单位统一,本文将入境旅游收入按照当年汇率由美元转化成人民币单位。公路里程数据来源于河南省主要城市间公路里程表。
首先,运用式(1)计算出河南省18个城市在2010年、2013年、2016年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组成 3个18×18的旅游经济联系数值矩阵。接着,选择合适的断点,将数值矩阵转化为二分矩阵。由于河南省各个城市之间旅游经济联系差异较大,为保证旅游经济网络的合理性,考虑到数据的适用性和可比性,经过多次试验,选取历年旅游经济联系的中值5.03作为断点,将数值矩阵转化为二分矩阵进行数据分析,即当两空间单元的旅游经济联系的数值大于5.03时取 1,小于5.03时取 0。最后运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 UCINET6.0的 NetDraw 功能结合河南省行政区划,调整节点的相对位置,最终构建河南省旅游经济联系网络空间结构图。
由图1可以看出,2010-2016年河南省旅游经济联系网络空间结构不均衡,总体呈现出中西部网络相对密集、东部网络相对稀疏的格局。其中2010-2013年网络结构变化较为显著,由不闭合结构发展为全闭合结构,旅游经济网络结构逐渐复杂化。此外近7年间,各城市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均有所增强,其中漯河、驻马店和信阳与其他城市的联系明显增强,由仅与郑州的单线联系发展为多城联系。在核心节点上,以郑州为单一核心的局面逐渐被打破,最终形成以郑州、洛阳、开封为核心的三足鼎立之势,河南省旅游经济联系网络正在向多核心、高密度发展。
(1)网络密度
沿着network/cohesion/density计算网络密度。从表1可以看出,2010-2016年河南省旅游经济网络密度从0.26上升为0.54,意味着河南省旅游经济网络结构发育程度不断提高,城市之间的旅游经济的互动性增强。但是从理论上看,有18个城市节点组成的河南省旅游经济网络最大可能的关系数应为324条,然而2010年实际存在的联系数仅为40条,虽然逐年增加,但直到2016年实际存在的关系数也只有82条。可见河南省城市旅游经济网络结构的整体发育程度偏低,网络结构尚不健全,城市间旅游经济总体互动性不强,旅游经济联系不紧密。
a-2010年
b-2013年
c-2016年
资料来源:作者绘制。
图1河南省旅游经济网络结构图
表1 河南省旅游经济联系网络密度
数据来源:作者统计。
(2)核心—边缘模型分析
利用 UCINET 6.0软件的 Core-Periphery 功能进行核心—边缘模型的测度。从表2可以看出,2010-2016年河南省旅游经济网络中存在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并呈现核心城市逐渐增加,边缘城市逐渐减少的态势。2010年河南省旅游经济网络中核心城市仅有6个,边缘城市12个。2013年平顶山市和鹤壁市进入核心区,核心城市达到8个,边缘城市减少为10个。2016年核心区进一步扩大,许昌市也进入核心区,至此核心区与边缘区城市数量均等。从核心区的行政分布来看,核心城市中除安阳市和鹤壁市外,其余6市均与省会郑州市比邻,形成以郑州市为辐射极的圈层结构。
表2 河南省旅游经济联系网络核心—边缘结构表
数据来源:作者统计。
从表3可见,2010-2016年核心区旅游经济联系密度值整体波动下降,从2010年的0.50下降为2016年的0.44,随着核心区成员增加,尤其是平顶山市、鹤壁市和许昌市作为后发旅游城市进入核心区,它们却一定程度上拉低了核心区的旅游经济联系密度,这也说明后发旅游城市的发展动力有待加强。而边缘区旅游经济联系密度值逐年上升,从2010年的0.00上升为2016年的0.09,但由于地理位置偏远、旅游发展起步较晚等原因,边缘区城市旅游经济发展速度较慢,边缘区旅游经济联系较弱,远低于核心区旅游经济联系密度。
此外,2010-2016年边缘区与核心区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密度均高于边缘区旅游经济联系密度,边缘城市由于自身旅游发展能力受限,对外寻求旅游经济发展机会的需求旺盛,故主动承接来自核心城市的旅游经济辐射。但整体而言,核心城市对边缘城市的旅游经济带动力仍显不足,旅游经济网络中存在较严重的核心—边缘结构。这也说明在进一步加强核心旅游城市建设的同时,也要注重发挥核心城市对边缘城市的旅游经济辐射带动作用。边缘城市也应转变旅游经济发展理念,变被动为主动,积极融入核心城市旅游经济建设中,同时加强边缘城市间的旅游经济合作,最终达到优化河南省旅游经济空间结构、促进区域旅游经济联动发展的目的。
表3 河南省旅游经济联系网络核心—边缘网络密度表
数据来源:作者统计。
通过程度中心度、接近中心度、中介中心度等指标衡量城市节点在旅游经济网络中的角色和地位,是对旅游经济整体网络分析的一种补充(如表4)。
(1)程度中心度分析
通过UCINET软件中network/centrality/degree模块计算网络的程度中心度。从表4可以看出,2010-2016年河南省各城市间旅游节点的程度中心度普遍提高,标准差基本维持在23左右,意味着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间的旅游经济联系不断增强,但是各城市间的旅游交往能力差异性较大。其中,郑州、洛阳、开封的旅游经济联系的程度中心度在近7年间均位居前三名,说明郑州、洛阳和开封与其他城市的旅游经济联系最为频繁,是河南省旅游经济联系的关键枢纽,尤其是郑州的程度中心度一直保持在100,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市。郑州作为河南省的省会城市,凭借着其强大的旅游经济辐射力,在河南省城市旅游经济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
2010-2016年间三门峡、商丘、济源旅游经济联系的程度中心度上升幅度较小,且数值均低于30,主要由于这些城市地处河南省行政区划地理位置的边缘,交通通达度相对较低,对外旅游经济联系较少,再加上旅游业发展起步较晚,旅游经济的后发动力不足,逐渐被其他城市赶超,最终沦为最边缘的城市。而驻马店、平顶山、许昌旅游经济联系的程度中心度大幅上升,与其他城市旅游经济联系逐渐活跃,旅游经济交往能力不断提高。
(2)接近中心度分析
运用UCINEt软件中network/centrality/closeness模块计算网络的接近中心度。从表4可以看出,2010-2016年河南省旅游经济网络的接近中心度的平均值不断提高,从2010年的59.04上升为2016年的70.47,上升幅度为19.35%,而标准差始终保持在12.59左右,说明河南省各城市节点间的旅游经济联系更加便利,旅游经济距离捷径化,产生了多点依赖,边缘城市的作用得到发挥,中心城市地位有所削弱。
其中,2010-2016年郑州、开封、洛阳、新乡和焦作5个城市的接近中心度均高于平均值,这些城市因经济实力强、基础设施完善、交通网络完善,与其他节点城市的旅游经济距离较近,旅游经济交流阻碍较少,联系较为紧密。在2010年漯河、信阳、驻马店3个城市的接近中心度全省最低为51.51,但在2013-2016年漯河、信阳和驻马店与网络中其他节点城市的旅游经济距离不断缩短,逐渐摆脱中心城市的控制。而商丘和济源因旅游发展动力不足等原因,与其他节点城市间的旅游经济距离增大,逐渐被郑州、开封、洛阳等中心城市所控制,在2013-2016年接近中心度达全省最低值。
(3)中介中心度分析
运用UCINET软件中network/centrality/betweenness模块计算网络的中介中心度。从表4中可以看出,2010-2016年河南省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网络的中介中心度的均值和标准差不断下降,说明个别城市对旅游经济联系的控制减弱,河南省旅游经济联系向均衡化发展。
表4 河南省节点网络中心性
数据来源:作者统计。
其中,郑州的中介中心度一直居于首位,表明郑州市节点网络开放程度较高,在河南省旅游经济联系的网络中处于枢纽地位,对其他城市的控制力强、依赖程度低,但是过度依赖郑州的中介作用,将致使河南省旅游经济网络具有一定脆弱性,一旦中介城市缺失,会导致整个河南省旅游经济网络的瘫痪。但相比2010年,2016年郑州的中介中心度下降幅度达到76.96%,洛阳和开封的中介中心度上升幅度分别为70.65%和53.40%,说明郑州的垄断地位正在受到洛阳和开封的挑战。
此外,鹤壁、三门峡、商丘和济源在2010-2016年间中介中心度一直为0,表明这些城市在河南省中的中介地位极低,对区域内其他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的交往疏散不起作用,在旅游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受其他节点城市的限制作用明显,独立性弱,处于河南省旅游经济网络的边缘位置。在河南18个城市中,安阳是除郑州外唯一一个7年来中介中心度不断下降的城市,在2016年安阳的中介中心度下降为0,安阳虽作为最早的核心城市,但是核心城市的功能却在不断弱化。
区域旅游经济网络的形成不仅与旅游经济收入和节点间的空间距离密切相关,而且与节点间的旅游竞争力和旅游空间交流等因素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些因素共同影响着旅游经济整体网络的发育以及节点在网络中的角色和地位。借鉴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河南省的实际条件,本文选取5类指标:①旅游发展能力。旅游资源是旅游目的地吸引游客的最重要因素,借鉴学者研究成果用旅游资源禀赋反映地区旅游资源的状况;旅游服务设施是旅游业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旅行社和星级酒店是重要的旅游服务设施,能够反映地区的旅游服务水平,选取星级饭店与旅行社的个数之和作为衡量标准;旅游信息流是衡量两城市间旅游信息的互动的指标,用城市间旅游信息的百度指数表示。②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资金的投入等方面。人均GDP能衡量区域经济的资金实力;固定资产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决策者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图或目标。③区位交通条件。区位因素的优劣将会影响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本文选用设区市行政中心到达省会郑州的最短距离作为区位指数[25];此外选择铁路网密度、公路网密度、二级及以上公路、内河航道密度等采取加权求和的方法计算交通条件的综合得分[26]。④邮电通信水平。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旅游信息对旅游者目的地选择的影响日益凸显,对促进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具有重要作用,故选择邮政、电信业务量和互联网用户量来衡量地区信息化水平。⑤科学技术水平。科学技术水平是人才聚集后创造科技成果的一种体现,城市间研究人员的流动、科技专利的共享都能够加强城市间旅游经济的联系。因此共5类指标12个变量。
由于所选变量均为关系数据,数据之间可能存在高度相关性,用传统分析方法极可能引起多重共线性,故采用一种随机化检验方法,即QAP相关性分析,它以两个矩阵关系数据的置换为基础,可以对N×N矩阵进行相关性分析。因此本文在综合考虑旅游经济联系网络的演变、城市差异对经济联系强度的影响等因素的基础上,从省域城市间的变量差异入手,分别以2010年、2013年和2016年河南省城市间的12个变量差异矩阵为自变量,河南省旅游经济网络为因变量,来分析河南省旅游经济网络的影响因素。其中,旅游信息流矩阵用两个城市间搜索旅游信息的百度指数表示;区位指数矩阵采用设区市行政中心之间的最短距离表示;其余10个因素建立差值矩阵,为消除量纲影响,对其进行极差标准化处理(分析结果如表5)。
在表5中,p值代表显著性水平,从统计意义上来说,当p小于0.05时,说明两矩阵具有相关性,可以看出,在2010-2016年,区位交通条件中的区位指数矩阵与旅游经济网络呈较显著负相关,旅游发展能力、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水平等变量组下的各因素矩阵与旅游经济网络呈显著正相关。而邮电通信水平对旅游经济网络的影响不稳定。具体分析如下:
表5 河南省旅游经济网络的影响因素分析
数据来源:作者统计。
(1)旅游发展能力。在2010-2016年间,旅游资源禀赋与旅游经济联系网络之间具有正相关性,但是相关性系数却逐渐降低,而旅游服务设施与旅游经济联系网络的相关性不断增强,相关系数达到0.5左右,说明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者的需求逐渐多样化,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单一的旅游资源,而是对旅游体验和旅游服务的需求更加强烈。旅游业的竞争正在逐渐从资源竞争转向服务体验竞争。此外,旅游信息流与旅游经济联系网络之间具有较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从2010年的0.574增长到2016年的0.671。目前互联网与旅游业的融合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城市间旅游信息的推广不仅对旅游流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而且对增强城市间的旅游经济联系也起到关键的作用。
(2)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和固定资产投资与旅游经济网络之间具有正向相关性,说明较强的旅游经济联系往往会出现在居民生活水平较高、经济发达的地区,区域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对增强旅游经济联系具有积极促进的作用。但是随着旅游经济联系网络的完善,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力在逐渐降低。可能是由于固定资产在投资时更多以行政区划政府为主导,没有形成河南省全域化的整体意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旅游经济的交流。
(3)区位交通条件。整体来看,区位指数与旅游经济联系网络具有显著负相关性,其他城市与郑州距离越远,区位指数越高,受郑州的旅游经济辐射就会变弱,这种“距离衰减”有增强的趋势。同时这也印证了在核心—边缘模型里的分析,边缘城市基本都距离郑州较远,并且处在行政边缘地区。而交通条件与旅游经济联系网络具有正相关,相关性系数维持在0.3左右,交通的通达性保障了旅游地的可进入性,对城市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4)邮电通信水平。从表5中可以看出电信业务量与旅游经济联系网络的相关性不断增强,在2010-2013年呈正相关,但在2016年却呈显著负相关,说明在旅游业发展前期,自由、无障碍的远距离通讯能力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地理空间对旅游经济的不利影响,使得边缘城市与中心城市的远距离旅游经济联系成为可能。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全域旅游的提出,仅依靠通信设施无法促进旅游者的跨区域流动,所以随着旅游经济网络的完善,通信设施与旅游经济联系的负相关性逐渐突出。在2010年互联网用户量与旅游经济联系网络呈正相关,但在2013-2016年却不相关,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在旅游业起步阶段,互联网发展水平与旅游经济联系具有同步性,但随着旅游者需求的多样化,互联网用户量逐渐无法精确地反映旅游经济的联系。此外还发现邮政业务量与旅游经济联系网络一直没有相关性。
(5)科学技术水平。从表5可以看出,专利申请量和研究与实验人员与旅游经济网络呈正相关,且相关性水平基本维持在0.4左右,但有下降的趋势。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与科学技术水平息息相关,旅游服务设施的改善、旅游吸引物的创新等都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撑。但随着体验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业的发展不再拘泥于观赏性旅游,随着驴友群体的出现,探险游等一些不拘泥于景区游览的旅游新形式逐渐成为旅游业中值得关注的新现象,非景区化的旅游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学技术水平与旅游经济网络的相关系数。
(1)总体来看,2010-2016年河南省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不断增强,旅游经济网络结构逐渐复杂化,但空间结构不均衡,呈现出中西部网络相对密集、东部网络相对稀疏的格局,此外核心节点城市逐渐增多,逐渐形成郑州、洛阳、开封三足鼎立之势。
(2)从整体网络来看,2010-2016年河南省旅游经济整体网络密度从0.26上升为0.54,城市间旅游经济的互动性不断增强,但是实际存在的关系数较少,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仍不紧密,旅游经济网络发育不健全,而且河南省旅游经济网络中存在较严重的核心—边缘结构,并呈现核心城市逐渐增加、边缘城市逐渐减少的态势。其中,核心城市表现出较明显的空间邻近效应,形成以郑州为核心的圈层结构。核心城市与边缘城市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密度差异较大,核心城市对边缘城市的旅游经济虽具有一定的辐射作用,但带动力仍显不足。边缘城市也需要转变发展理念,变被动为主动,加强与周边城市的旅游经济联系。
(3)从节点网络来看,2010-2016年河南省各节点城市的程度中心度普遍提高,旅游经济联系不断增强,但是城市间的旅游交往能力差异性较大,其中郑州、洛阳、开封与其他城市旅游经济联系最为频繁,是河南省旅游经济联系交往的关键枢纽。此外,随着各个节点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的可进入性普遍提高,城市间旅游经济距离捷径化,边缘城市的作用得到发挥。近7年间郑州的中介中心度一直居于首位,表明郑州市的节点网络开放程度较高,对其他城市的控制力最强,但是如果过度依赖郑州的中介作用,又会使整个旅游经济网络结构具有脆弱性。
(4)河南省旅游经济网络的发育是多种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与旅游发展能力、经济发展水平、区位交通条件和科学技术水平等因素有着较强的相关性,而邮电通信水平对旅游经济联系的影响具有波动性。此外,旅游资源禀赋、固定资产投资、科研人员与专利申请等因素在旅游经济网络发育前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影响力在逐渐下降,而旅游服务设施、旅游信息流、人均GDP和区位指数等因素对旅游经济网络结构的完善具有显著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力有不断提高的趋势。
总体来看,目前河南省旅游经济网络结构仍不均衡,多核心的旅游经济网络布局虽逐渐形成,但存在较严重的核心-边缘结构,空间网络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为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打破行政边界,推进跨区域旅游合作。河南省旅游经济网络空间结构不均衡。随着全域旅游战略的提出,河南省旅游经济的跨区域合作成为必然,在合作空间的选择上,必须要打破行政边界的限制,重点加强中东部旅游经济的区域合作,提高西南部旅游经济的连通能力,最终促进区域旅游经济均衡化发展。
(2)明确区域角色,寻求优势互补。一般而言,核心区是旅游经济的增长区,而边缘区是旅游经济的低迷区。核心区在不断增强旅游竞争力的同时,应该积极加强与边缘区旅游经济的联动发展,最大化发挥核心区的“涓滴效应”。边缘区在稳定承接游客溢出的同时,还应主动与核心区进行旅游战略合作,学习借鉴核心区成熟的旅游发展经验,深度开发边缘区的旅游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成旅游经济优势。
(3)坚持多核引领的旅游发展模式。郑州作为河南省最大的旅游集散中心,在旅游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而随着洛阳和开封旅游经济的崛起,河南省旅游经济网络逐渐形成郑州、开封和洛阳的三足鼎立之势。河南省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在进一步发挥郑州旅游经济“龙头”效应的同时,分别将洛阳和开封培育成旅游经济增长的第二和第三极核。多核引领的旅游发展模式,不仅使河南省旅游经济网络更具有稳定性,而且能够为河南省旅游经济注入更多的活力。
(4)加强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网络的互通。首先,政府应该在全域旅游理念的指导下合理分配公共资源,促进固定资产投资合理化、邮电通信配置均衡化,并积极引导旅游人才在全省范围内的流动,为各城市旅游产业结构的升级提供坚实的基础。同时,河南省各城市在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的同时,需要进一步加大旅游服务设施的投资力度,提高交通的可进入性,并促进旅游信息在城市间的互动传递,最终达到城市间旅游资源共享、旅游信息互通和旅游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的目的,真正实现河南省旅游经济网络结构的均衡化。
旅游经济网络结构特征的动态变化是不同地区间旅游经济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综合反映。本文目前还存在一定的不足。第一,只选取3个时间截面下旅游收入指标进行分析,河南省旅游经济网络结构的演化特征有待深入分析。第二,旅游经济网络的形成受多方因素的影响,文章只选取了5个方面供给因素,需求因素对旅游经济网络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在后续研究中须在更长时间段内探索河南旅游经济网络结构的时空演化规律,并从多维度对网络结构的演化机理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