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歧杆菌活菌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观察

2019-01-04 06:51刘华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年11期
关键词:蒙脱石活菌双歧

刘华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河南郑州450052)

小儿腹泻发病机制分为内源性致病菌感染及外源性致病菌感染,在儿童时期发病率极高,年龄不足5岁的小儿合并腹泻发生率超过20%[1]。小儿腹泻具有季节性、高发性、反复性特点,临床表现为流质状大便、大便次数增加,多数患儿合并呕吐、脱水,伴进食限制,病情进展者会出现脱水、酸中毒、水电解质紊乱等症状,危及小儿生命安全。目前临床治疗小儿腹泻多根据发病特点选择肠道黏膜保护剂、肠道微生态制剂等药物,以保护肠道黏膜和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促使患儿症状恢复。蒙脱石散与双歧杆菌活菌是治疗小儿腹泻的常用药物,有大量临床研究实践证明了两者单独用药时具有确切疗效,但对联合用药的研究报道较少[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双歧杆菌活菌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腹泻患儿106例,采取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男31例,女22例;年龄3个月~5岁,平均年龄(2.17±0.58)岁;病程 1~12 d,平均病程(5.42±1.28)d;脱水程度:轻度36例,中度14例,重度3例。观察组男30例,女23例;年龄3个月~5岁,平均年龄(2.24±0.61)岁;病程 1~13 d,平均病程(5.52±1.31)d;脱水程度:轻度35例,中度14例,重度4例。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程及脱水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标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3]:(1)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等确诊腹泻;(2)每日大便次数超过3次,大便呈蛋花样、水样状、黏液状,伴发热、脱水等症状;(3)患儿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心、肺、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2)对本研究药物过敏;(3)轮状病毒等感染性腹泻;(4)伴明显脱水、代谢性酸中毒症状;(5)中途转其他治疗。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行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抗炎、降温、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等。对照组给予蒙脱石散(国药准字H20000690)治疗,空腹口服,年龄≤1岁的患儿,1 g/次,3 次 /d;>1 岁的患儿,1.5 g/次,3 次 /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活菌制剂(国药准字S10960040)治疗,口服,年龄≤1岁的患儿,半粒/次,3次/d;>1岁的患儿,1粒/次,3次/d。两组患儿均持续治疗7 d。

1.4 观察指标与标准 (1)观察两组患儿大便性状、大便次数及体温恢复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标准:粪便为成形软便;粪便有臭,但非恶臭;粪便隐血试验及粪胆红素定性试验正常。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标准:大便次数1~3次/d。体温恢复正常标准:体温36.5℃左右。(2)观察两组患儿用药期间不良反应情况。(3)评价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显效:服药3 d后,大便次数显著减少,大便性状及体温恢复正常;有效:服药3 d后,大便次数减少,大便性状明显改善,体温明显降低;无效:服药3 d后,大便次数无减少甚至增加,大便性状呈流质状明显,合并发热症状[4]。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显效27例,有效2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23%(51/53);对照组显效19例,有效21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75.47%(40/53)。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9.396,P=0.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大便性状、大便次数及体温恢复至正常时间比较 观察组大便性状、大便次数及体温恢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大便性状、大便次数及体温恢复至正常时间比较(d,±s)

表1 两组大便性状、大便次数及体温恢复至正常时间比较(d,±s)

组别 n 大便性状复常时间 大便次数复常时间 体温复常时间观察组对照组53 53 t P 2.72±0.65 4.01±1.03 7.711 0.000 1.58±0.74 2.86±0.81 8.494 0.000 0.84±0.32 1.87±0.56 11.626 0.000

2.3 不良反应 两组患儿用药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便秘2例,腹泻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6%;观察组出现轻度恶心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9%。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5,P=0.607。

3 讨论

小儿腹泻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多由细菌、病毒等因素感染导致。小儿腹泻主要人群为2岁以下的小儿,1岁以下的患儿占腹泻小儿的50%左右,每年全世界腹泻小儿死亡人数高达1 800万[5]。小儿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善,肠道功能较弱,胃酸分泌较少,消化酶活力较低,在进食后无法适应食物变化,极易出现腹泻、呕吐、腹痛等症状。而小儿长期腹泻,常伴营养不良,极易出现酸中毒、脱失症状,影响小儿正常成长发育。小儿腹泻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常发生在秋季,多因轮状病毒感染引起。

蒙脱石散是治疗小儿腹泻的常用药物。小儿腹泻时,小肠上皮细胞损伤,肠黏膜脱落,会加重小儿腹痛,破坏小儿肠黏膜正常吸收功能。蒙脱石散为肠道黏膜保护剂,可保护肠黏膜结构及功能,使小儿肠黏膜功能恢复正常[6]。其药理作用为:(1)蒙脱石散的成分为天然蒙脱石微粒,其结构为层纹状,分布呈非均匀电荷性,其颗粒成分覆盖在肠道黏膜,不仅能保护肠道黏膜功能,也能修复肠道黏膜结构,提高肠道黏膜对有害因子的抵抗及消灭作用;(2)天然蒙脱石颗粒对肠道内病毒、病菌可起到固定及抑制作用,清除肠道内毒素及有害气体,改善肠道环境;(3)蒙脱石散能平衡肠道内菌群,纠正肠道菌群紊乱,并有局部止痛作用。因此蒙脱石散可通过保护肠黏膜功能,改善肠道环境,抑制病毒、细菌等有害物质,对小儿腹泻具有显著作用[7]。

肠道内有超过400多种的微生物,有害菌及有益菌的状态处于平衡性,当小儿肠道环境紊乱、被破坏而出现腹泻症状时,有害细菌不断繁殖并加速生长,使肠道内微生态环境失衡。双歧杆菌活菌为肠道微生物制剂,可纠正腹泻患儿肠道内被破坏的微生态环境,增强治疗效果。其药理作用为:(1)双歧杆菌活菌生存于肠黏膜表面,可形成一层生物屏障,起到阻止病菌定植、预防病菌入侵的作用;(2)双歧杆菌活菌在肠道内会产生乳酸与醋酸,降低肠道内pH值,抑制致病菌的生长,改善肠道环境,重建人体内肠道正常微生态系统,调增肠道菌群,起到止泻作用;(3)双歧杆菌活菌能发酵糖类,恢复肠道蠕动功能,促使多种维生素及生物酶的合成,提高人体对钙、铁、维生素等多种微量元素的吸收,增强人体免疫功能[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P<0.05);观察组大便性状、大便次数及体温恢复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双歧杆菌活菌联合蒙脱石散,可加快小儿肠道功能恢复速度,控制腹泻症状,具有较高临床疗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综上所述,双歧杆菌活菌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可提高临床疗效,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蒙脱石活菌双歧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腹泻患儿的效果分析
蒙脱石中元素杂质铅的质量控制
死菌活菌,健康作用不一样
蒙脱石散可治口疮
小儿乳酸菌素散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分析
双歧三联活菌联合硝苯地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40例
母乳婴儿源产细菌素双歧杆菌的分离鉴定
H+-ATPase对于双歧杆菌的耐酸性具有重要作用
铬铝基柱撑蒙脱石的制备与孔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