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型教学理论引领下的课堂提问策略

2019-01-04 05:40
教育家 2018年48期
关键词:目标情境思维

课堂提问是一系列以激发学生思维为目的的师生互动的行为链,是学生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等思维操作结构中的一种思维加工技能。课堂提问是激起高阶思维的导火索,是激发思维互动的主要手段。周密设计课堂提问是高效提问的核心环节。思维型课堂教学理论以聚焦思维结构的智力理论为基础,着眼于课堂教学中的思维活动,意在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思维型课堂教学理论引领下的课堂提问以引导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起学生思维兴趣、提升学生高阶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对课堂提问提出的基本要求是:明确提问目的、引导学生完成知识建构、重视非智力因素的激发与维护、关注提问的层次性、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强调课堂提问不仅包含教师提问,同时包含学生提问。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需要掌握课堂提问的智慧和策略。

围绕教学目标。思维型课堂教学理论下的课堂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等高阶思维能力,造就适应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日常教学目标也应以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其中,目的性是思维的根本特点,也是思维结构的首要成分,反映着思维活动的自觉性、有意性、方向性和能动性。课堂提问作为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每个问题的提出都应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及问题是教师提问的前提,是实施提问的根本保证,也是教学设计中的必备环节。但是,日常教学中常常出现重视教学设计,忽视课堂提问设计的现象。具体表现为:缺乏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偏离教学目标、随意提出远离教学目标的问题等。教师需要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仔细推敲在什么地方要提出什么问题来引导学生;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确定提问目的,进而面对不同的提问对象选择不同的提问方式,利用不同的反馈技术组织课堂提问。

把握问题梯度与难易度。思维型课堂教学理论认为,思维具有跃迁性,学生思维发展遵循的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的基本规律。教师课堂提出的问题,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合理调配问题的梯度,先从简单、具体的低认知水平的问题,逐渐过渡到复杂、概括的高认知水平的问题,把握好问题间的梯度,协调好问题间的衔接,适当为学生增设台阶,使之能拾级而上,逐步逼近核心问题。思维型课堂教学理论还认为,思维具有层级性,过简或过难的问题都很难激发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学过程中,问题过简,学生会丧失好奇心;问题过难,学生自信心会受挫。因此教师需要把握问题难易度。在处理过难问题时,增设引导性的辅助问题。当然,教师需要明确什么是主问题,哪些是辅助性问题,做到问题主次分明,层次清晰,而不宜采用过多的低认知水平的问题。

抓住教学中心点、关键点与难点。思维型教学理论以思维的“三棱结构”模型为基础,强调思维的心理结构是多侧面、多形态、多水平、多联系的。聚焦思维的课堂提问,首先,需围绕教学中心。所有问题都是以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为核心,课堂提问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中心,从问题情境的创设到具体问题的设计,从提问对象、形式到提问内容,从提问角度到提问难度等方面进行多维思考,设置一系列立体化、多层次的问题。其次,需抓住关键点,如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基本公式等常用的知识与技能。教师要抓住这些关键点发问,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发学生认知冲突,促进学生积极思维,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第三,注意难点分散,张弛结合。一张一弛谓之道,提问亦需遵循此道。难点集中,从教学内容上讲,对认知水平要求高,易出现枯燥乏味的现象;从学生角度讲,始终处于紧张状态,易疲劳,产生消极情绪,失去兴趣。因此,教师要根据难点类型,选择不同的应对策略。难点出现在知识衔接之处,可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集成一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信息系统,增强感性刺激的同时引导理性思维,突破难点;难点出现在认知水平要求高或问题解决程序烦琐处,可以设计一些铺垫性的认知阶梯性的问题,想方设法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将过难、过大的问题化为若干个浅显易懂的小问题,降低认知负荷,逐步解决难题;难点出现在难以迁移的地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概括要点,明确不同情景下的不同表现,将知识技能系统化、组块化,再加之适当的变式训练促进迁移能力的发展。

应用导入性、消化性、探究性、创造性提问手法。思维型教学理论提出,教学要遵循动机激发、认知冲突、社会建构、自我监控和应用迁移五个基本原理,以及情境创设、问题提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反思和应用迁移六大基本要素。基于此理论,教师课堂提问需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通过导入性问题引起认知冲突,设置以主干问题为核心的问题群,铺设出一条通往教学目标的消化性问题。每个学生都是鲜活的个体,教师需要提出探究性问题激活学生主观能动性,通过师生之间和同伴之间的合作交流,探索未知,总结反思,主动建构;通过教师提出创造性问题训练学生思维的前瞻性、独创性等思维品质,为培育创新型人才搭建创新舞台。通过以上提问手法,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在思维训练上层层递进,构成课堂教学的有序性。

注意五个要素。思维型课堂教学理论强调,思维品质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突破口。教师通过课堂提问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时有五个注意点。一要言简意赅。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精辟凝练,清晰明了,避免问题不清、主次不分、言语模糊、启发引导性不足,给学生思维的概括性起到典范作用。二要形式新颖。教师要变注意换角度提问,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时空与机会,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多方面、立体式地分析领会,着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三要运用对比。巧妙运用对比可以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起学生求知欲,有效激发学生的对比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系统性。四要因势利导。教师要根据学生知识掌握状况,灵活生成一系列追问性问题,逐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核心问题,以此提升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及多元信息的整合技能。五要面向全体。教师要提高问题的延展性,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和创造平等的课堂参与机会,使每一个问题都能产生“群体效应”,促进学生思维的迁移广度。

掌握六个环节。思维型课堂教学需围绕激发学生思维展开各项课堂教学活动。课堂提问应包含六个环节。(1)精心设计问题,制定培养思维的框架。课堂提问设计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具体内容,将课堂提问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提问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包括提问目标、提问情境、提问时机、提问方式、提问反馈等内容。提问设计是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高效问题的前提。(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的动力。教师要善于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演示技术、结合知识衔接点、引发认知冲突、设置疑惑和问题、应用比较分类等方法创设问题情境。(3)抓住提问时机,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要善于从教材的关键处、疑难处、精华处、深奥处设置问题,从学生思维受阻处、知识迁移困难处、概念混淆处、精力分散处设置问题。(4)合理候答,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候答时间是教师提出问题后,等待学生做出反应的时间,合理留出候答时间对学生思维深刻性和精细性起重要影响。候答时间长短可以根据问题类型及问题任务进行调整。(5)正确叫答,给予学生公平的思考。正确的叫答可以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叫答时教师应兼顾全体学生,根据问题的难度和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学生回答问题,也可以采用随机叫答、排号叫答、抽签叫答等多种方式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有惊喜感,激发学生的思维投入度。(6)有效评答,促进学生思维的升华。评答是教师对学生问题回答做出的及时引导与评价,是课堂提问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采用延伸、扩展、总结与比较等方式进行引导,学生在教师的问题启发下完成信息的统整,思维获得操练,进而得以升华。

猜你喜欢
目标情境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感悟三角形的高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