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雷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
在高温季节,坐北向南、半坡式的冬季大棚不利于平菇栽培,最好采用南北走向的地下式或半地下式的拱形结构大棚,当然有条件的用土窑洞,人防地道和山洞效果会更好。总体要求只有一点,即可以使菇房内温度处于一个较低的状态。
目前,平菇的品种很多,其抗杂菌、抗污染能力差异很大。有的品种在冬季出菇很好,但一进入夏季,菌棒就会出现毁灭性的污染,这些品种坚决不能用。因此,必须选择在夏季仍具有良好的抗根霉、毛霉、青霉等杂菌能力的品种,这是栽培成功的前提。
平菇品种的出菇温度类型主要分为以下4种:低温型、广温偏低型、广温偏高型、高温型。要想在夏季栽培实现高产,则应该选择广温偏高型和高温型的品种。这些品种主要包括3个系列:秀珍菇系列,出菇温度在6~38℃;新选700、夏灰一号系列,出菇温度在0~35℃;早秋615 系列,出菇温度在3~35℃。
不同的平菇品种,发菌完成后菌丝的组织结构不同,有的品种菌丝结构松软,如秀珍菇系列。有的品种菌丝结构致密,如早秋615 和夏灰1 号系列。在夏季高温季节,正是虫害最为严重时,不论采用烟熏、喷雾等各种杀虫方式,都不可能完全将虫害杀死,且杀虫之后最多1 周,大棚内又会出现虫害。对菌丝结构松软的菌棒,菇蝇在菌棒内大量产卵,菇蝇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严重破坏菌丝,最多1 个月,菌棒的菌丝活力就会降低,严重影响平菇产量。而菌丝结构致密的菌棒,菇绳的幼虫在菌棒内的活动受到极大抑制,很难大规模繁殖,即使到了出菇后期,菌棒仍然是白壮如初,为平菇的高产提供了物质条件。
大部分食用菌的菌丝生长温度都差不多,为8~35℃(草菇除外),最适宜的发菌温度为15~25℃。温度过低,菌丝停止生长。温度过高,则菌丝生长过快而变得细弱,抗性降低。在高温季节,各种杂菌极易繁殖,而且生长极快,从而形成杂菌污染,导致发菌失败,这正是在酷暑阶段大部分种植户不敢投产的主要原因。因此,在高温季节完成平菇的生产,发菌就成为最关键的环节,而最根本的原理则是如何有效地控制室温和菌袋的温度,具体说就是如何有效地将室温控制在30℃以下,将菌袋温度控制在35℃以下。比如:在菇房内安装空调;修建南北走向的地下式或半地下式大棚;挖山洞做菇房;对菌棒进行必要的疏散,便于发菌时散热等。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能把温度控制在要求的范围内即可。
棉籽壳也称棉皮,是棉籽经过剥壳机分离后剩下的外壳。棉籽壳是脱绒棉籽的种皮,不仅营养丰富,且质地疏松,吸水性强,具有良好的物理性状,加水浸透或加压力时,不板结,透气性好,含有一定的空气,可提供菌丝生长所需要的氧气,是适宜平菇栽培的最理想原料。
以棉籽壳为主要原料的配方产量明显高于其他原料配方,但由于棉籽壳的上游产品受到全球经济及相关产品(棉花、其他油料、粕类等)以及产区里每年棉花种植面积量、种植成本、气候、运输成本、季节性等因素的影响,价格呈上涨趋势,导致此配方的成本不断增加,纯收入并不高。
玉米芯是玉米脱去籽粒后的穗轴。一般占玉米穗的20%~30%。用粉碎机可以粉碎成粗细不同的颗粒。它具有组织均匀、硬度适宜、韧性好、吸水性强等优点。干玉米芯含水分8.7%,有机质91.3%,粗蛋白2.0%,粗脂肪0.7%,粗纤维28.2%,可溶性碳水化合物58.4%,粗灰分2.0%,钙0.1%,磷0.08%。
以玉米芯为主要原料的配方虽产量较棉籽壳相比有所下降,但原料成本低于棉籽壳,经栽培对比经济效益已超出棉籽壳,由于近年棉籽壳价格高货源少,预计玉米芯将仅次于棉籽壳成为平菇栽培的主要原料。
木屑是木头加工时留下的锯末、刨花粉料。木屑主要成分是粗纤维和碳水化合物,是配方中提供碳源的物质。干木屑一般含粗蛋白1.5%,粗脂肪1.1%,粗纤维71.2%,可溶性碳水化合物25.4%。栽培平菇生长的木屑培养料粗的比细的好,以阔叶树木屑为佳。但实践证明,松、杉、樟等木屑也能作为培养料进行平菇的生产,但在使用前应放置半年至一年时间,让木屑里的芳香等物质自然挥发就可正常使用。
单独以木屑为主要配方的培养料产量比较低,但是木屑搭配棉籽壳或玉米芯的配方比以木屑为主要原料的配方产量有明显提高。
稻草一般指脱粒后的稻秆。稻草或其他秸秆随处可见,其含有大量的纤维素、木质素,草茎外表蜡质厚,表皮细胞含硅量高,均有利于平菇菌丝的定植与分解,而且成本低廉,是水稻产区里用于平菇种植的主要原料。
以稻草为主要原料种植,平菇生物转化率低于其他培养料,产量非常低,这与营养单一有关,但和玉米芯或棉籽壳任一混合后,可使养分互补、调节活性,大幅提高产量。
总之,培养料是平菇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其营养水平直接影响产量和质量。根据平菇对营养的要求,可以多种培养料混合搭配拌料使用,丰富营养元素,提高产量。
当菌棒发菌完成后,进入出菇阶段。在秋、冬、春季,菌棒码放高度一般在6~8 层,形成出菇墙。在夏季,由于大棚内的室温有时高达30~35℃,甚至更高,此时若仍按6~8层码放,菌棒内的温度会高达35℃,甚至40℃以上,很难出菇,而且长时间的高温会导致菌棒内菌丝生命活力下降,进而引起杂菌污染。这是因为菌棒的菌丝体会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水,同时放出热量,导致菌棒的温度比室温高出5℃左右,尤其是在刚发菌完成进入出菇阶段的初期,菌棒温度会更高。随着出菇过程的进行,当采摘2~3次菇之后,菌棒内的养分得到大量的消耗,菌丝活力将有所下降,菌棒内的温度与室温之间的差距会缩小,此时会有利于原基的形成,出菇会变得相对比较容易。因此,夏季菌棒的码放高度以3~5层为宜,同时在每层菌棒之间,夹上2 根玉米秸秆或竹竿,同1 层菌棒之间留1~2 cm 的空隙,使菌棒温度与室温基本相同,便于原基的产生与出菇过程的完成。
在高温季节的平菇栽培中,病虫害的防治应着重注意以下4 个方面:一是采用熟料栽培,高温灭菌应彻底,防止袋内未被杀死的杂菌引起菌棒的杂菌污染;二是接种环境应注意消毒灭菌,尽量做到无菌操作。消毒可用浓度3%~5%的石灰水、来苏尔、高锰酸钾溶液,以及克霉灵气雾剂熏蒸等方法;三是发菌和出菇环境应打扫干净,并用浓石灰水等消毒液消毒杀菌;四是注意对出菇环境中的各种虫害,如菇蝇、蛆虫、蜻虫等进行有效防治。
总之,平菇夏季栽培时,既要从以上技术要点入手,又要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从而实现平菇在高温季节大规模上市,解决当地酷暑阶段平菇的“菜篮子”问题,以便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