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菊
(辽源市妇婴医院,吉林 辽源 136200)
病毒性心肌炎是循环系统疾病之一,临床常见,主要是因病毒侵袭心脏所致,好发生于小儿,其对心肌的损伤巨大,如不能及时救治,常可引起心力衰竭、发育不良、心肌病等不良后果[1]。在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过程中,配合积极的护理措施干预,对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现将笔者针对此类患儿实施的人性化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共选择2018年1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102例做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及对照组51例,观察组男29例,女22例,年龄2.5岁~7岁,平均(3.92±0.57)岁,病程3天~12天,平均(6.71±0.49)天;对照组男28例,女23例,年龄3岁~6岁,平均(3.90±0.63)岁,病程3天~13天,平均(6.68±0.51)天。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与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按照常规治疗方案[2],并遵医嘱给予两组患儿相同的治疗方案,如解热、物理降温、抗病毒、保护及营养心肌等,必要时给予免疫球蛋白治疗。
选择SPSS 18.0统计软件,应用t检验及x2检验,以P<0.05认为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给予常规护理,如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其对患儿的病情有全面的了解,并能够做好配合工作;注意监测患儿的病情变化情况,以及体温、脉搏、心率等生命体征,及时准确的记录;帮助患儿做好皮肤护理工作,避免发生皮肤感染,或出现着凉;饮食方面,应告知家属给予患儿以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保证足够的热量、维生素、矿物质及蛋白质等[3],有利于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
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同时配合人性化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2.2.1 环境护理:护士应重视病房的消毒工作,定期消毒、保持通风、空气流通,避免交叉感染;同时注意调节病房的温度、湿度、光线等,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
2.2.2 心理护理:患儿在发病后会出现身体不适,易于哭闹,出现负性情绪,不能有效的配合治疗[3],因此需要护士做好心理护理工作。护士要做到言语轻柔、和蔼可亲,使患儿不畏怯,对护士产生信任感,同时护士可为患儿播放一些动画片,为其讲故事等,转移其注意力,有利于减轻其紧张感、痛苦感等不良情绪,并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
2.2.3 口腔护理:护士注意帮助患儿做好口腔清洁工作,以保持口腔的清洁卫生,可用棉签蘸取氯化钠注射液擦拭,如患儿出现口腔溃疡,则可选择龙胆紫溶液等,每日2次。
2.2.4 静脉输液护理:在给予静脉输液治疗的过程中,护士要做好护理工作,控制输液的速度,药物滴速不可过快,注意巡视病房,观察患儿是否出现过敏或其它不良反应,如出现应立即告知医生,给予有效的处理。
观察组病情恢复时间为(7.05±0.48)天;对照组病情恢复时间为(10.27±0.64)天;两组比较,观察组病情恢复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非常满意38例,满意10例,不满意3例,总满意率为94.12%;对照组非常满意27例,满意16例,不满意8例,总满意率为84.3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严重影响小儿健康和发育的心血管常见疾病,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在给予此类患者积极治疗的同时,配合护士在常规护理方案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措施干预,可有效促进患儿病情的早期恢复,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效果理想,值得推广。